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用作誘餌的紅蟲并不便宜。 在釣具店里,紅蟲是最常見的肉餌之一釣魚的紅蟲對人體有害嗎,每公斤可以賣到幾十元,優質母蟲(較大)的單價可達數百元。 在觀賞魚行業中,紅蟲也占有一席之地,是許多魚種的理想餌料。
在農村地區捕捉紅蟲是一項利潤豐厚的生意。 我國很多地方都出現過“釣蟲部落”:他們經常穿著防水服,手持抄網或撒網,在淺水河溝里來回捕魚。 忙活一天,就釣出100多斤紅蟲,收成好的時候,甚至會超過200斤!
在福建省龍海市,不少人熱衷于在臭溝里釣紅蟲。 他們一天能賺幾百甚至上千元,這絕對是致富的“捷徑”。 2010年至2014年,國產紅蟲收購價格并不算太高,每斤2元至8元不等,具體取決于地區、市場情況、紅蟲規格等。 到了2020年,紅蟲收購價格暴漲,高達10至30元/斤。
據棒山鎮居民介紹,捕捉紅蟲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活。 通常是用網將水底的泥土和水草撈起,然后人工篩選紅蟲,除去雜草,最后收集紅蟲。 放在泡沫盒或塑料盆中。
釣紅蟲的操作雖然不麻煩,但是費時費力。 紅蟲很小,長度只有1~2cm,要求網孔要細。 攪拌淤泥時,網易被淤泥堵塞,造成阻力大,效率低。 稱其為“酷工”一點也不為過。 據了解,“釣蟲族”以中年人為主,其中不少人因常年釣蟲,手掌已經變形。
在北京、天津、安徽等許多地區,捕撈紅蟲也很常見。 昆蟲漁民聲稱,單船一晚可捕撈三十、四十公斤,多則數百公斤,而且還有專人負責收購。 綜合起來,昆蟲漁民每天的收入可達300至400元不等,月入數萬元不成問題。
紅蟲是什么生物? 捕撈紅蟲的暴利背后隱藏著哪些隱患?
紅蟲的學名是搖蚊幼蟲。 顧名思義,它是搖蚊的未變態幼蟲,又稱魚蟲、紅蟲。 搖蚊有兩個主要特征。 一是它們的觸角上有細小的羽毛狀毛發。 二是它們的口器退化,不能吸血。 它們對人類非常有害。
搖蚊的幼蟲生活在水中,呈蠕蟲狀。 它們的身體通常是紅色的(有時是黃色的),因為它們富含血紅素。 實地調查表明,搖蚊幼蟲在自然水域的底棲生物中占很大比例(約50%~90%),是水生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重量級物種。
營養研究表明,紅蟲營養豐富,干物質中蛋白質含量為41%~62%,脂肪含量為2%~8%。 它們大小合適,營養全面。 是魚、蝦、蟹、鱉的優質天然飼料。
紅蟲以浮游植物藻類為食,其資源量主要取決于水質的肥力。 水質越肥,藻類密度越高,紅蟲資源就越豐富。 因此,江河排污口、生活廢水集中的臭水溝、富營養化嚴重的封閉池塘往往是釣紅蟲的首選場所。
捕蟲雖然利潤豐厚,但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首先,釣紅蟲并不安全。 釣蚯蚓的地方往往是在很深的泥里。 有的漁民自己下水,在泥里來回行走,很容易導致陷入泥潭。 尤其是在陌生的水域,一旦陷入泥沼,就很難脫身,風險很大。 另外,河泥中常常存在玻璃碎片、陶瓷殘留物和尖銳金屬物,捕蟲時很容易割傷手腳,增加感染風險。
2014年,一名昆蟲漁民在捕撈紅蟲時受傷。
其次,野生紅蟲含有大量致病菌。 前面提到,紅蟲喜歡生活在污染嚴重的水體中,因此攜帶大量細菌。 一旦細菌侵入傷口,就很容易引起感染。 其實,即使是用來喂魚蝦,紅蟲也必須嚴格消毒,否則魚兒很容易患上愛德華氏病、肝腎綜合癥、紅鰭病等疾病。
掠奪性捕撈紅蟲為何淪為“損害公益”?
2020年5月的一起公益訴訟案,讓紅蟲再次成為焦點。 這是中國首次發生此類案件。
2019年11月23日,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漠河口鎮北淝河松崗段,方某、彭某等6人使用機械收割船打撈紅蟲。 結果,他們在檢查過程中被水利局責令執法。 民警現場發現,現場共起獲紅蟲41.5公斤。 最終,方某等六人不僅受到行政處罰,還需支付捕獲物市場價40倍的生態補償金。
相關鑒定中心評估生態損失費:紅蟲交易價格按每斤40元計算,41.5公斤紅蟲價值1660元。 乘以40,得到生態環境損失費,即6.64萬元。 評估報告還建議,通過放流魚苗、螺類等水生生物、種植濕地水生植物等方式恢復生態環境。
圖片和文字無關
對于法院的判決,方某等被告提出疑問:首先,捕獲紅蟲的時間并非休漁期,捕撈區域也不在禁漁區,紅蟲不是國家或地區的。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處以實際捕獲值40倍的處罰真的合理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 對此,法院解釋稱:
被告使用帶有水泵的柴油機從水底收集底棲動物。 事實上,利用拖泵吸耙刺捕撈底棲動物是一種嚴重的非法捕撈行為。 被告人有破壞生態環境、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應當依法承擔環境侵權責任。
可見,紅蟲雖然不是保護動物,但也不能亂捕,更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否則可能會受到嚴厲處罰。
捕捉紅蟲
掠奪性收獲紅蟲對環境有什么影響?
第一個首當其沖的是搖蚊。 沒有紅蟲,其他水生生物就會缺乏食物來源,食物鏈就會被破壞; 出現的成蚊數量也會大大減少,不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
其次,污泥中含有大量污染物。 抽水或網捕會加速污染物的溶解,導致水質惡化。 還容易增加水體的渾濁度,破壞魚類的棲息地。
總之,紅蟲的生態價值不容忽視,不宜為了利益而盲目破壞生態。 尤其是采砂捕撈,極易侵犯公共利益,構成環境侵權。 當然,有關部門也應進一步規范紅蟲捕撈行為,認真分析生態影響,盡量做出合理、客觀的評估。
對于釣紅蟲,你有什么看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上一篇: 深圳居然一半學生不能上公辦普高?|特別關注
- 下一篇: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知識點
猜你喜歡
- 2024-03-01 磯釣淡水磯釣帶浮釣底磯桿XXXXX,再次來到漁具市場
- 2024-03-01 坑冠的3個黑坑釣魚絕招,你知道嗎?
- 2024-03-01 斑點叉尾鮰成魚健康養殖技術總結及養殖條件分析
- 2024-03-01 海釣中的岸釣組運用與釣獲量的因果關系
- 2024-03-01 滑漂釣組,淡水釣釣大魚上,比拋竿釣法更有樂趣
- 2024-03-01 金槍魚圖片 夏季餐桌上的伊佐木,你知道幾個?
- 2024-03-01 原來這么多人不知道我國是最大出口國
- 2024-03-01 基圍蝦是刀額新對蝦,龍蝦是怎么形成的?
- 2024-03-01 要不要給魚缸放加熱棒的問題,來了!
- 2024-03-01 深圳免費釣魚的地方有哪些?深圳哪里可以去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