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1.什么魚是油魚?
1、油魚是鯉形目、鯉科、春魚的魚類。 是刺鱗蛇鲅魚和異鱗蛇鲅魚的總稱。 它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溫帶海洋中很常見。 在中國分布于長江上游、岷江、沱江、西江、黔江等有流水的山澗或洞穴中,以及河流中有泉水的地方。 它們主要以硅藻和水生昆蟲幼蟲為食。
2、油魚是一種深海魚類,棲息于我國南方河速相對較高的中下層水域。 它的體長約為20厘米,比圓唇魚的身體稍長。 體上部黑色或藍黑色,腹面灰白色。 各鰭略呈黑色,從鰓孔后方至胸鰭前方,黑斑較厚,相連形成大黑點; 體側的鱗片大多有黑邊,鱗片中等大,腹部的鱗片較小。
3、油性魚含有40%以上的蠟酯。 由于蠟酯的熔點高達1000℃,人體無法分解和吸收。 食用會引起腹瀉、胃腸痙攣等。由于其脂肪含量高達20%,故在工業上使用。 它是用來榨油的,所以被稱為“油魚”。 在國外主要用于工業用途。 許多國家不建議公民食用。
4、油魚味甘,性平。 有益于補腎、健脾、止血。 常用于慢性腹瀉、吐血、崩漏。
2.鱈魚是什么魚?
1. 鱈魚是鱈魚目、鱈魚科、鱈魚屬的魚類。 魚類分為三種,即大西洋鱈魚、格陵蘭鱈魚和太平洋鱈魚。 它們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兩岸的大陸架水域。 在中國油魚是什么魚,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黃海。 以及東海北部地區。 夏秋季節棲息于黃海冷水區。 冬季洄游到水深50~80米的沿海泥底地區越冬,以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為食。
2、鱈魚是冷水底棲魚類,一般生活在近水底(水深0-2740米); 體長一般為25~40厘米,細長且略扁; 它的體色多種多樣,從淺綠色或淺灰色到棕色或淺黑色,或深紅色到大紅色。 頭部、背部和體側呈灰棕色,有不規則的深棕色斑紋。 腹面灰白色; 身體上覆蓋著小而圓的鱗片。
3、鱈魚是冷水底棲魚類,是北部沿海出產的海洋經濟魚類之一。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其作為主要食用魚。 例如,北歐稱其為“餐桌上的營養師”。 除鮮食外,還加工成各種水產品。 另外,魚肝個頭大,含油量高。 富含維生素A、D,是提取魚肝油的原料。
4、鱈魚味甘,性平。 具有活血、止痛、通便的功效。 常用于外傷、骨折、外傷出血、便秘等。
3.介紹油魚和鱈魚的區別!
區別1、科屬不同:油魚是鯉形目、鯉科、鱈屬的魚類,是刺鱗蛇鲅魚和異鱗蛇鲅魚的總稱; 鱈魚是鯉形目、鱈科、鱈屬的魚類。 鱈魚屬中共有三種魚類,分別是大西洋鱈魚、格陵蘭鱈魚和太平洋鱈魚。
區別2、分布不同:油魚分布于我國長江上游及閩江、沱江、西江、錢江; 鱈魚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和東海北部。
區別三:魚鱗不同:鱈魚的鱗片比較小,身上有銀色的小點,而且鱗片很鋒利,感覺像針一樣,而油魚的鱗片則沒有這個特點。
區別4、體色不同:油魚體色為黑色或藍黑色,腹部呈灰白色,鰭略呈黑色,側鱗多數有黑邊; 鱈魚的體色多種多樣,從淺綠色或淺灰色到棕色,可以是淺黑色或暗紅色到鮮紅色。 頭、背、體側呈灰褐色,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紋,腹部灰白色。
區別5、肉色不同:鱈魚斷面較大,皮白色或灰白色,肉質潔白無明顯粗紅紋,肉質細膩; 油魚斷面較小,皮呈灰黑色,呈網狀。 其肉質呈黃色,帶有淡黃色或微紅色的紋路,肉質堅硬、粗糙。
區別六:手感不同:鱈魚解凍后手感會很滑,像粘液膜一樣光滑; 而油魚的觸感較粗糙,不如鱈魚光滑細膩。
區別7:口感不同:油魚吃起來很油膩,而且煮熟后肉質很粗糙,口感比較差; 而鱈魚肉質十分細膩,具有獨特的清香和鮮味,口感極佳。
以上是油魚和鱈魚的區別介紹,主要從科系、分布、魚鱗、體色、肉色、手感、味道上區分。 大家在市場上要謹慎選擇,不要把油性魚誤認為是鱈魚,以免浪費金錢。
- 上一篇: (釣魚技巧)釣大個體的鯽魚如何打窩呢?
- 下一篇: 鯉魚旗 五月三日--憲法記念日(憲法記念日)
猜你喜歡
- 2024-01-10 油魚是什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