> 技巧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環境對兩棲動物影響的信息。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創設 1、謎語:媽媽有腿沒有尾巴,孩子有尾巴沒有腿。 孩子長大了就變了,脫掉尾巴,長出了腿。 2、教科書劇:《蝌蚪找媽媽》。 問:為什么蝌蚪找不到媽媽? 過渡:我們看到的最常見的兩棲動物是青蛙。 同慶 1.猜燈謎,回答:青蛙 2.學生懷著愉快的心情觀看視頻。 利用學生已知的知識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青蛙主題的探索。 了解兩棲動物繁殖和發育的例子。 請和老師一起進入青蛙的世界,一起探索青蛙的秘密吧! 圖片展示:讓學生認識受精卵、蝌蚪、幼蛙。 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觀看圖片,進入思考狀態,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時有的放矢。 尋求獨立知識的學生欣賞圖畫后,可以完成自學教材第47-48頁的下列問題: 1.青蛙的繁殖。 請播放宋趙石修的《喲克》:黃梅時節,到處下雨,草塘里到處都是青蛙。 你有約會嗎? 半夜來了,敲棋子,讓燈籠落。 設置場景,播放青蛙繁殖視頻,并設置問題。 (1)黃梅時節,到處下雨,草塘里到處都是青蛙。 呱呱叫的青蛙是公的還是母的? 為什么會發出呱呱聲(2)青蛙的擁抱有什么意義? 擁抱必須在什么環境下進行? (3)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是在哪里發生的? 它和我們之前學過的昆蟲繁殖有什么不同? (出示圖片:發推文、互相擁抱)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閱讀教材第47-48頁的內容,進行分析、討論和回答問題。
學生分析精子和卵細胞,討論并回答問題。 通過觀察圖片,教會學生觀察和理解秩序。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性。 設計分層且鼓舞人心的問題。 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們積極思考,互相互動,提出問題:吸引了女寶寶后,下一步應該是: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女寶寶的特點。青蛙。 生殖特點:體外受精,受精過程離不開水。 流動,最終獲得新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探索新知識,分析總結 2.青蛙的發育情況,分組觀察浸液標本的青蛙發育情況。 (1)播放青蛙繁殖發育過程的視頻片段。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時期。 觀摩結束后,學生們上講臺講解,師生共同總結。 青蛙的發育是在水中進行的。 受精后,卵生出有外鰓的蝌蚪,有內鰓的蝌蚪生出有前肢的蝌蚪,有四肢的蝌蚪生出幼蛙,并成熟為青蛙。 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尾巴游泳。 在這個階段,蝌蚪看起來像魚。 (3)完成分組蝌蚪與成蛙對照表:比較早期蝌蚪的生存環境、四肢、運動器官、呼吸器官。 3、引導學生總結青蛙發育的特點:變態和幼體發育都離不開水。 要求學生舉例說明具有與青蛙相似的生殖和發育模式的動物。 延伸:展示大鯢和鯢的圖片,并向學生介紹其他兩棲動物。 并提出問題:觀察完烏龜、蛇、鱷魚后,學生上講臺講解,師生共同總結。
分組完成蝌蚪和青蛙的對照表,通過觀察對變態的概念有直觀的認識。 分組討論并得出不同的答案。 例如:大鯢和蠑螈被設計成學習腿,皮膚濕潤,長度約為10-15厘米。 它們大多顏色鮮艷、外觀顯眼。 中國大鯢體型最大,體長可達1.5米。 通過典型案例的討論,引導學生認識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它們也是兩棲動物嗎? 摘要:下面講一下讓學生做小演講者,總結兩棲動物的概念和生殖發育特點。 幼蟲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成蟲過著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并用皮膚輔助呼吸。 這樣的動物被稱為兩棲動物。 體外受精、變態。 老師引用古詩“稻花香述好年,聞蛙聲”和諺語“春捉青蛙,秋可省一擔糧”,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人類的關系。 信息一:青蛙“趕集”:四川省一林場附近的道路上,一度有10萬多只青蛙成群出現,俗稱“趕集”。 這些青蛙最終定居在水源豐富、水質良好的產卵地。 向下。 問:青蛙為什么要去市場? 資料及圖片: 兒歌:青蛙有一張嘴、兩只眼睛、三條腿? 1995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中學生在河流和沼澤課堂上擔任小演講者,總結兩棲動物的概念和繁殖發育特點。 分析您收集的有關環境對兩棲動物影響的數據,并分組討論與數據相關的問題以獲取信息。
