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作為一名認真的人民教師,精心設計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教案的編制,我們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過程進行適當、必要的調整。 那么教案應該如何寫才合適呢?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7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教案。 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
教學中查明的教學難點是:了解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及其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具體設計流程如下:(結合學術背景)
(1)蝌蚪的樣子。
1、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落,邊讀邊劃線。
找出:大頭、藍灰色身體、長尾巴擺動。
偶然認識了Shui和Nao。
2. 讀句子。
3.畫出蝌蚪的樣子(可以添加一些東西讓畫面更漂亮)。
4. 告訴我你畫的圖畫。
學生:我剛畫了一只蝌蚪。 我先畫了一個大頭,把它涂成藍灰色,然后畫了一條搖來晃去的長尾巴。
學生:我畫了很多小蝌蚪,它們快樂地游著。
學生:我畫了一群在水里游泳的蝌蚪。
5.練習。
小蝌蚪游來游去。
(1)蝌蚪在哪里游?
(2)蝌蚪在哪里以及如何游動?
(2)蝌蚪的形態變化。
1. 過渡。
師:蝌蚪游呀游,身體發生變化。 請在文中找到并使用您喜歡的符號。
(1)蝌蚪游啊游啊。 過了幾天,它長出了兩條后腿。
(2)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3)蝌蚪游啊游啊。 過了幾天,它的尾巴變短了。隨機認識的短
(4) 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消失了。
2、模仿春蠶不同階段的圖畫,畫出青蛙的生長過程。
學生注意到身體形狀的變化,但沒有注意到顏色的變化。
3、溝通、評論。
4. 改變它。
5. 談論它。
請參閱第 5 課:
選擇單詞填空并講述蝌蚪如何變成青蛙。
首先然后最后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消失了,變成了小青蛙。
6. 閱讀。
(3) 青蛙的樣子。
1. 閱讀并查找。
師:蝌蚪變成了青蛙。 青蛙長什么樣子? 你能從文中找出來嗎? 用與蝌蚪不同的符號標記它。
生命:四足,大嘴。
健康:穿著綠色的衣服,露出雪白的肚皮,凸出一雙大眼睛。
學生:頭頂有兩只大眼睛,穿著綠色的衣服。
2. 談論它。
師:你能把青蛙的特點聯系起來說一說嗎?
健康:青蛙有四條腿,一張寬大的嘴,一身綠色的衣服,有一個白色的肚子,有一雙大眼睛。
3、熟記青蛙的形態句子。
反射:
之所以在教學中很難確立這一點,是因為大部分文章都是專門講這方面的內容,而學生對動物了解不多,很容易混淆一些常識性內容。 在之前的教學中,我只是抓了課文中的一些句子來讀、說,感覺學生掌握得很好。 這次,我不小心讓學生畫了一幅畫。 沒想到,一抽出問題就出來了。 在繪圖中發現,學生們只注意到了青蛙生長過程中四肢的變化,而沒有注意到顏色和圖案的變化。 這不能正確反映不同階段的生長過程和形態變化。 經過這樣的教學,我相信學生的認識一定會從不正確變為正確。 一條線索貫穿整個課堂教學。 從檢查環節來看,效果明顯。 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能準確地描述青蛙的生長過程和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觀特征以及青蛙的生長過程。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讀完文字有一種感動
【教學流程】
1. 研究報告
1.我能認:認出并讀出上節課學到的生詞。
(先在群里報到,再點名報到。)
2.我能讀:正確地閱讀課文。
2.閱讀感悟
1.閱讀課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觀特征。
小組學習活動:
(1)將描述青蛙和蝌蚪外觀特征的詞語和句子混合在一起,讓學生讀出。
(2)觀察、發現這些單詞和句子與什么相關,然后將這些句子按照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列、排列。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描述蝌蚪、青蛙外貌特征的句子。
2.觀看動畫、配音動畫,了解蝌蚪如何找到媽媽。
3. 練習情感地閱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習情感朗讀課文。
(2)朗讀并交流(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點名交流。)
(3)大聲報讀,老師進行攝像指導。
(4)小組合作:分角色練習閱讀課文。
4.我可以組織小組學習活動。
請學生根據青蛙的成長過程重新排列三張小圖,然后說說蝌蚪是如何長大的。
5.我們來談談:你喜歡小蝌蚪和它的媽媽嗎? 為什么?
