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近日,在銅梁區玄天湖舞龍廣場,銅梁區精心打造的大型非遺真人秀劇《逐夢銅梁龍》劇組正在升級演出舞臺。 看臺周圍,新配置的威亞框架和雨棚鋼結構支撐架施工已完成。
2021年,銅梁區將結合打造優質龍燈、舞龍節目,打造大型非遺真人劇《追夢·銅梁龍》。 《追夢·銅梁龍》以傳承千年的銅梁龍文化為載體,講述了一條小鯉魚堅持夢想,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化身龍的故事。
該劇展示了銅梁各種具有代表性的舞龍、燈舞品種,如水云龍、蓮花龍、大爬龍、運動龍、夜光龍、火龍、十八學士鯉魚燈等,用故事讓觀眾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產,用有趣的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追夢:銅梁龍》將把銅梁舞龍的精髓全方位呈現給游客,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銅梁舞龍非物質文化遺產,唱響周末“銅梁到銅梁”的品牌。 該劇自2022年春節期間開播以來,已演出60余場,吸引近12萬名觀眾。
為進一步提升節目收視效果,推動打造“活力龍翔·美麗銅梁”,節目進行了全面改版,在節目創作、舞臺效果、呈現形式等方面都有新升級,融入高空電線、聲光特效、巨型紗簾等諸多元素將在2024年元旦向廣大公眾開放。
全面推動龍舞進校園、進專業、進教材、進課堂
演出《逐夢·銅梁龍》匯聚了重慶市及銅梁區本土表演人才和文藝工作者。 演員陣容包括11名國際龍舞運動員、40名銅梁龍藝術團專業演員、36名專業火龍演員和130名群眾演員。 銅梁龍大道具、大套路、大場景、大氣勢。 大變革的特點充分顯現。
如今,銅梁舞龍已走進校園,并被列入教材。 銅梁職教中心網球館內,職教中心60名高中生正在使勁舞動兩條80米長的巨龍。
20世紀90年代,銅梁職教中心舞龍隊成立。 成立以來,學校舞龍工作穩步推進重慶銅梁,被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評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中心”。 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前,學校正式設立舞龍專業,招收首批19名學生,形成特色專業,推動舞龍項目可持續發展,帶動專業群建設。
此外,銅梁區中小學校自編本地舞龍、龍文化教材。 全區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舞龍隊,每周至少安排一節舞龍培訓班,讓中小學生充分了解和喜愛舞龍藝術,促進舞龍藝術更好的普及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務實推動銅梁龍文化創意轉型和創新發展
“追夢銅梁龍”是銅梁區堅持古今中外、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探索性嘗試。 也是加強銅梁龍文化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措施之一。 。
銅梁區以發展全域旅游、打造龍文化旅游名城為思路,邀請市級專家進行系統全面的勘察,全程投入,編制了重慶龍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以“文化+旅游+體育”一體化發展模式 綱要規劃了生態保護區的保護范圍和重點區域、保護對象、建設要求、保護措施等,突出對與龍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系統保護文化,踐行“人、事、生活看得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目前規劃綱要已完成專家評審,將于2024年初全面完成。
銅梁區文化部門組織全區綁龍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加2023年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銅梁龍燈綁培訓班,提高傳承人技藝。 2022年至今,新區已有舞龍、扎龍燈非遺傳承人6人,推薦申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人。 今年以來,鼓勵傳承人參加中華龍獅大賽、全民健身舞龍公開賽等節慶活動,進一步增強龍文化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能力,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銅梁龍文化。
銅梁區專門成立了龍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結合全區龍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創意產品研發、文旅融合發展等開展研究。 還舉辦國內知名的龍文化研究學術交流研討會,不斷提煉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成果。 。
- 上一篇: 對海鯽魚過敏者禁食的注意事項有哪些?李長林
- 下一篇: 家常鯽魚的做法詳細介紹菜系及功效家常菜譜
猜你喜歡
- 2019-06-03 《東北漁事》 遼寧眾信一夜成明眾信之夜重慶銅梁站第五集
- 2019-06-02 《東北漁事》 遼寧眾信一夜成明眾信之夜重慶銅梁站第四集
- 2019-06-01 《東北漁事》 遼寧眾信一夜成明眾信之夜重慶銅梁站第三集
- 2019-05-31 《東北漁事》 遼寧眾信一夜成明眾信之夜重慶銅梁站第二集
- 2019-05-30 《東北漁事》 遼寧眾信一夜成明眾信之夜重慶銅梁站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