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張宏波/文沙曉峰/土瑪子濤/視頻
6月1日,三亞西島市場附近,林奶奶正在忙著炸蝦餅。 如今,西島的游客紛至沓來,生意不錯。 林奶奶幾乎從早忙到晚。 “累了就有點累了。不過日子過得更紅火了。”
游客在西島風景區游覽。記者 沙曉峰 攝
四五年前,西島已經完全不同了。 一堵墻將西島風景區與西島居民居住的社區隔開。 看到景區里熙熙攘攘的游客,世世代代生活在島上的西島人并沒有因此而受益。 深受“西島女民兵”精神影響,西島社區黨組織積極謀劃社區與景區共建、共享、融合的綠色旅游發展思路,積極尋求上級黨委的支持。 最終,圍墻被拆除,“社區變景區”,島上居民也真正嘗到了旅游開發的好處。
西島建成的污水處理廠。記者 沙曉峰 攝
毗鄰景區卻無法受益于落后的面貌,阻礙了百年漁村的發展。
西島距三亞市中心8海里。 島上有一個已有400多年歷史的老漁村。 居民的祖先以捕魚為生。 隨著漁民轉業,西島漁村一度面臨何去何從的選擇。
除了漁村之外,島上還有一個景點——西島風景區。 但在2017年之前,一堵墻的存在將西島風景區與居民居住的社區完全隔開。 西島毗鄰三亞著名景點之一,但并沒有從中受益,因此希望拆除圍墻。 但社區多年來一直與景區拆遷談判,進展緩慢,希望渺茫。
西島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慶學組織社區工作人員會議。記者沙曉峰 攝
“面對這樣的情況,群眾也很情緒化,認為我們黨組織沒有做任何事情。” 西島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慶學表示,2017年,三亞天涯區加快推進西島社區“美麗漁村”項目建設。 這堵墻終于被拆除了,社區和景點變得互聯起來。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西島社區陳舊落后的面貌讓游客望而卻步。
在三亞市委巡視辦的指導和三亞天涯區委巡視組的推動下,西島社區黨組織解放思想,積極謀劃共建綠色旅游發展思路,社區、景區共享融合,積極爭取上級黨委的支持。 “在建設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群眾不理解甚至阻礙工程的情況。” 在西島長大的李慶學說,蟄伏多年的漁村需要一個蘇醒的過程,作為黨員干部,必須要重視好這一點。
社區黨員干部發揮帶頭作用,“西島女民兵”精神煥發新活力
面對漁村道路拓寬問題,社區黨員陳洪亮、陳洪慈、陳又林帶頭拆除院墻,放棄宅基地。 同時,西島還成立了“美麗漁村”建設黨員志愿服務隊,參與宣傳、項目糾紛調解、建言獻策。
西島建成的污水處理廠。記者 沙曉峰 攝
李慶雪每天都會走訪島上的各個建筑工地,忙著監督工地、趕進度:雜亂的菜市場變成了專業市場; 海邊的荒地變成了社區廣場; 地下管道要重新鋪設,垃圾場、污水處理站、公立幼兒園……
在漁村重建建設過程中,李慶學帶領社區黨員大膽創新,用創造力點亮了村里的旅游業。 海邊建造的舊漁船被改造成海上自習室; 到漁村市場購買蔬菜,讓客人體驗原汁原味的漁村生活; 去漁村門戶廣場,參觀女民兵陳列館,在這里可以聽老女民兵講述西島女民兵的往事……如今,走在西島漁村里,充滿了釣魚的氣息鄉村風格。 文創空間、景觀節點成為“拍照打卡”的旅游景點。 文化創意產業入村,為這個老漁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從小就聽過西島女民兵的故事。到社區工作后,我系統地學習了西島女民兵的事跡。作為一名西島人、一名共產黨員,任何時候,當面對困難時,任何人都不應該退縮。” 李慶雪說,在西島社區,每一位黨員都深受“西島女民兵”精神的影響。 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女民兵“敢闖、敢闖”的精神進一步深化。 艱苦奮斗、自我奉獻、大膽創新的精神銘刻在社區黨員心中。 黨員與社區黨支部始終保持一致。 在黨建引領下,美麗漁村建設自上而下成為一根繩子,凝聚一顆心。
游客在西島社區游玩。記者 沙曉峰 攝
社區景區共享及景區一體化規劃,挖掘“西島女民兵”旅游文化資源
社區與景區共建、共享、融合。 作為參與者之一,西島景區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三亞西島海洋文化旅游區負責人黃家琪介紹,三亞有多個海島型景區。 與其他海島景區相比,社區景區整合后,西島不僅有熱帶海島元素,還有漁民漁村文化和西島女民兵文化。 “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加分項。”
事實上,西島海洋文化旅游區很早就有了探索西島女民兵文化的想法。 “我們希望在島上設立一些與女民兵相關的服務點,展示和宣傳西島女民兵的事跡,打造景區中的一處風景。” 黃嘉琪說道。 另外,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女民兵拍照點,讓游客穿上女民兵制服。 穿上制服,攜帶道具槍,體驗那個時代的英雄氣概。
“我們還計劃打造一個與西島女民兵相關的現場舞臺表演,我們已經和一些相關公司進行了溝通。” ”為其他員工學習的榜樣。”
在黃嘉琪看來,社區與景區的融合是雙方的需要。 西島海洋文化旅游區和社區都需要升級改造。 景區將逐步將旅游資源向社區轉移,引導當地居民共同享受旅游。 社區也豐富了景區的旅游元素,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游客在西島風景區游覽。記者 沙曉峰 攝
老漁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島上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強烈。
村民王舍提曾經以捕魚為生。 現在他的老房子已經改造成美麗漁村的樣板工程——西島文??創館,收取租金三亞西島,享受分紅; “創意進村”計劃發起人秦勤和她的團隊在西島就地取材,將許多廢棄物品變成了文創“亮點”。
在西島,不少居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設旅游商品商店和餐館,迎接越來越多游客的到來。 如今,島上已建成民宿30多家、農家樂20多間。 人均收入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強烈。 這個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漁村正在煥發出新的活力。
航拍西島社區。景區供圖
“我們希望把西島打造成生態西島、故事西島、智慧西島、人才西島、文化西島。” 李慶雪說,讓西島的環境越來越好,講好西島故事,創造智慧。現代海島吸引更多人才,為西島漁村、女民兵等文化元素帶來新的輝煌。 。 然而,無論做什么,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西島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西島社區便民服務點旁,西島女民兵博物館已進入最后施工階段。 李慶雪表示,“西島女民兵”精神對西島意義重大,要確保紅色基因不變色、不變質。
- 上一篇: 死蟹為什么不能吃?-國內
- 下一篇: 徽州臭鱖魚:每桶能飼養一萬斤養殖桶
猜你喜歡
- 2023-11-24 (西島旅游攻略)三亞西島自助游攻略
- 2023-11-24 三亞西島 無懼“姑娘家打炮以后生不出孩子”流言一心只想保衛家園
- 2023-11-24 三亞西島 從安靜的讀一本書做起在三亞有許多讀書場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