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由于人工養殖,特別是高密度集約化養殖過程中,魚蝦的養殖周期縮短,飼料中有效色素來源少,成分不穩定。 由此,魚蝦的體色往往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即人工養殖的??水產品的體色往往缺乏天然水產品的健康色澤,從而大大降低了其商品價值。 例如,野生鯰魚在自然水域中的體色為黃色至棕色,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其黃色逐漸褪去,變成灰黑色; 斑點鯰魚的體色變紅或變淺,甚至出現蛻皮、腐爛等現象。 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產品的價格。
另外,人們非常注重觀賞魚的體色。 通過在飼料中添加某些物質,可以彌補上述不足。 因此,增色劑的研究和使用已成為現代水產養殖的重要措施之一。
1. 魚的著色機制
魚體顏色的變化是由于細胞內色素顆粒的濃度和分散程度以及色素細胞的數量造成的。 水生動物體表和肌肉上存在的色素根據其化學結構可大致分為類胡蘿卜素組。 、膽汁色素族、a-萘醌色素族、黑色素、蝶啶色素族等色素。
大多數魚蝦的體色和顏色主要是來自類胡蘿卜素族的色素。 類胡蘿卜素呈黃色、橙色、紅色等。
根據其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含氧量小的胡蘿卜素,顯色效果較差。
另一類是含氧葉黃素,如蝦青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魚、蝦中的主要色素。
不同種類的魚蝦含有不同種類的葉黃素,主要在體內起著色作用。 例如,蝦、蟹、鮭魚和鱒魚等甲殼類動物就含有蝦青素。 金魚主要含有葉黃素和蝦青素。 翻車魚主要含有葉黃素。 黃體酮。
不同種類的魚蝦代謝類胡蘿卜素的能力不同,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紅鯉魚類,如金魚、紅鯉魚和錦鯉,它們可以將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轉化為蝦青素,然后沉積在組織中。
第二種是對蝦型,包括幾乎所有的甲殼類動物,可以將β-胡蘿卜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轉化為蝦青素。
第三類是鯛魚類,包括鮭魚、鱒魚和鯛魚,它們不能將上述物質轉化為蝦青素,但可以直接儲存在體內(皮膚、脂肪組織和卵)。
魚蝦從餌料中吸收的增色劑,一部分作為營養物質使用,但也有一部分可以沉積在魚體的皮質和肌肉中。
2、飼料增色劑的種類
用于向飼料添加顏色的物質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天然產物,主要是富含胡蘿卜素、葉黃素、蝦青素等類胡蘿卜素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如優質黃玉米、胡蘿卜、松針粉、紅辣椒粉、磷蝦、紅水蚤等、小球藻、螺旋藻酵母等,這些天然著色劑可直接飼喂或添加到飼料中,對水產動物有良好的著色效果。
另一類是人工提取或合成的著色劑,是指從天然色素源中提取或化學合成生產的著色劑,如β-胡蘿卜素、β-阿保胡蘿卜素醛、β-apo-8胡蘿卜素乙酯、β-胡蘿卜素-4等。 、4-二酮(斑蝥素)、辣椒紅、蝦青素、葉黃素(萬壽菊花提取物)。
三、飼料增色劑在水產品中的應用
大量試驗表明,在水產動物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著色劑,可以改善其皮膚和肌肉的顏色,提高觀賞魚的觀賞性,增加商品魚的商業價值。
1.藻類
藍綠藻和綠藻對魚蝦都有很好的增色作用,其中以蝦中蝦青素的增加最為有效。 何培民等. (1999)使用不同含量的螺旋藻粉來喂養錦鯉。 實驗表明,隨著螺旋藻喂食量的增加,相同大小、相同部位的個體鱗片上的黑色素細胞也隨之增多,呈現出體征。 顏色逐漸加深,其中活藻更加明顯。 根據現有資料分析,螺旋藻、小球藻和雨生藻粉都是改善魚蝦體色的優良色素源,但目前主要使用螺旋藻。
2.植物及其提取物
含有類胡蘿卜素的植物,如胡蘿卜、苜蓿、黃玉米、南瓜、松針粉、金盞花、萬壽菊等,以及黃、紅色水果等深色植物,都可以給水生動物增色。
例如,紅辣椒提取物主要含有辣椒紅素,金盞花提取物含有黃體索和玉米黃質。 從萬壽菊和紅辣椒中提取的色素可用于增加紅玫瑰鮑魚和六帶鮑魚的顏色。 葉黃素的植物來源包括白葉植物、谷物和萬壽菊等。
吳華祿等. (2005)用從萬壽菊中提取并添加的葉黃素飼養黃蠟莢,發現添加150 mg/kg和200 mg/kg的葉黃素使栽培黃蘿卜塊的體色與野生個體基本一致; 當添加100mg/kg葉黃素時,其體色接近野生個體。
魏萬全等. (2003)以含有黃葉黃素的玉米蛋白粉為著色色素來源,探討色素對鯰魚著色的影響。 結果表明,在飼料中添加玉米蛋白粉可以有效地使鯰魚著色。
袁萬安等. (2005)用胡蘿卜素喂養雜交大口鯰魚,結果證實胡蘿卜素能有效改變大口鯰魚的體色,并且隨著餌料中含量的增加,大口鯰魚的體色也發生明顯變化。
3.低等動物及其提取物
紅蟲,水蟲,紅色。 水蚤和磷蝦可以使魚的顏色更加鮮艷。
用鮮餌飼養鯛魚時,蝦的比例大致為10%~40%。 一般從春季魚重40克左右時開始使用,上色效果明顯。