6. 大聲朗讀全文。
3. 展開
學生們交換課前收集的青蛙信息。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計劃3
設計方案:
春天,活動室的自然角落里出現了一種代表性動物——蝌蚪。 從此,孩子們總是爬到某個地方,長時間地觀察大頭細尾的蝌蚪,討論的話題總是關于蝌蚪:蝌蚪什么時??候長腿? 它的媽媽是青蛙嗎? 為什么它長得不像它的媽媽? ……這時,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靈活地設計了“蝌蚪找媽媽”活動。 活動過程中,主要通過讓孩子們觀察、討論、講述、操作等活動,讓孩子們初步了解了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培養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關注。小動物的成長。
活動名稱:
小蝌蚪尋找媽媽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初步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觀特征;
2、激發孩子探索小動物的欲望和興趣;
3、培養孩子的觀察、操作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幾個養蝌蚪的魚缸
2、掛圖一:故事《蝌蚪找媽媽》;
3、掛圖2:蝌蚪生長變化的四個過程;
4、四張集體排序圖片;
5、每個孩子有一套小操作卡;
6、青蛙頭飾;
7. 音樂:《耳語》。
活動流程:
1.老師帶領小朋友觀察蝌蚪并介紹活動主題
1、教師講述《蝌蚪找到媽媽》的故事,并提醒孩子邊聽故事邊觀察“蝌蚪長什么樣子,長什么樣?”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里的蝌蚪,討論并描述蝌蚪的外觀特征(大頭、眼睛、無腿、像魚等)。
2、逐步展示蝌蚪變形過程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變化。
四個不同的流程,各種問題在活動中適當穿插。
參考:
1. 卵:春天,青蛙媽媽會在池塘或河里產下許多卵。 每個雞蛋又圓又軟,許多個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
2、初生蝌蚪:2-3天后,蝌蚪就會從卵中破殼而出。 它們的頭很大,尾巴很長,特別像魚。 它們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取空氣,開始生命。
3、蝌蚪長大:50天左右。 慢慢地,它先長出了兩條后腿,又長出了兩條前腿,變成了一只小青蛙。 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后,尾巴完全掉了。 這時,它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自己尋找食物,成為一只能干的小青蛙。
3、師生共同總結并要求幼兒粘貼,進一步加深幼兒對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 從卵到青蛙大約需要70天。 然而,有些蝌蚪需要近三年的時間才能成為爸爸和媽媽。 世界上有一些蝌蚪,不在水里變化,而是在爸爸的嘴里,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粘貼:請四位幼兒將蝌蚪蛻變過程的小卡片按順序粘貼成四張不同的圖片,全班幼兒集體觀察、驗證。
3.問題:
(1)為什么小青蛙被稱為兩棲動物? (可生活在水里或陸地上)
(2)青蛙吃什么? (昆蟲、蚯蚓、蜘蛛、蝸牛……)
老師提示:青蛙不斷地蛻皮,老皮也是它們最好的食物。
(3) 為什么我們要照顧小青蛙? (它是捕捉害蟲的能手,也是農作物的好朋友,它對我們人類是有益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它、保護它。)
4、小組活動:給四張小卡片,邀請孩子排隊操作。 老師要在旁邊引導,當孩子們完成操作后,讓孩子們互相告訴。
5、帶領孩子做游戲,加深對活動的理解。 (配樂“耳語”)。 讓孩子在唱兒歌的同時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鼓勵孩子大膽、積極參與活動。
6、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可以自由分組活動。
第一組:講蝌蚪的故事;
第二組:針對小孩子
小卡片排列著蝌蚪的變形過程;
第三組:畫蝌蚪;
第四組:觀察蝌蚪。
附件(兒歌):
小蝌蚪尋找媽媽
1、雞蛋圓圓的,
動起來,動起來,真有趣; (移動緩慢)
2. 一只蝌蚪一根尾巴
游來游去尋找媽媽; (動作輕快)
3.長出兩條后腿,
媽媽媽媽在哪里? (快樂)
4.長出四條腿,
媽媽媽媽來了。 媽媽……跳進她懷里(老師戴著青蛙頭飾,假裝媽媽迎接“蝌蚪”)。
蝌蚪找媽媽教學計劃 4
【學習目標】
1、能認“慧”、“英”等8個新字,會寫“和”、“姐”等6個字。
