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生長期:(10-20天)10天后,蝌蚪攝食量增加,生長發育加快。 蝌蚪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但它們的消化功能仍然不強。 此時飼養的質量直接影響蝌蚪的成活。 速度。 因此,在飼養中必須補充飼料,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以營養豐富的糊狀飼料為主,如蛋黃、玉米粉、4號粉等,輔以嬌嫩的藻類植物等。白天或晚上,每天一次,但間隔固定。 投喂量一般為每天每1500只蝌蚪1個蛋黃。 經過精心飼養,蝌蚪20天時身長可達2厘米。 它們的體色變成淺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紋,身體和尾巴交界處有明顯的黑色V形花紋。 10~20日齡蝌蚪的管理,要求保持池水清潔,防止中毒。 池水應每天換水一次。 水深應為10至20厘米。 同時小蝌蚪吃什么,池水應避免陽光直射。 一般來說,蝌蚪生活在水中。
生長中期:(20-50天)此時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斷增強。 為了促進蝌蚪消化道的快速發育,適應兩棲動物特定蝌蚪階段的“草食性”生物學特性,蝌蚪在20日齡后即脫離飼料。 除投喂糊汁餌料外,還應投喂植物性飼料和藻類,如浮萍等。 這一時期蝌蚪的飼養管理比較簡單。 起初,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 逐漸轉向動物性食品。 動物性食物的增加會加速蝌蚪的變態,而植物性食物則可以促進其個體生長,應混合喂養。 管理方面,應注意保證池水清潔、無污染,每天清除池內殘餌。 適宜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300~500只蝌蚪,這樣蝌蚪才能正常生長發育。 到50天大的時候,一些蝌蚪就會長出后腳。 到這個時期,蝌蚪成活率可達95%。 如果水溫低,這個時間會更長。
生長期:
(50-78天)此時期是蝌蚪轉化為幼蛙的關鍵時期。 在此期間,蝌蚪會??長出后肢和前肢,由水生轉變為兩棲。 50日齡左右,體長超過4厘米,后肢生長。 后肢生長后約2周(65天),前肢開始生長。 前肢長大后,尾巴開始被吸收。 這時,石蛙蝌蚪停止尋找食物了。 進入蛻變期。 在此期間,除了投喂足夠的飼料外,還必須添加少量的動物活餌料。 在管理上要做到:分級養殖、淺水淡水(淺水區水位僅3厘米左右)、水陸各半、易于上岸、光線昏暗、環境安靜。 蝌蚪大約需要10天左右才能進入變態階段并完成變態。 進入變態階段的蝌蚪變態率可達95%左右。
蝌蚪(英文:),古寫“克豆”,是青蛙和蟾蜍的幼蟲,又稱蟾蜍卵。 剛孵出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沒有四肢、嘴和內鰓。 它們有一條長尾巴,兩側平坦,頭部兩側有分枝的外鰓。 它們吸附在水草上,依靠體內剩余的卵黃提供營養。 。 主要群居。 當蝌蚪成熟時,它們開始變形,四肢逐漸生長,然后(青蛙和蟾蜍)通過細胞凋亡(受控細胞死亡)逐漸失去尾巴。
蝌蚪是兩棲動物個體發育的初級階段。 早期蝌蚪的身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觀類似于
魚,有側線器官。 由于嘴里沒有洞,食物無法被吸入; 然后,眼睛和鼻孔就會相繼出現。 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水草。 頭部兩側有外鰓,有呼吸功能。
尾巴大而平,內部有分段的尾肌。 肌節上下各有膜狀的上下尾鰭,可以幫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嘴出現后,它用嘴唇上的角質齒刮除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 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會收縮; 當咽部皮膚皺襞和體壁愈合時,形成鰓蓋,體面左側或腹面中部或后部保留有出水孔。 內鰓是用來呼吸的,隨著肺部的發育,它們也可以呼吸水面上的游離氧。
烏魯納目的鰻魚和蠑螈一生都有鰓,生活在水中。 蝌蚪變態發育成成蟲的過程稱為變態。
- 上一篇: 金槍魚是個什么物種,它有什么特點呢??
- 下一篇: 孔雀魚的飼養方式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猜你喜歡
- 2024-03-03 家養的小蝌蚪吃什么食物?長沙李子豪告訴你
- 2024-01-13 小蝌蚪吃什么食物長大這個很多人還不清楚!
- 2024-01-10 小蝌蚪吃什么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