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草魚:過去草魚的常規養殖主要以混養為主。 種植需要三年時間,成本高,占用資金時間長。 筆者總結推廣草魚無公害高產、高效、快速養殖技術,現介紹如下。 1、池塘要求:池塘面積以10-20畝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 每10畝池塘配備增氧機1臺,自動投餌機1臺,功率3千瓦。 2、池塘清理:冬季將池塘水排干,冷凍干燥20天以上。 放魚前15天,引水10~20厘米,每畝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 3、魚種放養:春節前后,每畝放養草魚300尾,規格200-250克/公斤,鯽魚300尾,規格15-20克/公斤,鰱魚尺寸為5-6克/公斤。 魚類50種,鳙魚10種。 魚放養前先用5%鹽水浸泡消毒5-10分鐘。 4、飼喂:以喂顆粒飼料為主,蛋白質含量28-32%,青飼料為輔。 飼養遵循“先粗后細”和“四定四觀”的原則。 一般一天喂兩次。 以2小時內吃完為宜,使草魚吃飽80%。 3-6月飼料以蛋白質含量28%的顆粒飼料為主,日投喂量3%,并喂適量青飼料; 7-9月控制顆粒飼料用量,每日投喂量為1.5%。 顆粒飼料的蛋白質含量為28%。 增加青飼料用量,控制魚病的發生; 10月至11月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為32%的顆粒飼料。
連續飼喂顆粒飼料一段時間后,應停止顆粒飼料1周,間隔期間應飼喂原糧飼料。 注意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等藥物,防止草魚患上肝膽綜合癥等疾病,造成大量死亡。 5、水質管理:正確使用曝氣機。 6月至10月晴朗無風的日子,每天下午1點至3點開啟增氧2小時,凌晨適時增氧。 連續陰天應提前補充氧氣。 及時向池塘添加新水,并采用“小排、小進、多次換水”的方法逐步控制水質。 6月至9月,每隔3-5天加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 每15-20天,每畝水面1米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全池打漿。 。 6、疾病防治:采用“初粗末細、末細青結合”的飼養方法,控制草魚肝膽綜合癥的發生。 草魚常見病害有紅皮病、爛鰓病、腸炎等。 治療方法一般采用內服與外敷相結合的方式。 外敷主要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連續3天; 內服用“三黃散”。 “藥餌效果比較好,每50公斤魚重,用三黃粉0.3公斤(50%大黃、30%黃柏、20%黃芩,粉碎成粉末攪拌),與面糊混合拌入飼料中,連續使用3-5天。 7、及時捕撈:及時捕撈大型成魚出售,是草魚養殖高產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減少草魚的生長。提高池塘水體的載魚能力,促進后期池塘魚類的快速生長,一般在7月下旬水溫較低的清晨進行一次捕撈。
鰱魚:非常容易飼養。 一般來說,施肥足以維持水體中有足夠的藻類供其進食。 可以適當喂一些豆渣,但不能太多,容易使水質惡化。
鯉魚:
親魚的選擇和飼養
﹙1﹚ 挑選標準:體形良好,活動能力強,無損傷,體長與體高之比為3:1,具有典型品種特征。 雌魚應至少2冬齡,體重1.5公斤,雄魚應至少2冬齡,體重1公斤以上。 鯉魚在性成熟初期和衰老階段的卵量和卵質較差,不適合作為親魚。
2較大,腹部小而硬,胸鰭和腹鰭大而尖,肛門稍凹,無平行皺紋。 繁殖季節:雌魚腹部柔軟,呈囊狀,肛門和生殖器毛孔較大,微紅色且突出; 雄魚腹部較小,鰓蓋、胸部和腹鰭有明顯的“追星”第二性征,肛門和生殖孔呈凹形,不紅不腫,流出乳白色精液。當輕輕按壓腹部時。