學生們積極回答并分析了人類對青蛙的影響。 分析圖片、閱讀資料,了解青蛙畸形的原因是環境污染造成的,從而激發和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和意識。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兩棲動物在環境條件異常變化時所發生的變化,從而了解環境變化對兩棲動物生殖發育的影響,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聯系實際,啟發學生交流思想,課堂小結:湖里發現了一只三足青蛙,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后來經過調查,在美國南部、東部、中西部和加拿大地區都發現了畸形青蛙,畸形青蛙的數量達到了10%左右。 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員從畸形青蛙出現的地區取水,并在非洲爪蟾身上進行了實驗。 結果,非洲爪蟾在發育過程中也出現了畸形。 問題:(1)部分地區出現畸形蛙的原因是什么? (2)青蛙是農作物的保護神,農民的好朋友。 從上述例子中你如何開始保護青蛙? 啟示與指導:用事實說話:環境變化、水污染對青蛙造成了嚴重影響,但歸根結底,這些都是我們的“杰作”。 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保護青蛙是每個人的責任。 師生共同完成全節的反思和理解,達到樹立環保意識的目的。 分配一個開放式作業:寫一份保護青蛙的倡議。 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學生討論、暢談自己的理解,用事實說話:保護青蛙,人人都有反思和感悟,達到樹立環保意識的目的。
反思和啟發教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分層合規 A. 夏天很熱 B. 為了吸引雌蛙 C. 雨后空氣濕度高 D. 吸引昆蟲 2. 關于青蛙生殖發育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體內受精、卵生、變態 B. 體外受精)受精、卵生、非變態發育 C. 體內受精、卵生、非變態發育 D. 體外受精、卵生、變態 發育分層符合標準 3. 青蛙和菜粉蝶的發育屬于變態。關于這兩種動物變態的描述正確的是:(A.都經歷蛻皮。B.都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C.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有很大不同D.它們都屬于有性生殖,其受精卵在水中發育。 4、與蝌蚪相比,只有成年青蛙具有以下結構:(類別:分析青蛙的生殖行為:(1)雄蛙在水邊大聲鳴叫。 (2) 雌青蛙和雄青蛙互相擁抱。 雌蛙首先將卵子釋放到水中,雄蛙也將精子釋放到水中。 在水中,卵子和精子在水中結合,完成受精。 (3)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發育成青蛙,這個過程依次經歷變態發育。 (4)蝌蚪用呼吸,成年青蛙用呼吸。 (5)青蛙的食物主要是農業害蟲,所以應該。 這需要我們首先保護他們。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以“謎語”開課效果很好,學生會自動進入思維狀態,心情愉悅。 同時,引導學生向大家介紹課前收集到的青蛙的資料,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學生立足生活實際,通過觀察和信息交流,了解青蛙的繁殖和發育,進而明確什么是變態。 通過視頻、觀察、小組討論、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課堂教學多樣化,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勵志評論用于鼓勵學生大膽說話、積極思考,同時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同時也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努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思考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讓生物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分層答案:1.B 2.D 3.C 4.B 5.(1)求偶(2)受精卵 受精卵蝌蚪
- 上一篇: (釣魚技巧)釣鰱魚的餌料有哪些?
- 下一篇: 一條肥碩無比的淡水魚,為什么可以長到這么大?
猜你喜歡
- 2023-12-04 一條肥碩無比的淡水魚,為什么可以長到這么大?
- 2023-12-04 (釣魚技巧)釣鰱魚的餌料有哪些?
- 2023-12-04 教師資格證考試《匯編七篇》教學難點及對策
- 2023-12-04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不同,你知道嗎?
- 2023-12-04 春季可以吃的時令魚-香煎鯧魚的做法大全
- 2023-12-04 (漲知識)魚竿調性是什么意思?新手必看!
- 2023-12-04 北方地區冬季冰釣收獲的幾個冰釣技巧!(收藏)
- 2023-12-04 魚刺少肉嫩的三種做法,一次就能都學會!
- 2023-12-04 紅燒黃花魚的肉質地雪白,滋陰養血,美味又滋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