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六天氣晴朗,偏南風3-4級,氣溫19-30度。我們3個釣友約好,一同前往一個較小的山體水庫,去野釣草魚。早上6點半出發,大約8點左右到達了水庫。
通常來講,寬窄交界處是個好釣點。那么五六月份野釣草魚,是釣寬窄交界處的大水面一側,還是小水面一側呢?這次野釣實踐證明,此時要釣小水面、較淺處。

水庫基本情況。
這個水庫,水面并不是很大,而且東、西、北三面是丘陵,南面則是水庫的泄洪壩,整體形狀基本上接近圓形。北面的山谷是水庫上游,形成了一個狹長的水面。
水庫的主要水源,就是四周丘陵的雨水。周圍的雨水,會順著這個上游的狹長地帶,注入這個小型的山體水庫。雨水多水位上漲很快,天旱時則水位下降明顯。
上游狹長的水面,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寬窄交界處,小水面一側水深1.8米左右,6.3米魚竿能釣到水面中間,大水面一側水深2米左右,6.3米魚竿釣到水面1/3處。

釣點位置不同。
朋友1坐在了上述寬窄交界處的窄處一側,水面寬度約有15米左右,6.3米魚竿基本釣到水面中間了,水深在1.8米。他作釣水面最窄,又釣得最淺。
朋友2坐在寬窄交界處的寬處一側,水面寬度約有30米,6.3米魚竿大約釣到水面1/3的位置,水深在2米左右。他作釣的水面寬窄與水深,介于我們兩人之間。
我坐在比朋友2更靠近大水面的位置,這是一個淺灘,水深在2.5米左右,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好的釣點。在三個人當中,我作釣水面最寬,又釣得最深。

魚獲差距不小。
上午10點左右,作釣寬窄交界處窄處一側的朋友1,上了第一尾草魚,約3斤左右。之后大約每半個小時上1條,上午一共釣獲了5條草魚。
朋友2開始作釣后,好長時間一口都沒有,好歹終于來了一個黑漂,提竿卻發現是條半斤左右的小鯉魚。一個上午,他僅釣獲了兩條小魚。
我處在離大水面最近的淺灘位置,魚口倒是不少,但以小魚居多。一上午僅釣獲了一條2斤多的小草魚,6、7兩的鯉魚卻釣了20多條。
總結:
實踐證明,5、6月份在水庫野釣草魚,最好作釣寬窄交界處,而且要釣窄處一側、相對較淺的位置,當然水深最好能超過1.5米,否則大魚就會感覺不太安全,不會在此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