﹙3﹚飼養管理:親魚養殖池1-2畝,水深1.2米左右,避風避日,注水、排水方便。 每畝施150-200公斤。 人工繁殖時,應將雌雄分開,防止它們自行交配產卵。 放置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加強親魚養殖,可投喂豆餅、蠶蛹、魚粉等高蛋白飼料。 近年來,一些廠家開發了親魚飼料,富含ve等維生素,可以促進發育和提高抗應激能力,效果良好。 同時,在飼養過程中注意調節水質,經常添加淡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發育。
2、引產和孵化
﹙1﹚引產時機:當水溫上升并穩定在16℃以上時,即可引產。 一般在清明節至谷雨期間,寒潮過后,氣溫回升并穩定下來,即可引產。
﹙2﹚引產方式:人工引產:多見于養魚場a. 注射催產素:人工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600-或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30每公斤雌魚-50微克,或減少混合,雄魚劑量減半。 一般在晴天下午6點,將預定劑量注入胸鰭基部胸腔內,然后移入產卵池,加淡水半小時。 水溫18℃,6-15小時后即可產蛋(水溫越高越好,見效時間越短,反之亦然)。 b. 產卵與受精:引產后的親魚可在池中自行產卵。 如果采人工卵,可在發情高潮前將魚撈起,用毛巾擦去魚身上的水分,將卵擠入干燥的瓷盆中,迅速擠入精液,用羽毛攪勻,讓使其充分受精,然后再施肥。 將卵均勻撒在魚窩上,放入孵化池中進行孵化。 或者用滑石粉溶液脫粘,然后在流水中孵育。 當水溫16-22℃時,3-5天即可出苗。
﹙3﹚ 管理: 自然孵化:每畝池塘投放受精卵30萬-50萬個。 當天的雞蛋要放在一起,以保證魚苗大小整齊。 應特別注意預防水霉病。 可以提前用0.3‰甲醛或孔雀石綠浸泡裝有雞蛋的魚窩。 b. 脫粘孵化:關鍵是調節水流量,使魚卵不下沉而是懸浮在水中。 同時防止沙窗被堵塞。 魚苗孵化時,稍微降低流速,防止水流過快,消耗魚苗的體力。 提高孵化率是人工繁殖的關鍵。 影響孵化率的主要原因是產卵期天氣突變、水質差、溶氧低、魚卵被霉菌寄生等,應盡力防止其危害。
育苗
﹙1﹚夏季花卉的栽培
1、池塘準備:選擇1-2畝的池塘,水深0.8-1.2米,淤泥少,東西向的魚池。 按常規方法清潔、消毒。
2、施肥(又稱池內施肥):魚苗入池前7-10天,可施發酵糞肥,如豬、牛糞150-300公斤/畝(約5次),或5-10公斤。 /畝施無機肥(化肥、磷肥等),同時進行生石灰消毒(150kg/畝)。 一周后,魚苗入池,此時正是輪蟲的盛期。 魚苗將有充足的適口食物并生長旺盛。
3、放魚苗:放魚苗前,用密目網清空網,除去野生雜質。 還可以放50-80尾便宜的鰱魚苗來試水。 證明一切安全后,就可以放魚了。 價格10萬-25萬。 尾巴/英畝。
4、清水下塘:將魚苗直接放入池塘,不施底肥。 這種方法,水中作為適口餌料的輪蟲較少,不夠吃。 因此,魚苗體質弱,成活率低。
5、管理:(1)適時投喂:魚苗入池后,頭幾天生長速度很快,天然餌料往往不足,因此要注意投喂。 常用的是將大豆與煮熟的蛋黃混合成漿,倒入飼料中。 每天每畝將黃豆2-4公斤,熟蛋黃3-5個磨成漿,立即倒投喂,重點投在靠近塘邊幾米的水面上。 也可以每三天倒入過濾后的新鮮豬血。 有的豆漿可以直接供苗食用,也可以給水體施肥,豐富天然餌料。 目前,市場上也有流通的魚苗飼料,形狀為微膠囊或粉末狀,6~8分鐘即可投喂。 不僅可以補充食物,還可以誘導魚苗搶食,從而促進消化道的發育,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和強壯的幼苗。 (2)追肥和水分管理:每三天追肥一次,保持水中輪蟲處于較高水平。 還可以每天從較肥的成魚池中抽出部分水添加到魚苗池中,這樣既可以為魚苗補充天然餌料,又可以防止因魚苗中水過多而引起的氣泡病的發生。井。 每周應換水1/3-1/2次。 (3)仔細觀察:魚苗培育過程中應加強檢查。 觀察其活動、攝食、生長、水質變化以及是否有敵害、疾病等,同時應及時將魚苗分池,防止因擁擠而造成大小不均。 必要時還需拉網鍛煉魚苗,增加其耐力。
