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一、釣鰱鳙時如何選擇釣位
釣鰱鳙時,一般選擇水深、風平浪靜、有浮物、含氧量高的流水門比較好。 可以留意水面是否有氣泡。 如果出現一個大氣泡后又出現一連串相對較小的氣泡,基本上就可以斷定有鰱鳙魚。
2、釣鰱鳙如何選擇天氣
天氣部分,釣鰱鳙并不是指氣溫達到20度以上,而是指水溫達到10-20度。 所以可見,夏季天氣持續炎熱的時候釣鰱鳙最好。 基本上這個水域如果用滑輪,用餌釣鰱鳙的話,也是可以釣到鰱鳙的。 不要選擇以南風為主的天氣釣鰱鳙。 天氣悶熱,含氧量低。 鰱鳙屬于高氧魚類,對氧氣的耐受性極高。 如果氧氣含量太低,它會直接浮死,或者成群結隊地在水面上游泳,沒有嘴。
以早上釣離底,中午釣中層,晚上釣水面或深漂,晚上釣離底的格局來說,原因是水溫早上地表還沒有上升,底層溫度比較穩定。 鰱鳙是溫溫性魚類。 傍晚和下午,水面溫度有所升高。
三、釣鰱鳙如何選擇漁具
既然是釣鰱鳙,就不要冒充高手,比如小鉤、細線、軟竿等。 至于線組,子線不建議使用尼龍線,而達利瑪是最好的。 有兩個原因。 一是具有良好的實力。 釣鰱鳙如果沒有找到水層,看好漂信號,基本上一半以上都是來自錨。 5公斤左右以下的鰱鳙還是可以的。 如果重量超過5公斤,3.0的子線就很神秘了。
其次,大馬子線的特點比尼龍線更適合釣鰱鳙。 達利瑪子線入水后會變得極其柔軟,更有利于鰱鳙的吸入。 線組選擇0.6大理馬子線和3.0尼龍主線(0.8子4.0主線更安全,對防水性和柔軟度要求不高,越扎實越好。),并且記住一件事,千萬不要使用主線 使用強力的馬,因為強力的馬不但沒有斬水的能力,而且還會隨著水的流動而移動。 釣鰱鳙主要是半水釣。 如果主線移動帶動浮漂移動,就不會成功。
說完了線組,我們再來說說漂流。 一直以來有一個誤區,認為釣鰱鳙需要浮力大的浮漂。 事實上,這并不完全正確。 釣鰱鳙需要的不是大鉛的浮漂,而是尾部鉛大的浮漂。 對于鰱鳙魚,需要調浮、剪鉛。 剪到整個浮漂尾部露出即可(目視浮漂)。 如果剪到浮漂身子露出來的話,對餌料的穩定性影響很大,因為會有巨大的浮力拉動浮漂,隨著浮漂露出來,會對餌料的穩定性產生很大的影響。影響餌料的穩定性。 餌料的霧化打破了平衡。 這個力會加速魚餌的穩定性。 在半霧化之前,餌料會整體塌陷,導致上浮時間短。
測試表明7尾浮漂不適合釣鰱鳙。 普通粗細13目以上的漂尾,可以承載一顆紅棗大小的鰱鳙餌料。 不過釣鰱鳙最好的浮漂是5元一個,尾部加粗的。 這樣,它的浮力裕度就更大了。 如果后面三網加厚,正常的單餌就會壓住三網。 ,如果餌料不小心過大,整個浮漂就不會被推入水中。 我也做過實驗,只用正常大小三倍的餌料就可以勉強將浮漂推入平靜的水中。 釣鰱鳙對漂型沒有要求,只要不是浮體反型即可,因為釣鰱鳙99%涉及到釣漂、黑漂、搖信號。
4、釣鰱鳙魚竿如何選擇
選擇一根經過硬調的釣魚竿。 太難了也不好。 最好使用28或37調的桿。 如果您想舒服,請使用較輕的。 畢竟釣鰱鳙還是很累的。 拋竿誘魚很累,中魚就會溜走。 累了,魚群來了之后,釣到魚的頻率就高了,基本是連續的。 不建議低于5.4。 綜合考慮,建議使用 5.4。
