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點
張愛玲曾說,她一生有三恨:“一恨海棠花香,二恨江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與《紅樓夢》相比,可見鳳尾魚有多么精彩。
江南酒,濃濃的味道在哪里?
醉臥深春風,曉曉小橋東尋香,金鈴滿竹葉。
亭內有青杏、黃梅、紅梅,玉盤內有鳳尾魚、苦筍,還有乙醚酊。
這是宋代王起的《望江南·鳳尾魚》詩。 東風帶來春天。 當杏子綠了、李子變黃的時候,也是時令鳳尾魚上市的季節。 我邀請了幾個親密的朋友躲在深巷里。 其中,喝大量的酒,品嘗美味的鳳尾魚,實在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在魚類亞科中,鰣魚屬于鯡魚科。 體細長,兩側平坦,身長約40厘米,背部藍黑色,腹部銀白色。 是海洋中的冷水性上層魚類。 鯡魚的種類很多,如沙丁魚、鯡魚等。 在我國,常見的經濟價值高、聲譽好的有鳳尾魚、鳳尾魚等。
鰣魚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以浮游生物為食。 每年早春,成熟的鰣魚成群結隊游入陸地河流產卵。 進入中國的鰣魚是生活在太平洋的鯡魚,大部分進入珠江、錢塘江、長江水域。 中國認識鰣魚已有數千年歷史。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將其寫為“馯”或“魱”。 后人認為“馦”、“魱”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鰣魚。
明代寧遠《食鑒本草》云:“鳀魚每年初夏出現,余月消失,故名。”
古代詮釋學非常注重古籍考證,但自然知識卻很少。 段玉才和朱俊生都是江蘇人。 他們肯定吃過鰣魚,知道一些關于鰣魚的常識,但也有不明白的地方。 古人所說的“馯”或“魱”,都是生長。 海中的“海魚”,他們知道或看到漁民從長江捕撈鰣魚,所以朱俊生的《說文通訊定勝》也帶有“不確定”的語氣。 曰:“然而鰣魚是從河里出來的,鱔魚是從海里出來的,疑似江海里都有。”
《廣韻·志云》:“鰣魚,魚名,形似鳊,肥美,四月可見于江東。” 每年仲春至3月左右,鰣魚開始進入長江口,逆流而上,最遠可達湖北省,整個過程約需2-3個月。 一般情況下,長江一段水域,鰣魚的捕撈期只有一個月。 捕撈期過后,鰣魚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適時而去”,人們稱其為“鰣魚”或“鰣魚”。 用俗名代替真實姓名的情況很常見。 花鯉、肥頭魚是鳙魚的俗稱。 如果你去水產市場,指著鯉魚說“買一條鳙魚”,攤主肯定會對你翻白眼。
鳀魚是江南地區對這種魚的稱呼。 事實上,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鰣魚有不同的叫法。 例如明代楊慎在《異魚通贊》中說:“鳀魚如鳊,味肥。” 長江以東的魚肉質嫩,品質優良,金槍魚售價數百元。 西臨河,人稱“瘟魚,棄而不食”。 長江進入江西后,突然轉向北移,江西省因地處長江以西而得名。 江蘇、安徽位于長江以東,古稱“江東”。 這就是為什么項羽臨終前喊道:“我無顏見江東父輩”。
進入內河的鰣魚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繁殖后代。 初入長江,體壯肥碩。 這時的鰣魚味道最鮮美,價格最高,身價百倍。 當繼續西行,進入湖北長江水面時,卵已經產下,鳀魚已經消耗了不少體力。 已經瘦了,肉也干了。 難怪湖北人把鳀魚視為“病魚”而扔掉。 。
清代《物名表》載:《寧波府志》:“劍魚,鰣魚,海中最大。腹下細骨(實為鱗片)如箭簇,俗名是‘劍魚’”。 寧波臨海,甬江入海,但寧波人吃的大多是海里捕獲的鰣魚。 此時的鰣魚還沒有進入性成熟階段,其味道肯定不如長江產的鰣魚。 人們根據這種魚的“腹骨如箭簇”而稱其為“劍魚”。 這是清朝的記載。 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是這樣。
有一次,香港博物館館長丁新寶來到上海歷史博物館洽談業務。 我們在一家“豪華酒店”為丁主任設宴。 桌上的菜譜中有“清蒸鳳尾魚”(實際上是美國鯡魚)。 我的同事問他介紹它為鰣魚。 丁館長聽了半天也搞不清楚這是什么魚,我就用粵語發音告訴他:“這就是廣東人所說的三鯉魚。” ”他恍然大悟。鳳尾魚在廣東被稱為“三木魚”、“三來魚”、“三來魚”,古書上也有記載。明代王生在《魚名》中曾說: 《江海里》:有鳀魚,四月開花,鱗白如銀,味甜肥美,多骨,腐爛快,廣州稱其為“三鯔魚”。
鳳尾魚之所以貴,有兩個原因。 一是它“又香又甜”,二是它腐爛得快。 其魚市僅持續一個月,魚上岸即死,腐爛快,難以保鮮。 從陽春三月開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可以捕到鰣魚,但大多數人認為鎮江捕到的鰣魚品質最好。 這可能是因為鰣魚進入長江后還沒有產卵。 還是放長遠來看,當然也可能與鎮江是長江、運河南北航運的中心和樞紐有關。
