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濾食性魚類。 如鰱魚、鳙魚等,它們的嘴一般較大,鰓耙細長而密,用來過濾和攝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魚類。 如草魚、鳊魚、長春鳊魚等,均以水生植物或幼小的陸地草類為食。
雜食性魚類。 比如鯉魚、鯽魚等,食性廣泛且雜,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動物性成分。
肉食性魚類。 如鱖魚、鳀魚、馬口魚、黑魚、鯰魚等,它們捕食其他魚類。
下面介紹幾種主要養殖魚類的食性。
一、草魚的食性
草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 自然生長條件下,主要以水生植物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為食。 體長小于6厘米的魚苗主要吃浮游動物和藻類; 體長6~8厘米的草魚開始分化,轉食各種水生植物,也喜食各種陸生嫩草(如各種牧草)。 在養殖條件下,草魚也吃人工飼料,如米糠、麩皮、豆餅、豆渣、酒糟、顆粒飼料等; 草魚餓了就會吞掉小魚。
草魚雖然吃草,但不能消化利用纖維素。 它吃的草在咽齒和角質墊的壓力下被壓碎成小塊,然后被吞入消化道。 它只能消化利用已經磨碎的細胞內的原生質。 草魚的采食量較大,日采食量一般為體重的40%,最大日采食量為體重的60%~70%。
草魚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植物碎片。 孤立地分析上述現象,很難解釋為什么草魚的生長速度如此之快,因為它只吃草食動物。 實驗表明(譚玉軍,1991)草魚攝食苦草后,其糞便中粗蛋白含量顯著下降(表1-1)。 苦草被咽喉牙齒磨碎后,一部分被消化了,糞便也變成了綠色。 面包屑的纖維清晰可見,細胞組織中所含的葉綠素非常明顯。 草魚糞便排入水中后,含有大量附生細菌、原蟲、后生動物等,其細胞內的葉綠素立即遭到破壞,變黃,碎片變成腐爛。 腐爛物中含有大量的細菌蛋白和浮游動物,其粗蛋白含量遠高于草屑和苦草。
表1-1 草魚吃苦草后,草糞殘渣變成腐爛殘渣后的蛋白質變化。
實驗證明,草魚可以吃大量的碎屑(分解變成草魚糞便)并正常生長。 草魚很少使用草,但它可以多次重復地使用它的糞便(實際上是腐爛物)。 這不僅彌補了草魚消化系統的缺陷,還為其他草食性魚類、濾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提供了營養。 魚提供大量優質餌料。 這不僅從理論上闡明了草魚僅靠草食可以生長得如此之快,而且進一步明確了草魚在魚類混養中的地位和作用。
2、青魚的食性
青魚是肉食性魚類。 其鰓耙不發達、短而少(15~21個),但喉齒堅固,呈臼齒狀,角質墊發達,適合咬碎蝸牛、蛤、幼蛤等軟體。 。 動物。 在自然條件下,幼魚吃浮游動物; 幼魚喜食小螺、水生昆蟲幼蟲等; 成魚主要吃軟體動物,也吃蝦等。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青魚喜吃餅、糠、糠、蠶蛹等飼料。
三、鰱鳙的食性
鰱鳙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具有獨特的濾食器官。 濾食器官由鰓弧骨、腭皺、鰓耙和鰓上器官(分支耙管)組成。 鰱魚主要濾食浮游植物,鳙魚主要濾食浮游動物。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鰱鳙除濾食性浮游生物外,還可以吃以下餌料。
(1)人工飼喂飼料
米糠、麩皮等農副產品下腳料。