關于魚鉤,在不犧牲強度的情況下,選擇鉤條細、輕的,更有利于鰱鳙的吸入。 當然,你也可以使用泡沫掛鉤,我不推薦這樣做。 至于鉤型,不推薦伊塞尼。 雞的鉤尖向內。 鰱鳙主要是吸氣,不是底層的鯉魚。 鯰魚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嘴巴也被拉出來了。 釣鰱鳙的時候會被吸。 伊塞尼只要刺破口腔中的一點點表皮,就可以輕松造成脫鉤。 建議新關東選擇1.0號。 鉤距在3-5個鉤長之間,建議4個。
5、釣鰱鳙如何選擇餌料
餌料:我釣鰱鳙用的餌料很多,但是連丸久的鰱鳙餌料都不好。 我想說,我釣了這么多鰱鳙,但是只有一種餌料就很好了,也不怕別人覺得我在做廣告。 第一個餌料是天元草莓味的“浮鰱鳙”,售價3.5-4元。 就連他自己的鰱鳙至尊,也沒有多大作用。 單獨使用時完全沒有用處。 不宜與浮鰱鳙混養。 一般般。 釣鰱鳙有所謂的浮釣、底釣等多種釣法。 如果取出餌料扔進水里沉不下去,建議不要使用。 如果單獨使用的話是不行的。
對了,浮鰱鳙的水比不是1:0.9,而是1:0.7最好。 在這種狀態下,將餌料擠壓幾下,掛上魚鉤即可。 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1:1.2,收水。 死亡后,附鉤能力增強,霧化面積減少,但霧化時間大大延長。 標準方法的霧化時間為20秒左右,水比1:1.2后霧化時間可以達到2-3分鐘,餌料不會塌陷,視線標記會慢慢上升。 確認鰱鳙進窩后即可使用。 誘魚過程中可以采用標準的開孔方法。 現在這種餌料有假貨,味道不好,顆粒死紅,不吸水。
六、釣鰱鳙如何調釣
調漂調全目,釣3-5目 6.綜合技巧先講拋竿。 拋竿時切記不要填滿竿,比風線平直時至少少1米空間。 這會導致魚被刺傷后被錨定在魚身上。 釣鰱鳙時,冗余和空間比較多。 當滿桿、錨撞魚時,80%的情況會出現拔河、脫鉤、斷線或斷桿的情況。 釣鰱鳙時,拋錨中魚是大概率事件。
釣鰱鳙時,應將餌甩出,而不是用拋竿彈出。 這樣可以增加餌料的穩定性。 鰱鳙餌料穩定性不高。 每次投擲都要在一個大概的范圍內,浮漂的落地點與餌料的落地點基本一致。 這樣就不會出現大擺,餌料塌掉。 我每次大概可以把它扔到直徑0.4米的圓圈內。 夜釣時,保證魚100%投到夜釣燈照射的區域內。
餌料有雙鉤和單鉤兩種。 根據4年的經驗,雙鉤餌料沒有必要。 我懷疑廠家自己這樣做是為了賣更多的魚餌。 用雙鉤做餌肯定能切掉更多的鉛。 雖然霧化比較好,但其實差別不大,但是會影響餌料的穩定性。 而且,由于鰱鳙的進食特點,當餌料掛在魚鉤上時,鰱鳙通常會吸在下部。 霧化后,很容易吸入下鉤,雙鉤上餌浮動但空桿的情況會比較多。 觀察漂流初期不斷拉桿。 當浮漂向上送出時,說明餌料的霧化已經結束。 別等了,放餌,再拉竿。
如果有氣泡但沒有口,說明釣淺或釣深,不在魚層中,慢慢尋找。 如果魚漂經常左右傾斜、輕微橫向移動,千萬不要拉竿,100%錨魚,這也被視為鰱鳙進窩的標志。 此時魚觸及鉤上部或水流影響線組。 釣魚前將浮漂拉低10-20厘米。 找到魚層后,正常的嘴會黑漂,突然漂,上下晃動。 當你看到這種漂浮的圖像時,你就會用力拉桿。 握竿的方法是依靠手臂支撐住竿的被阻擋部分,并用手掌握住竿柄的前部。 ,最好有手臂牽引。
