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鯨魚雖然擁有類似魚類的體型,但其身體結構與魚類并不相容。 鯨魚的心臟有心房和心室,用肺呼吸。 鯨魚是溫血動物,能產下活嬰兒。 雌性有乳腺,用乳汁喂養幼崽。 這更像是人類的特征,而不是魚的特征。 是的,鯨魚完全是哺乳動物。 科學家通過DNA測序確定,最接近鯨魚的物種實際上是河馬! 追溯到五千萬年前,鯨魚實際上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類似狼的爬行動物。 那么,鯨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海洋,并成為今天的龐然大物的呢? 下面將帶您進一步走進鯨魚的進化史,領略這段五千萬年神奇的進化史。
迷人的須鯨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藍鯨霍普標本
重新定義鯨魚
首先,我們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鯨魚。
鯨魚()屬于鯨類海洋哺乳動物。 他們用肺呼吸,鼻孔位于頭頂。 它們是溫血動物。 它們的體溫可以維持在37°C。 他們的心臟每分鐘僅跳動 10 次。 它們厚厚的脂肪層可以用來保暖。 眼睛已經退化,視力很差,但是耳朵卻很靈敏,可以探測到超聲波。 有些鯨魚依靠回聲定位。 現代鯨魚可分為須鯨和齒鯨。 須鯨約有15種,包括藍鯨、灰鯨和座頭鯨。 雖然體型巨大,但它們只以濾食性磷蝦和小魚為生。 齒鯨約有75種,包括虎鯨和海豚等小型鯨魚,以及抹香鯨等大型鯨魚。 除了體型不同之外,須鯨和齒鯨的鼻孔也不同。 須鯨的頭頂有雙氣孔,而齒鯨的鼻孔則進化成單孔,可以控制吸入的空氣量,達到潛入深海的目的。 大多數鯨魚生活在淺水中,但也有少數生活在淡水中。
鯨魚種類列表
我們可以從分類學中看到線索。 鯨魚屬于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鯨魚亞目和河馬 - 鯨目下目。 我們可以看到,鯨魚屬于哺乳動物中的偶蹄目,兩者都屬于偶蹄目。 偶蹄類豬和牛一臉困惑地看著自己的蹄子,沒想到自己距離這個海洋中的巨型生物如此之近。 而鯨河馬亞目下的河馬無法弄清楚,鯨魚唯一的近親就是河馬本身。 當然,這一發現最初震驚了整個生物界。 然而,最新的DNA測序確實也表明鯨魚和河馬是姐妹群體。 經過復雜的生物進化計算,生物學家將鯨魚重新分類為偶蹄目,并將其降級為鯨目。 與此同時,隨著大量化石證據的發現,鯨魚的生命秘密也逐漸為人所知。 下面我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鯨魚的進化過程。
偶蹄目亞目之間的進化關系
回到水里
大家都知道,生物最初是逐漸從海洋遷移到陸地的。 生物進化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兩棲動物在泥盆紀時期從魚鰭進化到腳趾,導致脊椎動物占領了這片大陸。 但大自然總是變幻莫測,爬行動物又回到了水中。 這樣的事件甚至還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三疊紀時期。 由于環境原因,一些海洋爬行動物魚龍等動物重新回歸水中,但在白堊紀時期仍然滅絕。 在始新世,這種回歸水的現象再次發生。
1978年,密歇根大學古生物學家菲利普·金格里奇( )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麓發現了約5000萬年前的古生物頭骨化石,但無法確定物種。 不久之后,即1983年,這種動物的全身化石被發現。 通過詳細的模型重建,他們發現這種動物的中耳處有一塊突出的耳骨,但這種骨頭目前僅存在一種。 動物都有,那就是海洋里的鯨魚。 這一重要信息立即被金格里奇敏銳地捕捉到鯨魚是不是魚,他宣布找到了鯨魚的祖先,解開了鯨魚獨特身體結構的秘密。 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巴基鯨。
巴基鯨,又名巴基斯坦鯨,是一種已滅絕的獸類哺乳動物,生活在52至4800萬年前。 它長1到2米。 它具有典型的哺乳動物腳踝和類似于鯨類動物的頭骨。 體形與狼、狐相似。 巴基斯坦蜥蜴的嘴里有鋒利的牙齒,表明它是一種肉食動物。 它的牙齒形狀與現代鯨魚的牙齒形狀相似。 現代鯨魚的耳朵結構已經退化,但它們對水流波動更加敏感,能夠敏銳地感受到環境的變化。 巴基鯨的耳骨也開始具有類似的結構。
