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1. 天氣情況
春季,晝夜溫差較大,水面和水下溫差很大。 如果晝夜溫差大于10度,魚兒就會在白天聚集在水面溫暖的區域。 這樣的話,釣底效果就不會很理想。 如果低于10度,當溫度達到5-6度時,魚就會非常活躍,尋找食物。 這種天氣最適合釣魚。 風向的選擇,春季,東南風、東北風的天氣最適合釣鯽魚,而且在春雨剛過時最好。 雨后水溫下降后不要去釣魚。 魚會冬眠到水底,不喜歡吃餌料。
2、釣點的選擇
春天,隨著淺水水溫升高,魚兒在淺水中迅速聚集! 所以,釣淺不宜釣深。 最好將魚鉤設置在海灘有草的地方,效果更佳。 另外,最好在背風向陽的地方釣魚。 你選擇的釣位不宜離別人太遠。 間隔最好在7-8米以上,因為春天魚不太活躍。 如果釣位距離太遠,就會影響釣到的魚的數量。
在選擇釣點時,最好能清楚地看到水底水草的空白處,將餌料放入空白處,等待“窩”出現一半左右一小時。 當有魚尋找食物時,這一點尤其明顯。 。 如果原本在水底可見的水質(甚至是鋪好的餌料)突然變得渾濁,說明已經吸引了魚,我們就可以開始用餌釣魚了。
然而,“驚蟄”之后,冬季所有的水都由清澈變得渾濁。 盡管淺灘只有一米左右,甚至更淺,但基本上還是無法看清水底。 這時,可以實行“誘近釣遠”的方法:用打窩器將餌料撒在離水草一尺左右的地方。 根據魚的活動規律,通常有5條、6條或7條。 、8條、或數十條(越小魚越多)成群,在池塘邊覓食。 當然,它們特別喜歡在面向太陽的一側活動更加頻繁。
觀察巢穴周圍的魚星。 當看到魚星向上漂浮時,就可以下餌釣魚了。 釣魚時,不要將餌料直接放在布下的餌料上。 首先觀察窩點周圍哪里有魚星,把魚餌放到那里; 餌料周圍一米范圍內可以任意放置。
這是因為當魚尋找食物時,它們常常會躲到一邊去吞咽食物。 如果食物是細粒度的餌料,它們吞下后會再次尋找。 如果食物是粗粒餌料,經過反復咀嚼后,它們會再次尋找。 當它無法吞咽時,它就會吐出來并再次尋找食物。 這時候我們的餌料就在它附近(特別是肉餌——魚的最愛),當然會命中啦! 另外,我們還可以多分布幾個釣魚點。 如果每個釣點釣到5、6條魚,就可以換到下一個釣點。 就這樣來來回回,到處都有東西釣到,誘魚的樂趣自始至終都沒有間斷過!
3、釣具的選擇
春節釣鯽魚的釣竿不宜太短,因為冬天冰雪融化后,海灘上會留下非常清晰的一段。 非常清晰,可以看到底部。 那里幾乎沒有魚,所以最好使用4、5米的手竿。 釣魚時,鉤線的選擇要細、小、輕、靈。 主線可選擇06-08#子線02-04。 浮子要突出小螺紋,因為在配鉛過程中浮子會變得又小又細。 鉛的比例很小。 由于釣淺,小比重的鉛和小浮漂會減少落水的聲音,從而減少魚的驚嚇。 最好選擇小而細的鉤子。
4、餌料的使用
春節釣鯽魚最好使用活餌,比如蚯蚓、蛆蟲、紅蟲等。 使用餌料時的大小根據目標魚的大小而定。 如果使用面餌,可以讓餌料略帶腥味。 春季開餌時餌料要軟。 春季釣鯽魚最好使用拉餌,因為春季小白條不太容易上鉤。 另外,拉餌霧化、聚魚、誘魚的效果比搓餌要好。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活餌和面餌混合開餌! 面餌調好后,按照1:0.5的比例加入紅蟲,調勻后加水開餌。 如果提竿時魚沒有中到,魚鉤上仍然會附著紅色的蟲子。 不要取下來,繼續拉下一個鉤餌。 當鉤上附著的紅蟲變黑時,應及時清除,否則會影響魚的食欲。
5、捕撈方法要求
春季釣鯽魚,一定要使用手竿,以方便垂釣。 由于水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提竿要快,但不能猛,力度要控制好。 釣到魚后不要讓魚露出水面,并迅速將其提起。 釣點要防止淺水炸窩,慢慢進食時要采用逗逗的方法來吸引魚。
手竿釣魚的特點是靈活多變。 可以根據不同時間、不同水溫、不同地點、不同魚隨時改變釣魚方法,以增加魚的捕獲量。 冬末春初,先暖后冷,釣魚時不象仲春、春末、夏秋季節那樣釣魚,而是找魚; 也就是說,尋找鯽魚的棲息地,在它的魚窩附近尋找鯽魚,尋找鯽魚。 找到動水層,找到鯽魚喜歡去的水域下鉤。 靈活運用底釣、底浮釣、浮釣、洞釣等方法進行垂釣。
①底釣
是將鉤餌拋入水底的一種釣魚方法。 鯽魚是底棲魚類,習慣生活在水體的下層。 這種方法多適用于天空晴朗、水中溶氧較高、水溫較低的情況。 底釣釣到的大多是大鯽魚。
②底浮釣法
是用鉤餌距水底5~10厘米左右的地方釣魚的方法。 此法適用于天氣陰天或多云、水溫升高、或水底有其他兇猛魚類棲息、水底地形復雜、骯臟等情況。 ETC。
③浮釣法
是用鉤和餌在半水里釣魚的方法。 此法適用于氣壓低、悶熱天氣、水面溫度高、水底溫度低的情況。 當鯽魚無法承受水中缺氧的時候,就會上浮到水體的中上層。 這時候浮釣的效果會更好。 。
④戳釣法
是用魚鉤在水草間隙釣魚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尋找Era的巢穴和棲息地。 最好的釣法是長竿短線單鉤,瞄準草洞、草縫、水草邊緣區域。 用它輕輕地、慢慢地上下挑逗,以引誘魚上鉤。 。 當魚咬鉤時,要準確把握提竿時機,迅速向上提竿,將魚拋到岸邊; 如果不及時提竿,很可能會導致鯽魚鉆進草叢中,導致魚折斷跑掉。
