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2)物質的分解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分析是根據溫度進行的;
(3)根據碳酸鈣中的元素推算生成物,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4)根據物質的性質和反應現象進行設計。 如果溶液呈藍色,說明溶液呈堿性,推測發生了碳酸鈣的分解反應;
根據固體和鹽酸之間的反應,產生氣體。 利用元素守恒定律,可以看出剩余固體的成分是氧化鈣和碳酸鈣。 使用圖像來回答問題。
解答:(1)根據草酸鈣的構成元素,易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應為CO。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可見草酸鈣分解生成碳酸鈣和一氧化碳,故答案為:CO; $frac{{;;△;;}}{;}$CaCO3+CO↑.
(2)由于物質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溫度,當固體質量保持不變時,說明碳酸鈣還沒有分解,所以答案是:草酸鈣已經完全分解,但碳酸鈣的分解溫度還沒有達到尚未達到。
(3)在時間t3至t4期間,固體質量減少,然后碳酸鈣分解,根據元素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因此,答案為:CaCO3$frac{{;高溫;}}{;}$CaO+CO2↑。
(4)【設計方案及實驗】由于加入紫色石蕊后上清液變藍色,說明剩余固體中有氧化鈣。 這時,草酸鈣應該完全分解氧化鈣的相對分子質量,碳酸鈣應該分解形成氧化鈣,但有可能碳酸鈣分解不完全,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這可以表明碳酸鈣的存在,所以答案是:
同學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綜上所述
蟑螂
剩余的固體必須含有 CaO(或氧化鈣)
不得含有(或草酸鈣)
可能含有 CaCO3(或碳酸鈣)
小明
剩余的固體必須含有 CaCO3(或碳酸鈣)
因為t3~t4時間段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aCO3$frac{{;高溫;}}{;}$CaO+CO2↑,發現剩余固體含有碳酸鈣根據實驗,氧化鈣,
因此,答案為:t3~t4。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能夠根據圖像和反應的結合,分析化學反應與溫度的關系,獲得規律性知識,加強綜合性。 知識能力。
- 上一篇: 龍利魚和巴沙魚是一種魚嗎?怎么區分?
- 下一篇: 國外海釣的最佳季節,你知道幾個?
猜你喜歡
- 2024-03-04 氧化鈣的相對分子質量 小學六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孩子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