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2016年江蘇河蟹養殖及漁業狀況分析預測
2016年,根據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國家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工作安排,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開展了全省螃蟹養殖重點縣螃蟹漁業信息采集工作。 全省有16個征收縣。 、收集點54個,收集面積4.66萬畝。 根據河蟹漁業采集系統采集的數據(包括外省河蟹漁業采集數據),結合全省水生病害預報和實地走訪調查,對江蘇河蟹養殖漁業狀況進行總結,經審查、分析,形成如下分析報告。
一、生產投資情況
1、養殖面積基本持平,畝播種量同比減少。
2016年江蘇省河蟹養殖面積與2015年基本持平。全省有河蟹捕撈采集點40個,采集養殖面積4.66萬畝。 今年新增23個收集點。 江蘇省投入種子374.68噸,種子投入成本2667.95萬元。 剔除新增河蟹采集縣,原金壇、高淳、寶應、常熟4個縣(市、區)今年種子投入159.05噸,同比下降24%,種子投入手續費1304.26萬元,同比下降15%; 今年平均畝產蟹種投放量7.6公斤,比2015年減少22.85%。受2015年大中型蟹價格高位影響大閘蟹,養殖戶“省養大”的熱情更加高漲。螃蟹”,今年畝放養量大幅下降。 捕撈情況收集數據和調查顯示,大多數養殖戶放養蟹種從去年的1500~2000只/畝增加到1000~1500只/畝。
2、生產總成本小幅上升,種子、飼料成本同比下降。
種苗成本下降。 從采集點數據看,采集點苗種投入成本2667.95萬元,蟹苗均價71.2元/公斤,低于去年同期。 據調查數據顯示,今年江蘇省蟹籽銷售價格為40-90元/公斤。 蘇南價格高于蘇中,蘇中價格高于蘇北。 原因是:蘇南是養殖大閘蟹的典范,對蟹種要求大,品質要求高,蟹種單價高。 但蘇北蟹種主要采購自上海、安徽等地,蟹種個頭小,價格低。 低的。 如蘇南高淳區蟹種平均達到0.8-0.9元/只,蘇中興化市平均0.6-0.7元/只,蘇北泗洪縣平均0.2-0.4元/只。 /僅有的。 由于畝產放養量減少,蟹種價格下降,養殖戶投資成本也相應降低,平均每畝種子成本降低150元。
顆粒飼料價格下跌。 采集點顯示,每畝飼料成本同比下降。 受豆粕、魚粉等顆粒飼料原料價格下跌影響,3-5月顆粒飼料價格同比下跌。 3-5月份顆粒飼料價格每噸比去年同期下降200元~400元不等,降幅5%~8%。 但從6月初開始,飼料價格小幅反彈,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由于螃蟹放養量大幅下降,飼料消耗量也大幅下降(約10%)。 另外,前期飼料價格小幅下降,飼料總成本將下降,預計全年飼料成本下降200元左右。
螺類、水草、人工、池塘租金等成本同比上漲。 2016年,螺螄價格在2100元/噸至2200元/噸之間,同比上漲30%,每畝成本增加150元左右。 伊樂藻、黑藻價格與往年持平,黃絲草價格較往年上漲明顯。 一年前黃絲草的價格在200元/噸至300元/噸之間。 3月初,黃絲草價格達到500元/噸至600元/噸,每畝成本增加50元左右。 此外,人工和池塘租金均上漲10%左右,每畝平均上漲150元左右。 幾項成本合計增加了350元/畝。
漁藥、生物制劑成本增加。 天氣異常,養殖環境難以控制,水質惡化,病害頻發,魚用化學品和生物制劑使用量大。 預計電費平均上漲250元/畝左右。 江蘇省今年陰雨天數較多,高溫時間較長。 充氧設施、抽水設備頻繁、長時間開啟。 電力成本增加,預計成本增加100元/畝左右。
總體來看,養殖成本較去年同期略有上漲,平均每畝上漲350元左右。
表1-3 河北、湖北、江蘇、山東等地采集點螃蟹品種價格(元/斤)
二、河蟹養殖生產特點
1、體積小,成活率低
今年上半年氣溫較低,尤其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由于持續陰雨、日照少,積溫較低。 7月至8月高溫持續時間較長,對河蟹第三次、第四次蛻皮產生了一定影響。 具體表現為蛻皮期比常年晚15天左右,蛻皮不集中,蛻皮死亡率增加,河蟹生長緩慢,體型和成活率同比下降。
2、病害損失大
3月至5月,河蟹病害主要有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等病害。 疾病發生和損失與去年基本持平。 但自6月下旬進入雨季以來,全省多地出現持續強降雨。 7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省各地出現持續高溫。 一些塘口因水草腐爛而死亡,導致水質惡化,藍藻、河蟹爆發。 與往年相比,發病率有所上升,疾病損失也有所增加。
3、自然災害造成嚴重損失
6月以來,我省持續強降雨,引發洪澇災害。 大部分蟹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約10%的塘口長期保持高水位,受影響嚴重。 少數塘口洪水導致池塘漫溢、堤壩垮塌。 ,幾乎沒有收獲。
4、養殖模式優化
河蟹養殖呈現苗種改良、??生態模式化、設施現代化的趨勢。 以江蘇為例,農戶選擇河蟹良種“長江一號”、“長江二號”的比例有所上升。 養殖模式由以河蟹為主的單一養殖模式轉變為河蟹、青蝦、沙塘黑魚的混養模式。 河蟹與南美白對蝦混養模式,河蟹、小龍蝦、青蝦混養模式等。這些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池塘水的利用水平,優化蟹塘生態環境,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并降低養殖風險; 微孔增氧和漁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池塘比例正在逐漸增加。 新品種、新模式、微孔增氧、物聯網新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有力促進了河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育種后生產管理建議
