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釣
一、換水頻率
家里養魚一般3~7天換一次水,具體換水頻率取決于飼養環境、養殖密度等,例如用魚缸等小型容器養魚要定期換水,夏季可3~5天換一次水,春、秋季可每周換一次水,冬季可半個月換一次水,每次換掉1/3~1/5的水即可,用露天水池養魚可不用換水,但要種植水葫蘆、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來調節水質。
二、日常管理
1、魚缸消毒:魚缸在養魚前要用沸水消毒,具體操作是先加少量的沸水,等魚缸適應水溫后再加沸水,以免魚缸突然受熱而發生炸裂,用自來水養魚要暴曬或靜置2~3天后使用。
2、飼養密度:魚缸養魚密度因魚種不同而不同,但不管養什么魚密度都不宜過大,原因是密度過大不利于控制水質,還容易誘發病蟲害,后期隨著魚只的長大也要及時調整密度。
3、飼喂管理:觀賞魚的種類有數百種,有的是雜食性,有的是植食性,有的是肉食性,一定要根據魚的攝食習性選擇飼料,每天投喂三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晚上再喂一次。
三、病害防治
1、白點病
【病因】白點病的病原是小瓜蟲,蟲體球形,全身有纖毛,直徑0.8毫米,常寄生在魚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并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
【癥狀】魚鰭上先出現白點,精神呆滯,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動或常在水草、砂石等處蹭癢,嚴重時周身密布白點、停止攝食、肌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一般5~10天。
【防治】將病魚從魚缸中撈出暫養在其他地方,然后將水族箱用生石灰等消毒以減少病原體,同時病魚要用五萬分之一硫酸銅和硫酸鎂再加1%的食鹽混合溶液浸洗約20~30分鐘。
2、爛鰭病
【病因】爛鰭病(爛尾病)的病原是細菌,例如嗜水氣單胞菌、熒光假單胞菌、鰻弧菌等。
【癥狀】病魚尾鰭出現殘缺,若不及時處理可能衍生到尾鰭根處,引發更為嚴重的病癥。
【防治】①可用0.01%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20分鐘。②可用0.01%高錳酸鉀溶液潑灑。
3、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亦稱水棉病、膚霉病、白毛病等病原體是真菌,引起水霉病的病原體已發現有十多種,最常見的是水霉科的水霉屬和綿霉屬。
【癥狀】病魚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狀覆蓋物,病變部位初期呈圓形,后期呈不規則的斑塊,嚴重時皮膚破損肌肉裸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病魚可用含碘消毒劑浸泡,例如可用濃度20毫克/升的聚維酮碘溶液,或用濃度2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混合1%的鹽水浸泡20~30分鐘。
- 上一篇: 中華白海豚是什么動物?
- 下一篇: 鯨魚擱淺是怎么回事?
猜你喜歡
- 2024-01-10 中華白海豚是什么動物?
- 2024-01-10 鯨魚擱淺是怎么回事?
- 2024-01-10 鳳尾魚怎么養不會死?
- 2024-01-10 螻蛄蝦是什么蝦?
- 2024-01-10 釣泥鰍犯法嗎?
- 2024-01-10 鳊魚有刺嗎?
- 2024-01-10 埃及塘鲺是什么魚?
- 2024-01-10 大王烏賊的天敵是什么?
- 2024-01-10 黃尾魚學名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