巴基鯨復原圖和化石
印多霍人(),又稱印多霍人,生活在50至4800萬年前。 它是繼之后又發現的一種中間進化生物。 它的身體類似于浣熊,具有初步的游泳能力。 印多霍人的生存方式可能??與現代水麝相似。 受到攻擊時,它會在水中潛伏4至5分鐘,也會在水中伏擊獵物。
印多霍獸恢復圖
隨后,壓倒性的研究進展相繼發表。 1994 年,金格里奇的學生在巴基斯坦發現了 4900 萬年前的新化石。 這塊化石的結構很奇怪。 它不僅具有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爬行的特征,而且還具有在水下游泳的能力。 這種動物的尾巴比巴基鯨的尾巴更寬更平坦,后腿骨縮短并向后和向上傾斜,身體呈流線型,適合游泳。 因此,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哺乳動物從陸生向水生進化的過渡類型。 在短短一百萬年的時間里,鯨目動物就發生了如此明顯的結構變化。 這個新物種被稱為游動鯨。
陸行鯨生活在大約 5350 至 41.7 億年前。 它長約3米。 它有與鯨魚相似的胸腔、強壯的后腿、可能有蹼的腳和更寬的尾巴。 陸游鯨魚生活在沿海淺沼澤環境中,捕獵時進入水中。 它還包括步行鯨、甘達克鯨和喜馬拉雅鯨。
陸游鯨魚恢復圖
安菲鯨和巴基鯨的骨骼比較
雷明頓鯨()生活在49至4300萬年前,是一個過渡物種。 它的鼻孔也位于口鼻部的前部,頭部變長,眼窩變小,上顎抬起,下頜未完全愈合。 與陸游鯨相比,雷明頓鯨的身體和鼻子更長,四肢更短。 它還可以在陸地上行駛并進入水中。 其分布范圍已擴大到埃及,說明其分布范圍十分深遠。
雷明頓鯨修復圖片和頭骨化石
為什么鯨魚的祖先首先選擇進入水中? 這仍然是一個正在進行的研究主題。 主流觀點認為,白堊紀大滅絕之后,新生代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占據主導地位,捕食關系演化到與現代生態系統類似。 由于早期環境炎熱干旱,水資源成為生存的關鍵,生物常常在沼澤、湖泊等地方安營扎寨。 這個時候,像鱷魚一樣潛伏在水下埋伏就成了捕捉食物的好方法。 有些猛獸進入了水中,逐漸適應了水中的生活,進化成了后來的海洋霸主。
征服海洋
4700萬年前羅德霍鯨的發現,使鯨魚的進化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2001年,該物種也在巴基斯坦地層中被發現。 對羅德鯨形態結構的分析表明,鯨魚已經從淡水遷移到海洋,能夠適應海水,分布范圍更加廣泛。
紅藻 () 生活在 4700 萬年前,屬于原鯨科 ()。 它的頭骨變得更大,頸椎開始收縮和縮短,它的耳骨變得與鯨魚的非常相似,但它的游動方式不同。 紅藻一定是半水生動物。 它的后肢大且有蹼,用于在水中推進,尾巴粗,可用作舵。 這些骨骼特征的變化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水下生活,像水獺一樣游泳。 牙齒結構和成分證明它適應海水,可以在海洋中長期生活。
羅多鯨復原圖和頭骨化石
由于鯨魚可以遠渡重洋,它們的分布范圍開始迅速擴大,到4200萬年前,它們的分布范圍與今天相當。 2011年在秘魯發現的化石證明了這一事實。 在第一批鯨魚祖先進入水中后不到一千萬年,鯨魚就已經分布在世界各地。 隨后,鯨魚的發現正式揭示了鯨魚的進化史。 龍王鯨已被證明只生活在海洋中,并且仍然保留有腳趾的四肢。
4200萬年前,鯨魚出現在秘魯,以捕食大型魚類為生
龍王鯨()生活在45至3390萬年前,是始新世最大的海洋生物之一,體長18米。 它分為鯨魚亞科( )和矛齒鯨亞科( )。 龍王鯨的尾巴上有一個鰭狀器官,可以幫助它快速游泳。 它也有三指后肢,但它們太弱了,無法支撐身體,所以龍王鯨在海洋中完全存活下來。
龍王鯨化石及修復圖片
但龍王鯨并沒有繼續進化。 由于其細長的身體無法適應深海的壓力,再加上環境的變化,逐漸滅絕了。 然而,小型鯨類憑借強壯的肌肉和短小流線型的身體,能夠躲避新近紀海洋霸主巨齒鯊的攻擊,在寒冷的北極和南極生存,并不斷進化,形成現代動物。 鯨魚有兩種,須鯨和齒鯨。
須鯨躲避巨齒鯊的追擊
第一批須鯨可能沒有鯨須(鱗片是由現代須鯨的牙齒演化而來,用于過濾食物),而齒鯨還沒有“瓜器官”(現代齒鯨大腦中的器官)用于回聲定位的鯨魚)。 在數百萬年的時間里,完全融入海洋的鯨目動物迅速進化成多種物種,導致鯨魚物種迅速多樣化,并持續至今。 直到后來,海豚等齒鯨進化出了用于回聲定位的聲納系統和導航功能,藍鯨等須鯨也可以利用鯨須濾食海洋浮游動物。 它們還進化出了控制大腦和心臟血液流動的功能,使得它們只需定期到水面換氣就可以在深水中呆很長時間。
