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地球上的環境變化極其緩慢,往往需要數千萬年的時間跨度。 緩慢變化的氣候是地球上物種豐富多樣的最大“幕后驅動力”。 沒有哪個物種會永遠統治地球。 在氣候變化中,“舊神”經常隕落,“新神”登上王位。
當然,地球相對溫和的“態度”不會一直維持下去。 從古生代泥盆紀統治海洋一億年的鄧氏魚被毀滅,到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古近紀恐龍時代的結束,發生了劇變。發生。 氣候已成為地球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主導因素。 氣候變化盛衰背后的原因一直是科學界的研究熱點。 在這些劇烈的氣候變化中,古新世-始新世的極端高溫僅持續了20萬年。 該事件絕對可以稱為最離奇的氣候變化事件。
地球“發高燒”
這次古新世-始新世極端熱事件的起因始于 6500 萬年前。 導致恐龍時代結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后,地球數千萬年來終于建立起來的平衡再次被打破,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撞擊帶來的巨大能量改變了地球的平衡。地殼運動導致火山頻繁發生,或者是因為大滅絕后植物數量急劇下降,固碳能力變差。 不管怎樣,結果就是碳循環受阻,火山爆發。 或者說,火災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地充滿大氣層,全球平均氣溫開始急劇上升,1000萬年上升3℃,導致極端高溫事件的發生。
5500萬年前,地球溫度突然上升了5-8℃。 許多文獻記載認為,這種“突然”持續了不到兩萬年。 在地球的地質時間里,兩萬年比眨眼的時間還要長。 時間還短,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么突然的高溫呢?
最有說服力的觀點是,地球1000萬年的持續變暖最終會導致質變。 氣候變暖對洋流影響很大。 大量暖流流向常年寒冷的深海,深海“溫室”“炸彈”釋放出大量可燃冰。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的隔熱能力比二氧化碳強20倍以上。 甲烷的釋放促進了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所以地球的溫度直接“起飛”了,而甲烷在大氣中并不穩定,會被紫外線氧化,也會逃逸到宇宙中。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極熱事件結束后地球溫度會迅速下降。
南極可燃冰采樣
那么這段時間釋放了多少碳呢? 馬庫斯·古德伊爾的團隊分析了這一時期的海洋沉積物核心,計算出其數量約為3萬億噸。 整個排放過程持續了約5萬年。 這個碳量比全球化石燃料儲量中的碳還要多。 更多,但化石燃料目前每年排放約10億噸碳,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為319.8億噸。
如此巨大的數字直接導致地球開始“高燒”,而在極熱事件結束后,地球溫度持續穩步上升,并在500萬年的時間里慢慢恢復到極熱事件期間的高溫水平。 如此緩慢的上升溫度對于動植物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迫使鯨魚祖先下海
這段持續了數百萬年的大暖期被稱為始新世早期大暖期。 高溫帶帶來的最顯著變化是局地降水充沛。 在今天的巴基斯坦,當時的降水導致河床遍布整個地區。 ,河流縱橫交錯,讓很多原本在地上奔跑的動物沒有了立足之地。 這些動物中,有鯨魚的祖先——巴基鯨。
巴基斯坦鯨的全稱是巴基斯坦鯨。 它于 20 世紀 80 年代在巴基斯坦被發現,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鯨魚。 它生活在5300萬年前,始新世早期溫暖時期。 。
巴克鯨的外貌與今天的鯨魚完全不同。 它長約1米,四足行走,尾巴很長。 雖然名字里有“鯨”字,但巴克鯨的四肢卻非常強壯。 它們的牙齒也是陸生肉食哺乳動物中犬齒和臼齒的典型組合。 今天,這個形象看起來像一只大狗。 然而,巴基鯨和犬科動物只是“相似”,更可能以相同的方式進行分類。 河馬的祖先,所以巴基鯨完全是雜食動物。 同時,在出土的巴基鯨牙齒化石上發現了明顯的草磨痕跡。
對于巴鯨來說,邁出走向大海的第一步并不困難。 事實上,它可能不得不轉向水下覓食。 當時,巴基斯坦地區面臨淺海,河流和沼澤密布。 它粗壯的四肢似乎沒有奔跑的能力。 不過,它更適合在水中“狗刨”。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人的背部也進化得像鱷魚一樣光滑。 鼻孔也指向上方。 眼睛、額頭和耳朵的位置也表明巴基斯坦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水下。 這些跡象表明巴基斯坦人已經開始適應。 水下和陸地上的生活。
網上有朋友問巴基鯨是不是兩棲哺乳動物。 其實,從生物分類上來說,兩棲動物和哺乳動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動物概念。 生命之樹沒有重疊。 兩棲哺乳動物這個詞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全球變暖現在會出現新的暖期嗎?
古新世-始新世極端高溫事件期間,全球平均氣溫最高達到23℃左右,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4.9℃。根據氣象專家預測,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速度, 2159年氣溫可能達到14.9℃。達到古新世-始新世極端熱事件的總碳含量,截至2016年,人類總共排放了約1.5億噸碳。
與此同時,根據哥本哈根大學在《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過去40年來,北冰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一直在穩步上升,每十年上升約1°C。 這次氣溫上升的變暖速度與上一個冰河時期的變暖速度非常相似。 可以說,控制全球碳排放、減緩全球變暖已刻不容緩。
但是否會出現像古新世-始新世最熱期那樣的大暖期呢? 很難說,因為當時的地殼運動和生態環境與今天的情況有很大不同。 極熱事件本身持續的時間很短,在地質中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很難將其與當今的地球環境相比較。 比較的。
藏南定日地區古新世-始新世熱極端事件野外剖面
然而,世界以這樣的速度變暖,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從量變到質變會發生什么,或許只有到那一天才能知道。 然而,到了那個時候才意識到,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呢?
猜你喜歡
- 2023-12-12 白條紋魚的生活習性及特點。 白條魚是上層魚。
- 2023-12-12 海獸大比拼:抹香鯨和巨型酸漿烏賊誰是最強王者?
- 2023-12-12 2021年秋刀魚多少錢一斤?
- 2023-12-12 現在秋刀魚多少錢一斤?
- 2023-12-12 煮玉米的水可以喝嗎有什么好處? 煮玉米的時候需要把皮剝掉嗎?
- 2023-12-12 酸漿王魷魚是世界上最大的魷魚。 它和王烏賊有什么區別呢?
- 2023-12-12 玉米要煮多久,一般10到15分鐘就夠了(保留外層更入味)
- 2023-12-12 長壽湖之死——重慶天堂級野生漁場的消亡
- 2023-12-12 海里有哪些植物可以吃(食用海藻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