2、正確、流暢、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1.或者多媒體課件,關于青蛙的知識。
2、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教學流程】
第一課
1.在談話中引入興奮感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母親,但蝌蚪的母親是誰呢? 揭曉新課,黑板主題:蝌蚪請媽媽一起讀書。
2.對文本的整體感受
播放多媒體課件,老師朗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
1. 標記不認識的單詞。
2.正確讀出漢字的讀音。
4.檢查生詞學習情況
1、課件顯示生詞。 讀名字,正確發音。
2、教閱讀,一起閱讀,開火車讀生詞。
3.介紹按名字記單詞的方法。
4.詞組練習。
5.檢查學生對課文的初讀情況
分部分閱讀文本,然后閱讀您喜歡的部分。
通過圖表學習:
1. 閱讀第一自然段落。 你知道什么? (蝌蚪的樣子),懂得“搖擺”。
學生們一起讀這一段,體會小蝌蚪的快樂心情。 (可以添加動作)
2. 閱讀第二自然段落并看圖片進行比較。
思考:蝌蚪找到了誰? 結果如何?
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張和第二張圖片,進行比較,并說說幾天后蝌蚪所發生的變化。 并在文中畫出相關句子。
板書:長出兩條后腿。
課件展示了對“上來”的理解,并用動作來幫助理解。
按角色閱讀。
⑵ 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蝌蚪知道了什么?
(我媽媽有四條腿,一張寬大的嘴)
黑板上寫著:四條腿,一張大嘴。
3.用學習第二自然段落的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落。
⑴ 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狀況,并利用多媒體或動作幫助他們理解“趕上”。
⑵ 溝通:為什么蝌蚪會把烏龜誤認為是媽媽?
⑶ 按角色朗讀。
蝌蚪找媽媽教學計劃第 5 章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的名字、人物和主要情節。
2.了解從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3、感受動畫中的意境之美。
活動準備:
1.《蝌蚪找媽媽》動畫片。
2、蝌蚪變成青蛙的示意圖。
活動流程:
1.圖片導入。
1、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圖中是誰嗎?
(2)蝌蚪是什么樣子的?
(3)它的母親是誰?
2. 過渡:你們都知道它的媽媽是青蛙,但是蝌蚪不知道它的媽媽是誰。 你問我,我問你,蝌蚪最后找到媽媽了嗎? 他們在尋找母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一起來聽《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吧!
3、分段欣賞。
1.觀看課件
(1)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
簡介:因為他們看到小鴨媽媽帶著他們去水里玩,他們非常羨慕,想要找到自己的媽媽。
過渡:所以蝌蚪要去尋找它的媽媽。
2.觀看課件
(二)問題:
(1)蝌蚪在尋找的途中遇到了哪兩只小動物? (魚、烏龜)
(2)這兩只小動物是怎樣回答蝌蚪的?
摘要:魚媽媽說:好孩子,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而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烏龜說: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媽媽的肚子是白色的。
3.少兒理論對話 4.觀看課件
(三)問題:
(1)白鵝媽媽是蝌蚪的媽媽嗎? 為什么不?
(2)他說什么?
摘要: 摘要: 白鵝說:我是小白鵝的媽媽。 你媽媽穿著綠色的衣服,唱著歌。 蝌蚪視魚、龜、鵝為媽媽。 他們的母親是誰? 讓我們繼續閱讀。
5.觀看課件
(4)問題:
(1)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它的母親是誰?
(2)蝌蚪最后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簡介:日復一日,蝌蚪慢慢長大,先長出兩條后腿,然后又長出兩條前腿。 小尾巴消失了,蝌蚪變成了小青蛙。
3.徹底欣賞。
1. 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
2. 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了嗎? 他的母親長什么樣?