﹙2﹚標準魚種培育:用夏花培育后,魚苗體長、體重都會增加很多倍,適應性也大大增強。 飲食習慣的改變會有物種的特點,他們會開始喜歡濃縮物,所以應該盡快平穩過渡到吃魚。 配合飼料。 喂養方法有:
1、單一養殖方法:選擇2-4畝,水深1-1.5畝,消毒池塘,投放夏花魚魚種3000-6000尾/畝,投喂配合飼料或豆餅、蠶蛹、魚粉混合物,所需飼料大于蛋白質35%,每日8-12次,飼喂率5-8%。
2、混養方法:鯉魚夏花與其他魚種混養,鯉魚可為主,也可為輔。 如果以鯉魚為主,則應加強飼料。 如果以鰱魚為主,水質可以適當培養。 如果以草魚為主,則應少放鯉魚。
3、飼養管理: (1)提早開放。 魚苗越早開口,就越早開始生長,并且生長得越好。 力爭盡快平穩過渡到全價配合飼料飼養。 (2)重點關注旺盛魚種的前期(特別是25-30英寸期間),這些魚種生長速度很快,體長和體重增加很快,需要的飼料較多。 此時應加強飼喂。 有的漁民這一時期的投喂率超過了10%。 (三)投喂堅持定質、定時、定位、定量“四定”,根據魚種攝食節奏投喂。 (4)日常管理中,要早、午、晚進行“三巡四巡”,了解氣候、魚情和病情,保持魚體快速生長。 同時要定期注水、防洪、防逃。
3、成魚養殖
鯉魚分布廣泛,養殖方式較多,有池塘、網箱、流水、圍欄、稻田、山塘等養殖形式。 我縣年初主要儲備寸片,年中銷售魚種,下半年養魚。 方法是最常見的。 具有投資小、產量高、利潤高的特點。
﹙1﹚池塘養殖模型。 魚池大小不限,水深1.2-2.5米。 2月至4月,以每畝5000-7000尾的密度投放同等規格的3-5厘米鯉魚品種,并與一定比例的草魚、鯽魚混養。 、鰱魚。 該機型主要飼喂配合飼料,粗蛋白30%以上,2-4次/天,飼喂率為3-8%。 其管理要點包括傳統的“水、種子、餌料、密度、混合、輪、防、管”八字精髓,還有新的“十字”方針:好種子、精料、好水、精細管理。新“十字”政策的前六字雖然與舊“八字”的經驗相似,但新時代應該有新的內容,要么是強化,要么是補充。這里強調的是精細化。管理,這就要求養殖和管理人員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環節,哪怕是一分錢的投入,也要計算產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效率。品種將分批出售,逐漸減少池塘鯉魚數量,到8月份,池塘鯉魚數量減少到每畝1000-1200尾左右后,即可飼養直至出池。市場上一般畝產可達1500-2500公斤。
﹙2﹚山地池塘養殖模式。 山塘一般草魚和鯉魚的投放比例為60%(二者比例可自由選擇),鰱魚為30%,鯽魚為10%。 鯉魚規格0.1-0.4公斤,每畝放養量100-250公斤。 投喂配合飼料,一次投足,用捕網捕大留小。
4、魚病防治
﹙1﹚痤瘡疾病。 癥狀:發病初期,魚體表面出現乳白色小斑點。 隨著病情惡化,這些斑點會擴散到全身。 患處表皮有乳白色石蠟樣增生。 當生長物長大后,它們會自行脫落,很快就會出現新的生長物。 這有時會影響魚的生長,嚴重時會導致魚死亡。 病因:由皰疹病毒引起。 流行病學:主要危害一齡及以上鯉魚。 秋熱發生頻繁,不易造成魚類死亡。 主要影響生長。 防治:①對魚池進行徹底消毒,魚入池前嚴格消毒。 ②用氰霉素水溶液浸泡3天。
﹙2﹚ 癤子。 癥狀:背部皮膚和肌肉組織發炎,然后潰爛成膿腫,手部感覺腫脹。 膿腫周圍發炎、充血、充血,鰭條被侵蝕成刷子狀(漁民又稱掃帚鰭),嚴重時腸道出血、發炎。 病原:癤腫氣單胞菌型。 流行病學:多見于以白鰱魚為主的混養魚池。 沒有典型的發病季節。 它全年都可能發生。 防治:①對魚種、水體、池塘進行徹底消毒; ②小心操作,防止魚傷; ③用環丙沙星80mg/kg飼料制成餌料內服,配合1ppm漂白粉進行水體消毒,連用3天。
﹙3﹚爛鰓病(俗稱烏頭病)。 癥狀:獨行,食量少,體色黑色,尤其是頭部。 鰓絲腐爛并充滿淤泥,鰓蓋內表皮充血,表皮中部腐蝕成圓形或不規則形透明窗(又稱天窗),鰓絲腐爛。 病源:魚粘球菌。 流行病學:對多種魚類有害,水溫20-32℃時最易爆發。 此病冬季少見,常并發皮膚紅腫和腸道疾病。 防治:①發病前,特別是高溫季節,用漂白粉對水體進行消毒; ②紅霉素100mg/kg飼料或恩諾沙星80mg/kg混合飼料口服; ③ 在消毒后的池水中撒上土霉素0.1ppm。