刺魚、鰱鳙與細長魚類不同,沖擊力強,游動速度快。 它們也不同于鯉魚和青魚,體型大,爆發力強,可以秒斷線。 鰱鳙是意志堅強的魚類,沖擊游速低,沒有巨大的瞬間爆發力。 不過,如果他們一直朝著某個方向奔跑,體力恢復得很快,那還是需要技巧的。 如果魚鉤小,線軟,竿軟,就不需要太用力地刺魚。 刺魚后,可以慢慢拉到水邊來抓魚。 鰱鳙比較幼稚,感覺不到疼痛或者危險就不會掙扎。 如果他感到痛苦或者找到人,那就要看他的運氣了。
如果是我上面提到的正常線組,你可以在第一波中用力刺魚,將其拉到水邊來捕獲它。 成功率不高。 如果魚發現你有危險,就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雙手握住魚竿。 ,緊緊抓住,就像華先生釣魚時那樣。 掙扎3-5次后,他就變得虛弱了。 不給他休息的機會,強迫他移到水邊去抓魚。 如果感覺壓不住了,就準備反竿,將一兩節朝與魚相反的方向倒入水中。 這樣的話,基本上就可以征服了。 如果錨釣到魚,應盡快蹲下,將魚竿垂直向下放下,避免拔河,然后再將魚竿向后傾斜。
七、釣魚時如何保存鰱鳙
魚保存后應盡快食用。 鰱鳙脫水脫氧后壽命不長,容易腐敗變質。 即使是剛死的,也會有很濃的魚腥味。 如果是偷釣的話,一定不要放低魚線。 買帶餌的魚線,不要用浮標,從頭穿過遠一點。
8、鰱鳙美食的制作方法
魚的做法:大碗3斤以下的鳙魚,5斤以上的魚頭剁碎,辣椒末,紅魚打成肉丸。 鰱魚被制成炒魚片。
以上就是臺灣釣鰱鳙的方法。 這是我釣鰱鳙4年的經驗,保守估計不少于4噸。 是的,4噸。 早年都是1-2公斤。 去年最小的3個-5個,一般5個左右,較大的12個左右,附有鰱鳙吃餌圖,證明帶餌不用雙鉤。
對了,釣鰱鳙的時候,如果用力往外游,就是100%把魚釣到錨里的。 真實的感覺是,竿沉下去的時候,一開始感覺是掛在水底的,但其實是可以活動的。 。 必須不斷抽竿,直到魚進窩,壓水線,影響漂流和漂信號的問題。 傳統的以竿架為支點壓水線的方法,因竿沒有完全拋出而無法使用。 常規方法不適合壓水線,容易塌陷餌帶。
有一個方法,就是握著魚竿在水面上左右擺動,使風線在水面上形成S形,然后快速拉回來。 然而,這種方法需要很高的技巧。 動作大的話,餌料很容易脫落。 無需添加調味餌料或白粉。 是為了上色。 并不是為了增加霧化。 一天下來,我大概用了5-7包“浮鰱鳙”。 現在感覺就是“浮鰱鳙”。 它具有掛鉤附件,增強粘度,減少霧化。 準備的時候注意不要擦太多!
- 上一篇: 女子走上洛河浦橡膠壩準備輕生在洛河邊垂釣
- 下一篇: 點贊最多貓頭鷹飛進家里招財嗎貓頭鷹不吉利是真的嗎
猜你喜歡
- 2023-11-13 孕期吃燕窩需要怎么吃?燕窩如何吃呢??
- 2023-11-13 夏季釣大魚如何用餌?快樂垂釣頻道有妙招!
- 2023-11-13 (釣魚學堂)冬季釣鯽魚的餌料配方,你值得擁有!
- 2023-11-13 玉米粒草魚餌料配方,秘制發酵玉米漁具店可買不到
- 2023-11-13 嫩玉米和老玉米各有特點,都可以做魚餌
- 2023-11-13 (釣魚學堂)三款釣鯽魚的餌料配方,值得收藏!
- 2023-11-13 世界上那些最長壽的生物,自然界一直不乏那些令人驚訝的存在
- 2023-11-13 這道菜全晚的高光,驚為天人般美味!
- 2023-11-13 買燕窩切不可一味地追求燕窩的漂亮程度
- 2023-11-12 (釣魚技巧)冬季釣大鯽魚的餌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