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叉尾鯰魚“腸道病”
鯰魚“套膜腸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嗜麥芽寡養單胞菌或嗜水氣單胞菌。 病魚的主要癥狀是:體表(特別是腹部和下頜)充血、出血、變色斑,腹部增大,腹腔內有淡黃色或血性腹水,胃腸道粘膜充血出血,腸絞痛。 重疊,甚至腸脫垂,腸腔內充滿淡黃色或血性粘液。 病變特點為體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變色斑、腹水、腸炎、腸套疊。
鯰魚的“腸袢病”其實與多種因素有關,但主要致病條件是應激因素。 細菌感染時就已經出現腸袢,實際上應該定性為繼發感染。 主要原因如下:
1、魚體因素
越冬鯰魚體質較弱,越冬前的篩選、越冬時的碰撞、抓傷、越冬后移塘等產生的致病因子疊加積累,使其處于致病的臨界狀態。
2、水分因素
當水溫在18℃~22℃之間時,是鯰魚卡魚病發病的高峰期。 此時浮游植物和植物大量繁殖,特別是保溫層上下水體交換頻繁。 底泥中的有害物質浮到水面,使鯰魚產生應激反應。 導致消化系統功能障礙。
3、天氣因素
3-5月份氣溫仍然不穩定,冷熱環境下的水溫和溶氧經常發生劇烈變化,這也使鯰魚產生應激反應,甚至引起腸道痙攣,給病原菌可乘之機。的優點. 。
4. 用藥因素
當鯰魚越冬后開始出現真菌癥狀時,一些養殖戶濫用興奮劑,甚至一次性使用過量劑量。 他們往往不考慮魚體、溫度、天氣等用藥條件,盲目施藥。
5、飼養因素
水溫低于15℃時,少喂或不喂,水溫高于15℃時斑點叉尾鮰,喂得過多,會導致暴飲暴食,胃腸道突然擴張,調節失衡。 或者因各種原因喂食口徑不合格的大顆粒飼料,也會引起消化系統不適。
可見,養殖環境應激、魚體免疫力下降、繼發細菌感染等都不同程度地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然而,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和嗜水氣單胞菌都屬于腸道菌群,都是機會致病菌。 因此,保持良好的水質、減輕壓力、提高免疫力是??減少感染機會的最佳方法:
1、定期使用氧化底改產品,并注意使用微生物菌劑補菌,保持池塘水質穩定,減輕應激。
2、定期使用聚維酮碘消毒,減少水中病原菌,控制繼發感染。
3、少量多次進食,避免過量喂食,逐漸增加喂食量。
4、做好口腔保健工作。 以保肝膽汁酸和保腸杜仲葉提取物為成分,提高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同時避免使用高刺激性藥物。
龍
張
三
寶貴的
猜你喜歡
- 2023-12-26 斑點叉尾鮰 多快好省養殖效益有保障產量高
- 2023-12-26 黃顙魚及斑點叉尾鮰殺鮭氣單胞菌病
- 2023-12-26 斑點叉尾鮰 重慶烤魚店里的“江團”,你知道嗎?
- 2023-11-24 斑點叉尾鮰 廣告膽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貓貓游戲現在開始!
- 2023-11-24 細菌感染斑點叉尾鮰魚引起的出血病怎么辦?
- 2023-11-24 斑點叉尾鮰是怎么引起的?怎么辦??
- 2023-11-24 我愛釣且貪吃,嘴也刁了——斑點叉尾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