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野生鯰魚比養殖鯰魚皮膚更光滑,身體更強壯。 深黃色和黑色的是野生的,淺黃色和綠色的是養殖的。 由于養殖鯰魚經常浮到水面爭奪食物,所以見陽光多的時候顏色就不那么暗了。 與野生和養殖的鯰魚相比,不僅價格相差懸殊,而且味道更勝一籌。
鯰魚的養殖方法
1.分兩階段放苗。 剛運來的魚苗抵抗力較弱,大小不一。 如果直接放入大池塘飼養,魚苗活動范圍大,消耗大量體力,一時難以吃完餌料,造成食物的浪費和損失。 會污染水質。 但如果是兩期放苗,則先在小池塘集中養苗,然后再放入大池塘進行繁殖。 這樣不僅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讓魚苗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在小池塘里很容易獲得充足的食物,促進快速生長。 當小池塘培育的魚苗達到10~15厘米左右時,即可從池塘中選出大魚種放入大池塘進行養殖。 較小的魚種仍可在小池塘中進行精養,以達到魚的生長和大小的平衡。 持續的。 這樣就避免了養殖過程中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而有效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和單位產量。
2、合理喂食。 鯰魚是雜食性魚類,而且很貪吃。 因此,要正確控制投喂量,池中有魚就投多少餌料,防止盲目投喂。 同時要實行點投喂,撒餌均勻,少量多餐,喂飽,防止饑飽不均,兩極分化。 同時,在魚苗養殖初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進行精養。 隨著魚的生長,應逐漸將部分植物性飼料改為動植物性飼料。 每日投喂量應控制在魚體總重的5%~8%左右。 每一周或半個月必須調整一次飼喂量,使飼喂量更加合理。
3、實行輪捕、分開飼養。 由于鯰魚兇猛貪吃,進食時往往是大魚先搶食,而小魚卻吃不到食物,導致魚體大小差距越來越大。 因此,在捕鯰魚之前,應進行一輪捕喂,將魚分開。 大魚和小魚分別養在不同的池塘中,以達到平衡生長。 這是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4、促進鯰魚越冬。 秋釣時,除出售大魚外,還可將部分成魚移入深塘越冬(池塘上搭尼龍大棚),早春出售; 這不僅可以解決旺季鯰魚賣難的問題,還可以延長鮮魚的供應時間。 ,而且魚的價格還能翻倍,這真是一石二鳥。
養殖溫室建設
養殖皮須鯰的溫室結構與冬暖蔬菜溫室結構基本相同。 溫室應建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無工業廢水污染、排灌方便、環境清潔的地方。
棚子呈半坡形,三面圍墻,一側朝陽。 全年均可使用。 溫室的角度非常重要。 東西方向建造溫室時,吸收陽光熱量的最佳角度為西5度。 棚的長度為50至80米,寬度為8至10米。 面積太大,管理困難,棚子太矮,保溫性能差。 脊高3.2m,后墻高2.2m,前肩高1.3m,東、西、北墻厚均為1m。 每米用一根水泥柱作為框架支撐。 溫室的頂部是兩層薄膜,中間夾著一層稻草。 塑料薄膜是防滴聚乙烯薄膜。 即使在北方地區的冬季,溫室內的水溫也基本可以維持在10度以上,因此不需要供暖設施。
溫室內水泥水池的適宜面積為10平方米至20平方米,水池高度為1.5米左右,因為棱皮鯰魚的洄游能力較強,可以爬上水池的坡度和從進水口和出水口逃逸。 為防止逃生,進、出水口均設有防逃設施,池壁必須垂直向下,不得有緩坡。 池底呈鍋狀,由池邊向池心逐漸傾斜,坡度3%~10%。 傾斜的目的是隨著水流的旋轉,將水中殘留的餌料、動物糞便等污物集中起來,形成旋渦,使其集中。 走到水池中央,將水從水池中排出。
第二保育期管理
魚苗入池前,需對池水進行排水和消毒。 消毒時間應定在魚苗放流前10天左右。 如果太晚,魚池內會殘留殘毒,如果太早,細菌又容易再次繁殖。 可以用高錳酸鉀或生石灰水對整個水池進行消毒。
放養前,將魚苗用濃度3%~5%的鹽水浸泡10~15分鐘,或用2ppm~5ppm的高錳酸鉀浸泡進行消毒,可消滅部分病原體和寄生蟲,增加抗病能力。
皮須鯰魚的孵化要求較高,因此大多數養殖戶都會購買長到3-4厘米的魚作為魚種,放入魚池進行養殖。 魚苗必須積極游動。 其抗水流能力強,無病害。 進貨時間為下午4-5點。
與大自然相比,魚塘也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環境。 這里也有叢林法則。 獲得的食物量決定了身體的大小,而身體的大小又決定了獲得的食物量。 皮須鯰魚生長速度非常快,同一個池塘的魚在生長過程中也會有差異。 因此,及時篩選池塘非常重要。 養殖者可以使用魚網來分隔魚塘。 就像我們平時用篩子篩分不同大小的物體一樣,不同大小的魚篩可以用來篩分不同大小的魚,從而將弱的鯰魚魚苗與大的魚苗分開。 為了他們的魚。 魚苗放養后,每7-10天進行一次篩選,將快生和慢生魚苗分開池塘養殖,保證棱皮鯰魚健康生長,出池時規格整齊。
