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魚有多香并不重要。 今天我想和大家認真討論一個問題——魚離開了生活的水,在陸地上還能生存嗎?
水之呼吸者?
首先我們來看看魚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
你一定見過魚在水中反復張開和閉合嘴巴,同時鰓蓋也在不斷地張開和閉合。 這實際上是魚的呼吸。
圖片來自網絡
魚張開嘴后,外界的水在吸力作用下進入口咽部。 此時,鰓蓋保持關閉狀態。 然后魚的嘴閉合,鰓蓋打開,水從鰓蓋流出。
而在這短暫的瞬間,流經鰓蓋的水中的氧氣就會被鰓蓋上密密麻麻的鰓絲所獲取。 然后鰓絲利用其上密集分布的毛細血管將氧氣輸送到魚的全身——從魚鰓排出的水中溶解氧顯著減少。
魚的呼吸系統
肯定有人要問了,那我見過魚的頭露出水面,嘴巴不斷地向空中張合。 他們在做什么? 你沒有呼吸嗎?
你沒看錯,這也是呼吸!
一切都是為了呼吸氧氣
圖片來自:
魚類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但只有少數魚類具有這種特殊功能——約占世界硬骨魚的2%(世界上絕大多數魚類都是硬骨魚,硬骨魚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數體內的骨頭是硬骨),可以利用空氣進行呼吸。
池塘中常見的羅非魚是耐低氧的類型。 它善于跑到水面呼吸并利用空氣中的氧氣。
具有這種功能的魚類又可分為水生類和兩棲類。
水生型。 雖然這種魚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但這只是當魚留在水中時。 魚離不開水,水仍然是它們生存的基礎。
兩棲魚即使完全離開水面也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進行呼吸。 他們是高級玩家。 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魚,它們足不出戶就能游遍江河湖泊,看盡世間一切。
離開水后如何呼吸? ?
兩棲魚離開水是怎樣呼吸的?
最常見的是具有鰓上器官(魚鰓上的第二組輔助呼吸器官)的魚。 這些魚的鰓弓和周圍組織特化為鰓上器官,或者具有樹狀結構或神秘結構。 器官(兩者都是魚類的輔助呼吸器官)和其他獨特的輔助器官,既可以在水中呼吸,也可以在空氣中呼吸。
常見具有此類器官的魚類有斗魚、鯰魚、黑魚等,它們離開水后可以繼續從空氣中獲取氧氣,但如果長時間離開水,仍然會因過度干燥而死亡。或缺乏食物。
水族市場上常見的泰國斗魚有鰓器官,可以利用空氣呼吸。
還有一種魚可以通過皮膚呼吸。 他們本身的皮膚真皮層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進行氣體交換,輔助呼吸。
但這種呼吸機制并不是該類魚的主要呼吸機制。 它們仍具有鰓等正常呼吸功能,皮膚呼吸僅起輔助作用。 能夠通過皮膚呼吸的常見物種包括鰻魚、彈涂魚、鰻魚和鯉魚。
彈涂魚可以利用皮膚來幫助呼吸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另外,有些魚可以利用口腔內的粘膜來輔助呼吸,從空氣中獲取氧氣。 這種魚比較少見,常見的有電鰻和鰻魚。
不甘示弱,利用腸道等消化器官進行呼吸的魚類都表示,我們的輔助呼吸也很強大。 這種呼吸機制簡稱為腸呼吸。
最常見的胃呼吸魚類是清道夫。 食腐動物的胃壁薄而光滑,毛細血管豐富。 通過從空氣中獲取氧氣,食腐動物可以增加在各種污染和低氧水體中的生存機會。
在短視頻中,經常出現干枯的清道夫通過澆水而復活的場景。 其實只要手動將其身體表面的水分擦干即可。 食腐動物離開水后1-2小時不會死亡,但如果完全干燥則不會復活。
魚鰾也可以用! ?
有些魚還可以使用魚鰾作為輔助呼吸的器官。 大多數具有超越傳統鰓呼吸能力的魚類可以短暫離開水面并進入陸地和非水域。
有了這種特殊的技能,魚可以移動躲避敵人,找到更合適的生存環境,或者在陸地上捕食,這不是普通魚能做到的。
未來沼蝦的呼吸器官是什么,你會看到在灘涂上不斷跳躍的彈涂魚、在不同魚塘間的小道上爬行的攀鱸、在濕地草叢中穿梭的鰻魚等等,相信你也能明白為什么它們能站在水面之外卻依然感到安心。 !
在路上爬行的攀鱸,利用全身堅硬的鱗片與地面摩擦,并結合大幅度的擺動來向前移動。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撰寫者 | 海鮮知道
部分圖片來自| 土沖創意
微信編輯器| 快樂的
猜你喜歡
- 2024-03-04 功能性戀尸癖的亞馬遜小蟾蜍(高清組圖)
- 2024-03-04 適合水庫釣魚時使用的麩類餌料制作窩料的方法
- 2024-03-04 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多少錢1斤,你吃過嗎?
- 2024-03-04 (釣魚技巧)水庫用釣鯉魚翻版餌料配方配方!
- 2024-03-04 吃糧食,吃草的那種!順德放魚血的方法
- 2024-03-04 岳陽市釣魚運動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 2024-03-04 世界上最多的亞馬遜河是什么樣的?
- 2024-03-04 (釣魚技巧)蚯蚓釣魚的幾種方法,你知道嗎?
- 2024-03-04 釣魚新手的角度寫下這篇文章,你要有思想準備
- 2024-03-04 魚販子最多的一種魚,滑嫩還不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