(2) 腐爛
集約化魚塘中,水中存在大量的有機碎片,有機顆粒碎片上附著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等)。 因此,碎片可以轉化為大量營養價值高的腐爛物。 近年來大量研究報告表明,在富營養化湖泊中,鰱鳙的腸腐含量占50%~60%; 在大量施用有機肥的精養魚池中,鰱鳙的腸腐屑含量占80%~90%。
(3)直接攝入細菌和溶解有機物
鰱鳙不僅吞食大量顆粒狀有機殘渣,還吞食細菌和溶解性有機物。
細菌并不單獨存在于水體中。 由于細菌細胞呈堿性,且細菌帶負電,因此可以與水中的陽離子產生“架橋效應”,使單個細菌聚集成絮凝體。
另外,富營養化水體中??含有大量膠體物質(如粘土顆粒、有機酸等)。 在弱堿性水中,粘土顆粒通常帶負電荷,可以吸附大量陽離子(K+、NH4+、Na+、Ca2+、Mg2+等)。 由于陽離子容易發??生堿置換反應,粘土顆粒可以吸附營養鹽和溶解的有機物,從而產生絮凝。 粘土顆粒表面吸附的大量營養物質,為水中細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促進了凝水中細菌的大規模繁殖。 這樣,菌絮體變得越來越大,最大直徑超過200μm。 鰱鳙的鰓耙完全具備濾食能力。
4、鯉魚、鯽魚的食性
鯉魚和鯽魚是典型的雜食性魚類。 其中鯉魚喜食動物性食物,鯽魚喜食植物性食物。 攝入方式為吞咽。
鯉魚的喉齒發達,呈臼形。 它們與角質墊相匹配,適合壓碎和研磨較硬的食物。 鯉魚的鼻骨特別發達,與上下頜配合,形成管狀的嘴。 它的觸手具有觸覺和味覺功能,依靠上下頜有力的伸縮來吸出泥漿,尋找食物。 自然條件下鳊魚,鯉魚的食物以動物為主,主要有搖蚊幼蟲、螺類、河蛤、淡水貝類蔬菜等底棲動物、水生昆蟲和蝦等。 它們喜歡的植物性食物主要包括高等水生植物的種子、芽和腐爛的植物殘體。 鯉魚的食物成分通常有季節變化和地區差異。 春季主要吃植物性食物,秋季主要吃動物性食物,冬季主要吃高等植物種子。 這是由棲息地水的食物基礎和水溫的變化引起的。 的。
鯽魚的喉牙不發達,呈爪狀,不能吃硬殼食物。 其飼料的成分是由生態環境中飼料的生物成分決定的。 自然條件下,鯽魚以附生藻類、絲狀藻類、碎屑、草籽、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水生昆蟲幼蟲等為食。
鯉魚、鯽魚也喜歡吃人工餌料。
五、鳊魚和鳊魚的食性
鳊魚和鳊魚都是草食性魚類,攝食能力和強度均低于草魚。 魚種和成魚主要以苦草、黑藻、紫錐菊等水生維管束植物為食。 它們還喜歡吃陸生草類植物和蔬菜葉子。 它們還可以吃一些湖底植物殘骸和少量的浮游動物。 因此,他們的飲食習慣范圍更廣。 一般攝食量從4月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其中以6月至10月攝食量最多。
猜你喜歡
- 2024-01-01 鳊魚 刀魚一觸網就死,怎么賣的這么便宜呢?
- 2023-12-29 (釣魚技巧)冬季嫩玉米釣鳊魚的掛鉤方法!
- 2023-12-29 (釣魚技巧)冬季釣鳊魚的幾種常見釣具介紹
- 2023-12-29 (釣魚技巧)鯉魚釣鳊魚的技巧及技巧!!
- 2023-12-28 釣鳊魚的絕招,冬季夜釣鳊魚的技巧
- 2023-12-28 釣鳊魚的絕招,拋竿釣鳊魚用什么餌
- 2023-12-17 桂花魚別稱鳊魚桂魚價格怎么樣?桂魚如何?
- 2023-12-08 鳊魚的形態特征、生態習性及利用價值
- 2023-11-17 (釣魚技巧)初冬釣鯉魚和鳊魚更靠譜的方法
- 2023-11-15 自然水域里釣鳊魚,哪一種釣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