須鯨使用鯨須進行濾食
用于齒鯨回聲定位的瓜器官
隨著鯨魚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水生,它們的鼻孔也越來越靠后。
鯨魚進化史概述
現代鯨魚的體型增大
現代巨型鯨魚在 450 萬年前才開始出現。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部分鯨魚之所以開始體型變大,是由于上新世氣候寒冷,季節跨度寬,導致春夏季節解凍后營養物質在海岸積累,吸引了大量鯨魚前來捕鯨。浮游動物的數量,它們通過洋流被推向海岸。 沿著海岸聚集。 大量浮游生物的積累降低了鯨魚進食的難度,因此依靠濾食的須鯨可以快速補充營養。 鯨魚吃得越多,它們在海洋中航行的時間就越長,競爭力也就越強。 此外,它們的大體型使它們不太可能被掠食者覬覦。 經過長時間的選擇,鯨魚變得越來越大(主要是須鯨)。 ,最終形成了現代世界上最大的動物。 相比之下,齒鯨體型略小,但定位能力出色,更擅長游泳和狩獵。
須鯨變得巨大的時期恰逢北半球開始越來越多地被冰川覆蓋的時期
須鯨用它們的大嘴過濾磷蝦和魚類的食物
須鯨物種之間的系統發育關系
齒鯨物種之間的系統發育關系
逆戟鯨
鯨魚作為進化程度最高的哺乳動物,不僅進化出了可以回聲定位的器官,而且還擁有極高的智力。 海豚的大腦發育水平甚至可以達到20%以上,成年海豚的智商相當于6至7歲的兒童。 海豚、白鯨等能夠解決復雜的問題,并嘗試與人類交流,因此深受人類喜愛。
海豚
白鯨
鯨魚依靠獨特的語言在海洋中進行交流。 深海中低頻的鯨叫聲給大海增添了深度和空靈。 解決鯨魚語言的謎題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愛好。 這條名叫愛麗絲的鯨魚,被稱為“最孤獨的鯨魚”,也曾讓無數人感嘆。 知道故事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告訴大家。 播放下方鯨魚空靈的聲音,一起感受深海的魅力。 (害怕深海的人要慎重)
新研究表明鯨魚在“碳中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頭鯨魚可以攜帶19萬至190萬噸碳,鯨魚死亡后,可以將這些碳攜帶到海底,從而減少空氣中的碳含量。 沉入海底的鯨魚也會在海底建立一個龐大的分解者生態系統,可以持續一百多年。 這被稱為“鯨魚墜落”。 一次“鯨落”可以維持數以萬計的生命形式的生存。 鯨魚瀑布、海底熱液、冷泉一起被譽為深海生命的“綠洲”。 然而,這些可愛的生物卻遭到迫害。 由于鯨脂和鯨須等寶貴資源,20世紀開始的捕鯨活動使鯨魚尸體暴露在海面上。 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海洋生態也間接受到影響。 盡管國際命令禁止捕鯨,但日本、冰島、挪威、俄羅斯等國仍然大量捕殺鯨魚。 生態保護和瀕危動物保護的國際化仍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 上一篇: 應用描述重慶天氣服務APP的精細服務服務推送方式介紹
- 下一篇: 世界上最大的恒溫食肉動物,你見過嗎?
猜你喜歡
- 2024-03-02 錨魚指的是魚鉤嗎?怎么錨魚上文的?
- 2024-03-02 (烘焙課堂)孔雀魚的適應性來評分——豐年蝦
- 2024-03-02 “溫水煮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
- 2024-03-02 串鉤腦線與主線有多種連接方式,實用的綁法
- 2024-03-02 冬天釣鯉魚用哪種窩料的效果最好?
- 2024-03-02 土法垂釣草魚的具體做法和注意事項介紹給釣友
- 2024-03-02 斗魚是什么意思 雙語閱讀: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中國MH370失聯乘客家屬
- 2024-03-02 釣鯽魚很有效:釣鯉魚效果一般的釣魚藥方!
- 2024-03-02 魚肉雞鴨,最適合孩子吃的便是,還不老不腥
- 2024-03-02 你有注意過小龍蝦的“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