觀賞魚的飼料中含有冷凍糠蝦幼蟲。 隨著飼料中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增加,魚皮的紅色也相應加深。
蝦青素存在于蝦、蟹、牡蠣和昆蟲等動物的殼中,可作為蝦、蟹、魚等水生動物的增色劑。
將蝦殼和肉碾碎或搗碎喂給金魚,也能起到增色作用,特別是對紅、黃、紫色金魚。
水蚤還可以讓紅金魚的顏色更加鮮艷。
在我國,廢棄的蝦頭、蝦殼被加工成蝦殼粉。 在魚蝦飼料中添加1%~3%,對改善魚蝦體色也有一定作用。
蝦青素和蝦青素是從低等動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 添加到水產動物飼料中,可改變水產動物的體色。
4、微生物
微生物中的光合細菌、法夫酵母、紅法夫酵母也是水產動物良好的天然著色劑。
法夫酵母可產生10多種類胡蘿卜素,主要是蝦青素和β-胡蘿卜素。 由于酵母培養物富含類胡蘿卜素和蝦青素,因此它是家禽和鮭魚的潛在著色劑。 水解酵母細胞釋放出的蝦青素可完全被動物吸收,能有效增強鮭魚和鱒魚的肉色,使其顏色更深,增加動物產品的商業價值。
當法夫花視紫紅質添加到鮭魚和鱘魚的飼料中時,蝦青素會在它們的皮膚和肌肉中積聚,使新鮮的鱒魚呈現紅色。
給金魚喂食光合細菌,可以加速紅色素的出現,使金魚的體色更加鮮艷。
5.商業著色劑
主要是從天然色素中提取的著色劑。 目前,從天然色素源中提取的著色劑在水產動物的著色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瑞士羅氏公司生產的卡力辛紅、卡力辛黃,美國建明公司生產的金光、紅彩,德國巴斯夫公司生產的Lucandine。
杭州民生添加劑廠生產的皮黃酮等產品是從天然色素源中提取的著色劑,均具有良好的增色效果。
4、使用增色劑時的注意事項
通過在飼料中添加增色劑可以控制魚的體色。 然而,魚類著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增色劑的種類、養殖環境、增色劑的用量和作用時間、飼料中色素的消化、消化道的吸收等。一方面與吸收、沉積的量有關;另一方面與吸收、沉積的量有關。 另一方面也與類胡蘿卜素轉化分解損失的量有關。
因此,請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Vc和油脂的添加
由于類胡蘿卜素極不穩定,飼料的氧化和脂化可能會減少類胡蘿卜素在魚體內的沉積。 為了提高類胡蘿卜素的利用效果,最好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類胡蘿卜素。 含有天然維生素或抗氧化劑,可防止類胡蘿卜素的氧化和脂化,增加其在魚體內的沉積。
實際生產中,對于體內類胡蘿卜素含量較高的魚類,如皮鯰魚、鰻魚、泥鰍、黃顙魚、觀賞魚等,油位(豆油、大豆油等)應保持在無油位。飼料中含量低于5%。 植物油、豬油和非氧化魚油都可以)。
2、注意無機鹽的添加
飼料中的總鹽含量可能會影響魚的滲透壓,從而影響魚的體色。 實際生產中,淡水魚飼料中的總鹽含量應控制過高,最好不加鹽; 要避免使用過量或高劑量的銅來控制養殖魚的體色。
無鱗魚飼料中,添加銅量應控制在5毫克/公斤左右,而有鱗魚則應控制在3毫克/公斤左右,才安全有效。
3、合理選擇著色劑種類
顏料本身的配置不同,增色效果也不同。 天然色素具有光學活性,在魚體內的沉積率可高達100%,高于合成色素。 然后根據不同養殖品種,選擇消化利用率高、安全衛生的色素源,防止色素在魚體內代謝成無色衍生物,從而影響水產品的商業價值。
據武漢工程學院食品系進行的觀賞魚(金魚、錦鯉、血鸚鵡等)群體對比飼養試驗結果顯示,天然增色成分中,玉米辣椒白、蝦青素為最佳。比胡蘿卜素等其他添加劑更有效。
給黃顙魚上色時,可以用其他葉黃素色素添加劑代替蝦青素。 但葉黃素不能用于斑點叉尾魚飼料中,否則魚會變黃,商業價值降低。
4、飲食配比要科學合理
飼料配制必須科學合理,避免內外營養和非營養因素對色素沉著的影響。 各種魚類對色素的需求有很大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合理選擇原料和設計配方。
例如,鯰魚、黃顙魚的配方中必須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玉米蛋白粉或葉黃素產品,以滿足魚體對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需求和沉積。
5、注意添加時間和用量
為了達到較好的著色效果,飼料中類胡蘿卜素色素的有效含量(即醋酸鹽、角黃素或蝦青素的含量)應不少于50毫克/公斤,著色時間不少于8周。
- 上一篇: 水庫捕魚實踐技巧
- 下一篇: 野釣技巧四季皆宜,掌握合適的釣魚時間,往往收獲頗豐。
猜你喜歡
- 2023-12-07 野釣技巧四季皆宜,掌握合適的釣魚時間,往往收獲頗豐。
- 2023-12-06 水庫捕魚實踐技巧
- 2023-12-06 野釣如何打窩才能釣到大魚?
- 2023-12-06 新手養魚入門:觀賞魚缸搭建完整教程以及搭建魚缸的具體操作
- 2023-12-06 金剛鸚鵡魚可以和其他鸚鵡魚一樣飼養嗎?
- 2023-12-06 野釣打窩五個要點
- 2023-12-06 野釣有必要打窩嗎?
- 2023-12-06 釣魚技巧:野釣打窩要注意這三個因素
- 2023-12-06 和魚相處了幾十年,雖然花費了精力和金錢,但也收獲了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