清代孫志偉在《侍餐蕭然憶江都魚味之美》詩中寫道:“筍非渭川竹,魚非京口鰣”。 京口是鎮江的舊稱。 古人確實認為,鎮江長江水域出產的鰣魚最好。 據記載,鎮江鰣魚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列為貢品。 像往常一樣,鎮江與北京有運河相連,鰣魚可以運到北京。 然而,朝廷限制新鮮捕獲的鰣魚運往北京。 三天內,鳳尾魚就抵達北京。 因此,當地政府只能利用當時專門用來傳遞公文和緊急信息的驛馬,以傳遞信息最快的馬匹速度——“一天八百里”趕往北京。 一位清朝人(匿名)寫了《進獻行》,描述了進貢鳳尾魚的情節,寫道:
江南四月的桃花水中,腥鰣魚風吹過。
朱叔的話如火,一縣一縣都紛紛搬來魚子。
大小網滿船,官未滿,民受鞭笞。
幾十萬尾能選多少尾,每尾都裝滿了銀鉛。
……
三千里的路程,不到三天,就知道要殺掉多少人馬了。
人死了無所謂,只求一條好魚最好。
鳳尾魚也是很棒的禮物。 梁章舉(1775年—1849年),字洪忠,字扎林,號推庵,福州人。 嘉慶年間壬戌進士。 歷任江蘇布政使、布政使、江蘇、兩江總督。 他也是一位學者。 他有很多著作。 他在《游三說》中感慨地說:回憶自己為官三十多年,“凡遇鰣魚,群臣爭相先獻,哪怕被人扔進腹中”。同事們也會從官員那里拿走,從此,“我口袋里沒花過一分錢,但辭職后就一直這么做了。”這時,有人給了他一條新捕的鰣魚,這讓他感慨萬千,想起帶刺的鰣魚,他手持鋼筆寫下“鰣魚”詩:
不要害怕來到杉杉,幫助您度過美好的時光。
這東西的本源是官場,三十年的世間靜謐中可見一斑。
眼睛的祝福也是嘴巴的祝福。 醉在夢鄉比在夢鄉更好嗎?
嘉魚的名花多是帶刺的,難怪寫在上面的詩多為感傷的。
鰣魚雖然價格昂貴,但在汛期,捕獲量較大,價格會下降。 只要普通人愿意付出,品嘗鰣魚并不一定困難。 鳳尾魚味道鮮美,所以通常的做法是蒸。 配料和其他清蒸魚差不多,只是加了蔥、姜和少許白酒。 但民間蒸鳀魚時,一般不去掉魚鱗,而是在魚身上涂上幾片薄薄的網油(上海人也稱“板油”或豬油)。 目的是增加魚背上的油,讓味道更好。 軟而香。
很多字典都說:“鰣魚的鱗下有豐富的脂肪”(《漢語詞典》),而近代學者徐克的《清魚類潮·動物·鰣魚》則說:“……鰣魚的鱗下有魚鱗”。腹部,可食用,脂肪豐富,味道鮮美。” 李時珍《本草綱目·鳀魚》也認為,鳀魚“腹下三足,鱗堅如甲,脂亦在鱗中,故惜之……最好蒸著吃”帶著秤……”
小時候,我經常吃清蒸鳳尾魚。 我實在沒有比較鳳尾魚的“鱗下脂肪豐富”或者“脂肪也在鱗中”。 近年來,上海不少高檔餐廳常年供應鳳尾魚,價格也很高。 一斤鳳尾魚的價格從280元到400元不等(可以半賣)。 點完餐后,服務員會主動詢問:“您要頭還是尾?”、“要去掉鱗嗎?” 通常顧客會提醒你“不要去磷”,因為鳳尾魚的鱗片含有脂肪,咀嚼后即可食用。 事實上,這種“鰣魚”的鱗片非常堅硬,不咀嚼就無法咀嚼。 然而,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鳳尾魚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魚類,供應時間很短。 這家店怎么能長期供應鳳尾魚呢? 它從何而來? 后來從餐飲界的專家那里得知,這是一種從美國空運來的大西洋鯡魚(b1鯡魚)。 它與鰣魚屬于同一科的不同物種。 難怪不如中國鰣魚好吃。
美國有三種鰣魚:美國鰣魚;美國鰣魚; 胗鰣魚; 和山核桃鰣魚。 事實上,這三種魚并不屬于Tenualosa屬的魚類。 具體來說,它們應該都是鯡魚。 所以它和長江鰣魚基本上不是一個東西,味道也不同。 不過,和長江鰣魚一樣,它的刺很多。 然而,長江鰣魚消失30年來,美國鰣魚已經作為長江鰣魚的重要替代品進入中國市場。
猜你喜歡
- 2023-11-07 高收益理財陷阱吸引投資客已關閉大連九鼎公司網站
- 2023-11-07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即便我們不是魚,時間也會沖淡
- 2023-11-06 手繪圖解:龍魚是公是母,沒學過畫畫
- 2023-11-06 魚商自述:全世界高端龍魚玩家的紅龍夢,都要從這個湖說起!
- 2023-11-06 魚獲的快速獲取方式,你知道嗎?
- 2023-11-06 中國10大最貴的淡水魚排行榜,你吃過幾種?
- 2023-11-06 養一池的錦鯉魚池水質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 2023-11-06 龍魚能活多長和哪些因素息息相關呢?
- 2023-11-06 天上白云朵朵樹下小草萋萋水中魚兒嬉戲岸邊釣魚久別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