春季釣魚技巧
1、釣深淺度
驚蟄前后,陽光照射下1米至1.5米的淺灘水溫稍高,魚類最先活躍,尋找食物。 釣淺比釣深好,但魚鉤多為小鯽魚、白條、麥穗等。 釣淺時,如果用海竿將蚯蚓掛在串鉤上,遠距離拋投,經常會釣到大鯽魚。 清明節后水溫升高,2~3米水深比較適宜釣魚。
2. 有草和無草
草叢里有很多微生物,魚兒有食物和藏身之處。 但大型水草遮擋陽光,水溫較低。 所以早春不釣密草,不釣稀草,也不釣草的邊緣和較大的縫隙。 效果會更好。
3. 彎坡和直坡
彎岸是一個小水灣,是魚類棲息和洄游的地方,而直岸則魚很少。 沿湖岸有許多灣和支流,支流中也有小灣。 越是難到達的地方,釣頭就越多。 在水壩和路邊人車吵鬧的地方設置鉤子很方便,但往往什么也釣不到。
4. 陽光充足和陰涼的地方
三月,陰岸水涼,幾乎無魚可釣。 4月中旬,魚逐漸咬鉤。 春末夏初,地勢較好的陰涼處成為理想的釣位。 先陽后陰,先淺后深,選準釣位,心想事成。
5. 逆風和順風
大、中型湖泊水面寬闊,波浪大,上風口和下風口魚的數量不明顯。 有微風時,順風出口較好。 當有三級、四級風浪時,宜在上風口釣魚。
6.早上和中午
早春時節,水溫低,早上魚兒覓食很少。 10點到15點魚兒豐富。 但4月中旬以后水溫升高,7點至11點、15點至18點上鉤率較高。 中午魚很少,和夏天差不多。
7、忽冷忽熱
魚害怕由于冷暖氣流的到來以及由此產生的風暴而導致的溫度突然上升和下降。 當它們的正常生理機制沒有得到調整時,一般處于休眠狀態,不進食。 釣魚時應避免這個時刻。
8. 漲水和落水
大雨、中雨時水位上漲,水質會渾濁,影響魚的視力,有機物增多。 魚不會缺食,也不會貿然吞鉤。 但當農田春灌水位大幅下降時,魚兒就會感到恐懼,此時釣魚效果就不好。
9. 肉類和素食
春釣的餌料主要是蚯蚓,其次是面餌。 餌料應色、香、松。 清明節過后,除了鯽魚之外,鯉魚、草魚、鯧魚、鯰魚也紛紛上鉤。 所以,兩竿一窩,一肉一菜,能釣大魚,不放棄小魚,比單獨一根要好。
10.機動性和持久性
早春時節,水溫低,魚兒很少游動。 如果長期在一處釣魚,魚源就會枯竭,也很難修窩。 這時,與其“守株待兔”,不如另謀出路,或者就近釣魚。 4月以后,魚兒普遍游動覓食,魚源很少會枯竭。 實行多窩捕魚可以提高魚的捕獲率。 規定。 只有根據復雜多變的釣魚環境,靈活運用方法,處理好釣魚中的多種關系,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釣魚的好處
釣魚是一項集鍛煉和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體育運動。 只有釣魚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樂趣。 可祛除憂慮,平衡心神,緩解“心脾之熱”。 被中醫譽為治療疾病的秘方之一。 眼科醫生常說:如果你經常眺望遠方,經常看綠色,你的視力就不太可能惡化。 釣魚主要是看幾米、幾十米外綠水中的浮漂。 經常釣魚可以通過遠眺和綠水來保護和恢復視力。
資料顯示,釣魚活動有利于促進肩周炎、頸椎病、肺氣腫、支氣管炎、消化性胃潰瘍、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癌手術后、習慣性便秘、胃神經官能癥、慢性肝炎等。 、治愈或改善高血壓、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
在江河湖海釣魚,那里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噪音低,是保健的良好環境。 河流、湖泊、海邊空氣中有充足的氧氣。 經常呼吸新鮮空氣可以引起人體各種相應的良好生理反應; 陽光可以使人擁有健美的皮膚和紅潤健康的面容。
人體受到陽光紫外線照射后,可以增強皮膚和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促進體內新陳代謝; 城市噪聲已構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人們經常去開闊、安靜的水域釣魚。 安靜的環境可以消除耳朵的疲勞。 有助于維持良好的聽力功能。
看過春季釣鯽魚常見技巧的人還會閱讀:
1、常見的釣魚技巧有哪些?
2、常見的釣魚技巧有哪些?
3、常用的河釣技術有哪些?
4、打窩的常用技巧有哪些?
5、河釣技巧 常見河釣技巧
- 上一篇: (釣魚技巧)黃顙魚的五宜五不宜
- 下一篇: 鲅魚長得快、一天一個樣,怎么辦?
猜你喜歡
- 2023-11-09 鲅魚長得快、一天一個樣,怎么辦?
- 2023-11-09 (釣魚技巧)黃顙魚的五宜五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