目前,河蟹養殖已進入最后階段。 今年梅雨季節,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高溫時間長,給水質管理和水草養護帶來困難。 水質難以控制,環境容易惡化,容易發生養殖病害。 因此,保持良好穩定的水質,減輕河蟹應激反應是下一階段河蟹養殖生產管理的重點。
1、加強水質管理
保持池內水位1.0m~1.2m,降低蟹池水溫,保證河蟹安全越夏; 多使用底部改性藥物,提高底部質量; 使用EM菌、芽孢桿菌等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 加大換水力度,每3~5天換水一次,控制池塘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保持良好的水質。
2、保持充足的溶氧
當前氣溫較高,河蟹、水生植物、有機物等耗氧量增加,塘底有機殘渣和有毒有害物質增多。 生產時應加強溶氧管理,經常開啟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加快物質、能量循環。 為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在沒有增氧機的池塘入口處應適當增加換水量,陰雨天應增設增氧機,保證蟹池不缺氧。
3.水生雜草管理
水草較少的池塘應多使用保草生物制劑,以促進水草生長,保持水草多樣性。 應剪除部分水草過多的池塘,水草覆蓋率控制在50%左右。 在水草枯死的池塘入口處,可適當投放水生花生,或在池塘內養浮萍,并用圍欄覆蓋面積的5%~10%。
4、科學喂養
高溫期間,降低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改用蛋白質含量30%左右的顆粒飼料。 可適當飼喂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飼料。 堅持“80%飽”的飼喂方法,不喂過量,不使用新鮮飼料。 ; 8月下旬開始加強營養,投喂高蛋白育肥飼料或冰鮮魚,提高河蟹的肥美度。
5、預防疾病
目前,爛鰓、腸炎、“水鰓”將進入高發期。 因此,“調節環境、留水草、強體質、減輕應激、控制水溫”應成為飼養管理的重點。 在養好水草的前提下,首先是增強體質。 飼料中添加免疫多糖、Vc提高免疫力,用三黃粉保護肝臟。 5~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兩個療程可提高河蟹的免疫力。 二是預防疾病。 每月喂中草藥餌料或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連續7天; 9月中旬左右,水溫相對下降時,第5次脫殼后用復合硫酸鋅或三氯異氰尿酸殺滅一次。 纖毛蟲,具體用法用量請參閱產品說明書。 三是規范生產管理。 冰鮮魚在喂食前必須消毒; 應規范換水、用藥等生產操作,減少和減輕河蟹的應激反應。
四、2016年河蟹生產形勢預測
1. 上市延遲
由于天氣異常,養殖生態環境不利于河蟹脫殼和生長,今年河蟹第三、四、五次脫殼時間比常年晚15天左右。 因此,河蟹的成熟期和上市時間都比常年要長。 會推遲15天左右,批量上線要等到國慶之后。
2、總產量下降
由于螃蟹每畝種植量減少,加上上半年持續陰雨天氣,陽光不足,6月下旬至7月中旬出現大雨,7月下旬至8月持續高溫,對河蟹的生長十分不利。 到目前為止,河蟹的體型和成活率均已下降。 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減少。 預計今年河蟹單位產量將比去年基礎上減少15%左右。 大規格、優質河蟹產量下降20%以上,中小型蟹產量小幅下降。
3、價格走勢上漲
預計大蟹(母蟹2.5兩以上,公蟹4兩以上)和中型蟹(母蟹2.0兩至2.4兩,公蟹3.0兩至3.9兩)價格兩)將在去年高點的基礎上進一步上漲。 漲幅超過15%,價格極有可能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點。 預計小規格螃蟹價格較去年將有一定幅度上漲。 根據去年河蟹銷售特點、人們的銷售心理和產量預測,今年河蟹銷售將呈現“兩端高、中間平”的走勢。 建議養殖戶把握銷售時機,努力實現養殖經濟效益最大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 魔都這家五星酒店,喝飽四種酒的“酒仙”大閘蟹
- 下一篇: 中藥阿魏釣魚怎么用效果更好呢?怎么制作?
猜你喜歡
- 2024-01-04 魔都這家五星酒店,喝飽四種酒的“酒仙”大閘蟹
- 2024-01-04 大閘蟹 我住進了家里的獨生女,我該怎么辦?
- 2024-01-04 大閘蟹 我住進了家里的獨生女,我該怎么辦?
- 2024-01-03 德國 大閘蟹,德國人為什么不吃蟹
- 2024-01-03 陽澄湖大閘蟹多少錢一斤,能告訴我陽澄湖大閘蟹多少錢嗎?是不是很貴的呀?
- 2024-01-03 大閘蟹公的好還是母的好,螃蟹公的好吃還是母的好吃?
- 2024-01-03 長三角人吃大閘蟹泰州主場慶祝活動在興化舉行
- 2024-01-03 清蒸大閘蟹的做法步驟,怎么蒸大閘蟹
- 2024-01-03 大閘蟹吃公的還是母的-1可以吃蟹黃嗎
- 2024-01-03 大閘蟹的做法,紅燒螃蟹怎么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