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根據IUCN官網給出的定義,當一個物種的最后一個個體死亡時,該物種就被認為滅絕了。 具體來說,當對某個物種歷史上已知或預測的棲息地進行詳盡調查未能在適當的時間內記錄到單個個體時,該物種就被視為滅絕。 2019年12月,魏其偉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稱,白鱘在2005年至2010年間已經滅絕。不僅如此,該物種可能在1993年就已經功能性滅絕。
“由于白鱘的研究數據有限,沒有壽命記錄。根據我們的估算,白鱘的壽命約為三十、四十年。”魏其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和同事認為,白鱘最后一次繁殖可能是在1990年左右,它們生下的白鱘很可能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2003年1月,魏其偉在長江宜賓南溪段發現了一條受傷的白鱘。 這也是人們最后一次看到白鱘。 據魏其偉此前介紹,最后被發現的白鱘當時的壽命約為20年,現在很可能已經死亡。 “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其他活著的白鱘,因此我們確定該物種已經滅絕。”
白鱘是長江特有物種,也是1.5億年前白堊紀幸存下來的少數古魚類之一。 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成年白鱘長7米,重達500公斤。 魏其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白鱘體型較大,以吃魚為生。 它是長江生態系統中的頂級食肉動物。 從進化角度看,白鱘屬于鱘科,其祖先比其他魚類要早。 因此,對白鱘的研究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但遺憾的是,曾經在地球環境劇變中幸存下來的白鱘現在只存在于博物館標本展覽中,科研人員從未發現過幸存的白鱘。 過去幾十年來,人們嘗試了白鱘的人工養殖。 2002年,魏其偉救了一條白鱘,但存活29天后仍然死亡。 魏其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遺憾的是白鱘的人工繁育無法實現。 當時條件有限中華鱘魚圖片,沒有人能活養白鱘。
魏其偉等學者認為,白鱘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導致白鱘生存環境的變化。 例如,過度捕撈導致白鱘的食物減少。 此外,一些水利設施的建設也影響了白鱘到長江上游產卵的洄游。
白鱘滅絕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長江生態保護和物種多樣性的關注。 社交媒體上,不少人關心中華鱘和長江鱘的情況。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最新報告中,長江鱘已被視為野外滅絕。
除長江白鱘外,根據IUCN最新報告,全球26種鱘魚全部面臨滅絕威脅。 IUCN對全球鱘魚的重新評估顯示,世界上僅存的26種鱘魚物種100%面臨滅絕風險,高于2009年的85%; 大約三分之二的鱘魚種群處于極度瀕危狀態。 在全球范圍內,鱘魚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因野生魚子醬和魚肉非法貿易而導致的非法捕撈、阻礙其遷徙路線的水壩、破壞其產卵場的采砂以及棲息地喪失。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鱘魚專家組主席艾娜·盧維表示,“結果令人震驚和悲傷,但卻在意料之中。評估表明,鱘魚仍然脫不了‘世界上最受威脅的群體’的稱號。”
魏其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保護長江鱘和中華鱘必須下大力氣。 目前,中華鱘已人工繁育養殖,已有兩代。 公開報道顯示,近年來長江不斷放流中華鱘和長江鱘。 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我國已人工放流中華鱘約700萬尾,長江鱘也大量放流。 但人工釋放對自然種群恢復的效果仍不明顯。 有關機構已連續五年沒有對長江中的中華鱘產卵進行監測。 由于未能檢測到放流種群中的幼體,長江鱘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野生。 滅絕了。
長江流域分布著水生生物4300余種,其中魚類400余種,長江特有魚類170余種。 國家重點保護水生動物有白暨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12種。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力度,長江實施了“十年禁漁”。 此外,農業農村部還先后發布了《中華鱘救助行動計劃(2015-2030年)》、《長江江豚救助行動計劃(2016-2025年)》和《長江鱘救助行動計劃(2016-2025年)》。 《》救援行動計劃(2018-2035年)》。
山東大學海洋學院威海分院教授王亞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白鱘的滅絕反映了長江生態環境的各種問題。 國家通過多種措施加強對長江的保護,但部分物種已難以恢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今年發布的《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藍皮書》也提到,我國先后通過對物種及其重要棲息地的立法保護、長期大規模人工繁育和通過放流、人工群體保護和大量科研攻關等,專門針對中華鱘開展了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面臨一些嚴重問題,如筑壩、航道建設和航運等人類活動的影響、水污染和城市化等。
包括魏其偉在內的科研人員也在努力通過科技手段保存這些珍稀魚類的“火種”。 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領導的團隊已經研發出了魚類生殖細胞移植技術。 可以從雄性或雌性鱘魚中提取生殖細胞,并將其移植到另一條魚中,形成鱘魚的精子和卵子,然后通過體外受精進行繁殖。
“不過,目前只有白鱘標本,沒有活細胞,因此無法使用這項技術。我們希望這項技術能夠幫助其他種群的恢復。” 魏其偉說道。
猜你喜歡
- 2024-03-04 秋冬季節,釣魚該使用什么味型的餌料?!
- 2024-03-04 我國首次發現獅子魚為適應超深淵而產生形態變化
- 2024-03-04 (釣魚學堂)初春釣魚常見的幾種餌料,你知道嗎?
- 2024-03-04 (釣魚技巧)冬季鯽魚餌料搭配技巧,你值得擁有!
- 2024-03-04 水庫釣魚打窩誘魚的5種天然餌料便宜又實惠
- 2024-03-04 鯉魚鱗大的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值得收藏!
- 2024-03-04 釣過刀鰍魚的釣友應該知道,這種魚讓人又愛又恨
- 2024-03-04 農家庭院小水面養殖推廣魚的作用
- 2024-03-04 2020“釣協杯”樂釣珠海釣魚公開賽
- 2024-03-04 清水保存生蠔怎么保存最新鮮呢?生蠔的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