﹙4﹚縱鱗病。 癥狀:病魚體表粗糙,部分鱗片(多在魚體后部)向外張開如松果,故稱松果病; 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物積聚在鱗囊內,使鱗片立起。 ,故又稱鱗屑病。 用手指在鱗片上稍加壓力,有滲液從鱗片下面噴出,鱗片就會脫落。 脫皮處形成紅色潰瘍,眼球突出,腹部腫脹。 最后在2-3天后死亡。 致病性水形成點狀側桿菌。 流行病學上,該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草魚、鰱魚。 該病有兩個流行期:一是鯉魚產卵期,二是鯉魚越冬期; 但一般4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主要流行季節。 死亡率達45%,最高可達85%。 防治:①魚傷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拉網等操作時必須小心,防止魚受傷。 ②魚體、水質、池塘消毒。 ③用50-80mg/kg飼料土霉素或金霉素配制鉺飼喂。
﹙5﹚腸炎疾病。 癥狀:俗稱腸腐病。 病魚腹部膨大,呈現紅色斑點,肛門紅腫如火山。 嚴重時,魚鰭也會被吃掉、折斷。 剖開魚腹,可見腹腔內有積水,腸壁充血發炎。 輕者僅前腸或后腸呈現紅色,重者則整個腸道呈現紫色。 腸道內一般沒有食物,含有大量淡黃色粘液或血膿。 。 病原體:腸型點狀氣單胞菌。 流行病學:在草、青、鯉魚中很常見,死亡率很高。 一般死亡率約為50%。 該病一年內可出現兩個明顯的流行季節,即5月至6月和8月至9月。 經常。 這種疾病通常與細菌性爛鰓病同時發生。 防治:①磺胺胍治療:第1天每吃10公斤魚1克,第2~6天用量減半。 ②治療腸炎合并爛鰓病時,全池撒2-3ppm五倍子,并投喂呋喃唑酮餌料,連續6天。 用量為10公斤魚每天100毫克; 病情嚴重時,呋喃唑酮首劑量加倍。 ③每10公斤魚喂大蒜50克,每天1次,連用3天。
﹙6﹚皮膚霉菌。 癥狀:霉菌剛寄生時,病魚肉眼無異常。 肉眼可見時,菌絲已侵入魚體傷口并向內向外生長。 當損傷較深時,霉菌可以深入肌肉并擴散。 向外生長到組織細胞間隙的菌絲,看上去像灰白色的棉絮,故稱“毛病或白毛病”。 魚體受到刺激后,會分泌大量粘液。 病魚變得焦躁不安,活動異常,并與其他物體發生摩擦。 日后魚體負擔過重,患處肌肉腐爛,病魚行動遲緩,食欲不振,最終死亡。 這種病害在魚卵孵化過程中也常發生。 受傷的魚卵上,可見菌絲附著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絲在水中聚集,故稱“卵病”。 寄生的魚卵因其放射狀菌絲而被稱為“太陽種子”。 病原體:水霉屬和擬青霉屬真菌。 流行病學:本病全年均可發生,全國各養魚區均有流行。 這種霉菌對其宿主沒有嚴格的選擇性,各種養殖魚類,從蛋到各個年齡段的魚,都可能被感染。 魚卵孵化季節一般在春季水溫升至18℃左右開始。 此時的水溫最適合水霉的生長繁殖。 親魚產卵后,水霉在未受精的魚卵上生長和繁殖。 在適宜條件下,不斷無性繁殖,形成游動孢子囊。 釋放大量游動孢子感染受精魚卵,因此在顯微鏡下常常可以在受精魚卵上檢測到萌發的菌絲體。 在感染初期,受感染魚卵的胚胎發育仍能正常進行。 但到了后期,當菌絲進入內部或卵膜完全被外部包圍時,再加上死卵附近水霉的嚴重感染,受到影響,魚卵胚胎在發育中途死亡。 特別是陰雨天,水溫較低(15-20℃)時,易發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量魚卵因感染水霉而死亡。 防治:①用生石灰清理魚池,減少本病的發生。 ②捕撈、運輸、放養時盡量小心,避免魚體受傷。 同時要注意合理的飼養密度草魚吃什么食物為主,防止該病的發生。 ③不要收集受傷魚作為親魚; 親魚入池前,在魚體上涂抹適量磺胺藥膏。 ④發病時,可全池噴灑0.15~0.2ppm亞甲藍。 ⑤ 魚卵水霉病的預防:一是在良好的天氣條件下,努力提高受精率,控制產卵; 其次,在魚窩上用水孵化卵,可以減少或中斷水霉孢子對魚類的影響。 卵被感染的機會可以導致更高的孵化率。