在溫室養殖時,鯰魚的營養完全依賴于人工飼料。 飼料的質量和飼喂是獲得理想產量的關鍵。 皮須鯰魚是肉食性雜食性魚類。 性貪食癥,食量大,每日食量為體重的5%-8%,每日最大食量可達15%以上。
魚苗入池后第一個月主要喂精飼料。 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要比較高,投喂量應為魚總重的8%~10%,這樣魚才能吃得好。 市場上出售的鰻魚配合飼料是不錯的選擇。 只需在鰻魚飼料中加水攪拌均勻即可喂食。 3-4厘米大小的魚苗每天應喂食3-4次。
當魚苗長到5-6厘米以上時,即可逐漸投喂其他飼料。 可以喂鯰魚配合飼料,顆粒較小,或者將動物下腳料煮熟,用粉碎機打成糊狀喂食。 5-6厘米的魚苗每天喂2-3次,7-8厘米的魚苗每天喂2次。
確保養殖池水質是養殖場日常管理的關鍵,因為棱皮鯰魚食量大,排泄量大。 剩下的食物和魚的糞便會導致水質惡化。 在高密度養殖、水量有限的情況下,只有讓鯰魚呼吸更多的新鮮氧氣,鯰魚才會生長得更快。 因此,及時換水非常重要。 3-4厘米的魚苗需要每天換水兩次。 當它們長到5-6厘米以上時,每天至少需要換水一次。 修池前應將池水全部排凈,換水時應加入新水。
三葛髯魚繁殖期的管理
皮須鯰長到10-12厘米左右,每斤有10-30條魚時,即可在固定池塘中養殖直至長大。
入池后的革鯰魚在投喂動物殘渣時,無需煮熟。 生雞腸、鴨腸可粉碎后直接飼喂。 當沒有動物殘渣時,可以喂鯰魚配合飼料。
隨著魚的生長,魚池里的密度越來越高。 因此,養殖者在高密度養殖中需要經常觀察魚體的健康狀況和水質情況。 雖然建塘后不需要每天換水。 但池水的透明度必須保持在30厘米以上。 如果水質渾濁、透明度不高梭邊魚和鯰魚的區別,必須及時換水。
如果發現棱皮鯰在不饑餓的情況下仍張著嘴漂浮在水面上,說明水體缺氧,應立即換水或加水。 但換水時不能將水全部排掉。 如果換水過多,很容易使水溫變化很大。 每次換三分之一的水即可。
皮須鯰魚放養期間,還應注意“間苗”,即抓大留小。 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集中上市,賣個好價錢,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魚吃小魚,讓小魚得不到足夠的食物。 現象。 當魚的規格達到0.5公斤以上時,即可捕撈并投放市場。 釣到大魚,把小魚放回原處,繼續養。 剛捕獲的皮須鯰魚肉有泥土味,不宜直接投放市場。 捕獲的成魚應放入清澈的池塘中保存3~5天,并停止攝食,讓體內外的異物排出。 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運輸皮須鯰前1~2小時將池內的水排掉,然后加入新水冷卻。 這樣可以保持鯰魚的活力。 由于鯰魚耐缺氧,因此運輸過程中無需添加氧氣。
四病防治
鯰魚最常見的疾病是腸炎,治愈難度大,復發率高。 從外觀上看,病魚通常肛門紅腫,水面漂浮灰白色排泄物,病魚單獨游動,活力降低。 每年6月至8月是該病的高發期。 一方面,胡須鯰魚進食旺盛,一些養殖戶不斷加大投喂量,導致部分魚體進食過量,造成腸道損傷、感染。 另一方面,這個季節水溫升高。 細菌繁殖很快。 如果不小心,消毒跟不上,就很容易引發疾病和感染。 尤其是梅雨季節,更要特別注意。 除了飼養時需要注意外,還可以在飼料中混入利特林等藥物進行餌料處理和預防。 應按照說明服用劑量。
印病又稱爛皮病。 當水質不清潔或魚體受傷時,就會發生這種疾病。 靠近肛門或尾柄上,肌肉會逐漸腐爛,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病變。 就好像被貼上了一個烙印一樣。 預防時可將消毒劑倒入整個池塘,治療時可將利特林與藥餌混合投喂。
鯰魚養殖環境
鯰魚,又名鯰魚、河鯰、四須鯰、年魚、鯰魚金姑、鯰魚拐子等,是一種大型肉食性淡水魚類,廣泛分布于黑龍江、遼河、海河、黃河等水域。 、長江、珠江。 尤其是長江、錢塘江、淮河流域。
鯰魚是一種攻擊性底層魚類。 它怕光,喜歡生活在河邊的巖石縫隙、深坑、土洞或樹根底部的石洞里,以及水流緩慢的地方。 在水庫、池塘、湖泊、水堰的靜水中,常臥于暗底或成片的睡蓮、水花生、水葫蘆下。 春天,它們開始移動并尋找食物。 入冬后不進食,潛伏在深水或洞穴中過冬??。 鯰魚的眼睛小,視力弱。 它們白天活動,晚上出來。 它們完全依靠嗅覺和兩對觸手來捕獵。 他們非常貪吃。 天氣越熱,他們的食物攝入量就越多。 它們在陰天和夜間更加活躍。
您可能感興趣:
1、鯰魚養殖方法
2、鯰魚如何養殖
3.梭子魚和鯰魚的區別
4、如何有效釣鯰魚?
5. 溪邊釣鯰魚的基本技巧
- 上一篇: 野釣鯽魚最簡單調漂方法鯽魚怎么調漂
- 下一篇:
猜你喜歡
- 2023-12-19 梭邊魚和鯰魚的區別,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