4.鞏固故事。
1、這是一個小蝌蚪春天找媽媽的故事。 當小蝌蚪找到媽媽時,它有什么感覺?
2. 讓我們和蝌蚪們一起玩一個快樂的游戲吧。
蝌蚪找媽媽教案第 6 章
1)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初步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觀特征;
2、激發孩子探索小動物的欲望和興趣;
3、培養孩子的觀察、操作和語言表達能力。
2)活動準備:
1. 一個裝有蝌蚪的魚缸
2、故事《蝌蚪找媽媽》;
3. PPT
3)活動流程:
1.老師帶領小朋友觀察蝌蚪并介紹活動主題
1、教師講述《蝌蚪找到媽媽》的故事,并提醒孩子邊聽故事邊觀察“蝌蚪長什么樣子,長什么樣?”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里的蝌蚪,討論并描述蝌蚪的外觀特征(大頭、眼睛、無腿、像魚等)。
2、逐步展示蝌蚪變形過程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四個不同過程,并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問題。
參考:
1. 卵:春天,青蛙媽媽會在池塘或河里產下許多卵。 每個雞蛋又圓又軟,許多個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
2、初生蝌蚪:2-3天后,蝌蚪就會從卵中破殼而出。 它們的頭很大,尾巴很長,特別像魚。 它們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取空氣,開始生命。
3、蝌蚪長大:50天左右。 慢慢地,它先長出了兩條后腿,又長出了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形狀。 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后,尾巴完全掉了。 這時,它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自己尋找食物,成為一只能干的小青蛙。
3、師生共同總結,進一步加深幼兒對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 從卵到青蛙大約需要70天。 然而,有些蝌蚪需要近三年的時間才能變成爸爸和媽媽。 好像世界上有一些蝌蚪不在水里變化,而是在爸爸的嘴里,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問題:
(1)為什么小青蛙被稱為兩棲動物? (可生活在水里或陸地上)
(2)青蛙吃什么? (昆蟲、蚯蚓、蜘蛛、蝸牛……) 老師提示:青蛙不斷地脫皮,老皮也是它們最好的食物。
(3) 為什么我們要照顧小青蛙? (它是捕捉害蟲的能手,也是農作物的好朋友,它對我們人類是有益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它、保護它。)
附(兒歌):蝌蚪找媽媽
1、雞蛋是圓圓的。 動起來,動起來,真好玩; (移動緩慢)
2、小蝌蚪游來游去尋找媽媽; (動作輕快)
3.兩條后腿已經長出來。 媽媽在哪里? (快樂)
4. 長出了四條腿。 媽媽媽媽來了媽媽……撲進了她的懷里(老師扮演青蛙媽媽來迎接“小蝌蚪”)。
課堂上,我會在這里多一些指導,讓孩子們發揮更多的想象力。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第七章
活動目標:
1、能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理解情節。
2、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讓寶寶感受到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懂得在向別人求助時使用禮貌用語。
3、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體驗畫蝌蚪的樂趣。
活動準備:圖畫、青蛙、蝦、烏龜、螃蟹、蝌蚪請媽媽添加畫紙、黑墨水、黑蠟筆等。
活動重點(或難點):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如何幫助別人,培養孩子
動手能力。
活動流程:
- 上一篇: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不同,你知道嗎?
- 下一篇: (釣魚技巧)釣鰱魚的餌料有哪些?
猜你喜歡
- 2023-12-04 (釣魚技巧)釣鰱魚的餌料有哪些?
- 2023-12-04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不同,你知道嗎?
- 2023-12-04 春季可以吃的時令魚-香煎鯧魚的做法大全
- 2023-12-04 (漲知識)魚竿調性是什么意思?新手必看!
- 2023-12-04 北方地區冬季冰釣收獲的幾個冰釣技巧!(收藏)
- 2023-12-04 魚刺少肉嫩的三種做法,一次就能都學會!
- 2023-12-04 紅燒黃花魚的肉質地雪白,滋陰養血,美味又滋陰
- 2023-12-04 正確飼養巴西龜的五大要點,你知道嗎?!
- 2023-12-04 鯽魚的繁殖方式有哪些?鯽魚種類的優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