﹙七﹚鯉魚愚病。 癥狀:輕度感染無明顯變化。 嚴重時,腸道可能被堵塞,引起腸粘膜炎癥和貧血,偶有死亡。 病原:鯉魚絳蟲。 流行病學:主要危害成魚、鯽魚,4-8月最為多發。 預防和治療:口服敵百蟲合劑。
﹙8﹚鯉魚感染子宮線蟲病(又稱紅線蟲病)。 癥狀:鱗片松弛,鱗片周圍肌肉充血、發炎、潰爛。 容易引起水霉病的并發癥。 蟲寄生處的鱗片下有不規則的紅紫色花紋,掀開鱗片即可看到蟲體呈紅色。 病原體:鯉魚。 流行病學:主要危害成年鯉魚。 冬季,蟲體生活在鱗片下,但蟲體較小,不表現疾病。 春季水溫變暖,蟲子生長加快,魚兒生病。 防治:①嚴格用生石灰消毒,殺滅幼蟲。 ②用碘酒噴灑或1%高錳酸鉀擦洗患處,或用2%鹽水浸泡10~20分鐘。
鰱魚: 1、放養前的準備工作:魚種池面積要求比較大,一般為4-8畝,水要深,一般為1.5-2米。 放養前栽培應施有機肥,高峰期適量施白鰱底肥,控制毛藻入池。
2、夏季花卉放養:放養時間一般為5月至6月。 放養方式有單養和混養。 一般采用混養,因為在這個階段,魚類的習性逐漸表現出不同,對外部環境的要求也不同。 根據各種魚類的不同習性和對水質的適應能力進行混養,不僅給各種魚類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而且充分利用了水體的利用率,更加經濟地利用食物。 魚種池塘通常混養2-3種。 本次實驗中,將少量鰱魚和鯉魚混養。
3、飼養管理:此時鰱魚仍以浮游生物為食。 池塘水質必須肥沃,有大量的浮游生物。 除放養前施基肥外,夏花放養后還必須施綠肥、熟肥。 結合定期加入新水,保持水呈棕綠色。 人工投喂時,要注意“四定”原則,即定時、定位、質量、數量,以提高餌料利用率,降低餌料系數。 這時餌料的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上巡塘一次,觀察水色和魚體動態,經常清除塘邊雜草和水中腐爛雜物,清潔食臺,并對食臺和食物進行消毒。 為了保護池塘的衛生; 查網不僅有利于水體肥水,而且有利于檢查魚體生長情況和魚病情況,從而合理制定投喂量和魚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逃工作。盜竊,防止魚類疾病和敵人。
5.融合池塘和越冬:在秋天和冬季,當水溫下降到10度以下,而魚不再進食時,必須將魚釣出來并集中在更深的魚池塘中,以在冬季生存。 建議在合并池塘之前停止喂食一周。 ,選擇陽光明媚的天氣的一天,將網從池塘中拉出。 合并池塘時,必須仔細地拉出網,以避免冬季的魚損傷和水霉病。 儲物池的水深度應超過2米,面向太陽和背風,污泥應更少。 合并池塘后,有必要防止缺氧凍結并防止鳥類的傷害。
- 上一篇: (釣魚技巧)春季釣鰱鳙魚的幾種自制魚餌
- 下一篇: 4款視頻制作工具,讓你零基礎制作抖音動畫小視頻
猜你喜歡
- 2024-03-04 龍利魚等于巴沙魚?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
- 2024-03-04 大蝦鮮蝦怎么處理才干凈?2步處理干凈!
- 2024-03-04 青島海釣達人“大鑒哥哥”釣魚島釣獲深海章紅魚一尾
- 2024-03-04 龍頭魚到底是什么魚?好吃嗎?看完驚呆了!
- 2024-03-04 這魚長著“龍頭”人稱龍頭魚,通體柔軟,加點大醬煮營養又鮮美!
- 2024-03-04 永淘網:淘寶上哪里可以找到熱搜關鍵詞?
- 2024-03-04 新關東魚鉤:袖鉤特別適合配合拉餌垂釣釣小型魚
- 2024-03-04 深圳海關查獲1宗進口空車走私日本案件
- 2024-03-04 國外海釣的最佳季節,你知道幾個?
- 2024-03-04 (知識點)化學實驗基本知識:碳酸鈣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