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不同的魚臺釣看漂練習,咬鉤的情況不同,反應在浮漂上,呈不同的狀態。垂釣者鍛煉出在這方面的快速判斷和快速反應能力,對提高上魚率關系極大。鯽魚咬鉤十分斯文,咬鉤后抬頭,所以一般表現為送漂,即浮漂上下微動幾下,然后慢慢上升,甚至使浮漂平臥在水面上。有人提倡送漂即提竿,有人提倡送至倒漂的那一剎那提竿,有人提倡平漂再提竿,這要與水深、季節、魚大魚小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水深要快捷,水淺要慢提,氣溫低要慢提,氣溫高要快提;魚小浮漂上升得急,但要提早,魚大浮漂上升得穩,但要提遲。到了某一水域,提一兩次竿便應心中有數,按照當時當地的情況決定提竿的時機。
鳊魚與鯽魚的表現相似,但它試咬的次數多一些,快一些,送平浮漂也較快,不過,它偶爾也中途接漂和拖漂,應該注意。
鯉魚一般是黑漂,即在輕輕點動兩下之后便沉漂,浮漂下沉得緩慢有力。個別情況下鯉魚也送漂。
草魚的情況類似鯉魚,但輕輕點動的情況不大容易被察覺,浮漂下沉的速度比較快。然而提竿應略遲些,否則容易脫鉤。
臺釣如何提高漂的動作
一)、不帶餌調標
1、空鉤、半水調4目(即通常所說的調4釣2)
——調標步驟:
(1)先在空鉤、半水時,通過增減鉛皮將浮標調到4目;
(2)然后掛雙餌(模擬餌,與真釣餌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動浮標達到釣2目;
——觀察餌團在水下狀態:下餌觸底,上餌懸浮,下鉤餌子線略有彎曲。
——主要影響因素:餌團大小、重量要求嚴格,要求一致;
此法為目前廣泛使用的“不靈不鈍”的釣法,多數釣家認為此法較適合比賽池釣,原則不適宜大自然野釣。
2、空鉤、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在空鉤、半水時,通過增減鉛皮將浮標標尖調成平水;
(2)然后掛雙餌、移動浮標確定釣目N(例如N=1、2或3);
——餌團在水下狀態:受餌團大小、重量影響大,雙餌臥底,子線處于彎曲狀態;
——適用垂釣場合(環境):屬于釣鈍,應用于有風浪、水流動干擾的環境。
3、無鉤、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鉛墜上先不掛子線和鉤,在半水時,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后掛雙餌、向上移動浮標確定釣目N(例如N=1、2或3);
——觀察餌團在水下狀態:鉛墜觸底(或躺底),鉤子(餌團)及子線均橫躺水底;
——適用垂釣環境:屬于極釣鈍,用于防止小雜魚鬧窩,以及釣刁滑魚。
(二)、帶餌調標
1、雙餌、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雙鉤掛餌,在半水狀態下,通過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動浮標確定釣目,使標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餌團及子線在水下狀況:
(1) 當只要看到釣目時,下餌就一定到底了,當釣目在3目以內時,水底餌團處于上餌懸浮,下餌輕觸底,子線略有彎曲。
(2) 甚至當我將釣目調到4目時,上餌仍然處于懸浮狀態,只是下鉤餌子線明顯彎曲了。
——靈敏度及實用性:
(1)此種調法,由于在確定調目時,就完全消除了雙餌重量的影響,因此,這種調法非常靈敏。
(2)由于靈敏度非常高,穩定性就相對變差,因此我覺得,可能不適用于野釣和風浪較大時以及有水流流動的環境。
2、單餌、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單鉤(上鉤或下鉤)掛餌,通過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后掛上雙餌,向上移動浮標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時餌團狀態:下餌觸底、上餌懸浮,子線有1-2目的輕微彎曲;
(3)當釣目調到3目及更高時,子線就更彎曲了,雙餌就都臥底了
(4)當浮標的視標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時,鉛墜觸底了。
——現象觀察分析:
掛上雙餌時,我觀察到:當浮標向上移動到標尖處于平水狀態時,是處于最靈敏的狀態,此時,下餌輕觸底、上餌懸浮,子線完全垂直。因此,從理論上講,釣“平水”是最靈敏的,但這是不實用的釣目,一是視標標尖平水不便于觀察,二是由于整個釣組太靈敏而穩定性很差,在實際使用中,一般都是釣1-3目,此時,下餌輕觸底、上餌懸浮,子線略微彎曲1-2目。
(三)、結論:通過對以上幾種調標方法的綜合對比,按照靈敏度從高到低排列順序,我認為應該是:雙餌調平水、單餌調平水、空鉤調4目、空鉤調平水、無鉤調平水。
(四)、結束語:
(1) 以上調標的調試、試驗僅是在調標筒內進行的靜態調試,若拿到實際應用中,可能還會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調整和變化;
(2) 本次調試、試驗所使用的是“釣仙”3#、11目細尾浮標,同時也使用了“無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標作為對比,取得了一致的試驗結果。
另補充:
1、空鉤、半水調2釣2時,水下兩鉤餌的狀態是:下鉤餌臥底,上鉤餌輕觸底,子線均有不同程度的彎曲。
2、(空鉤、半水)調4目,其釣目顯示如下:
1目:上鉤餌懸浮, 下鉤餌輕觸底,下子線基本直(略彎);
2目:上鉤餌懸、臨界(擦)底,下鉤餌臥底,子線略有彎曲;
3目:上餌觸(臥)底,下餌臥底,上子線彎曲;下子線嚴重彎曲;
4目:雙餌臥底,雙子線嚴重彎曲;
5目:雙餌臥底,雙子線嚴重彎曲;
一)、不帶餌調標
1、空鉤、半水調4目(即通常所說的調4釣2)
——調標步驟:
(1)先在空鉤、半水時,通過增減鉛皮將浮標調到4目;
(2)然后掛雙餌(模擬餌,與真釣餌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動浮標達到釣2目;
——觀察餌團在水下狀態:下餌觸底,上餌懸浮,下鉤餌子線略有彎曲。
——主要影響因素:餌團大小、重量要求嚴格,要求一致;
此法為目前廣泛使用的“不靈不鈍”的釣法,多數釣家認為此法較適合比賽池釣,原則不適宜大自然野釣。
2、空鉤、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在空鉤、半水時,通過增減鉛皮將浮標標尖調成平水;
(2)然后掛雙餌、移動浮標確定釣目N(例如N=1、2或3);
——餌團在水下狀態:受餌團大小、重量影響大,雙餌臥底,子線處于彎曲狀態;
——適用垂釣場合(環境):屬于釣鈍,應用于有風浪、水流動干擾的環境。
3、無鉤、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鉛墜上先不掛子線和鉤,在半水時,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后掛雙餌、向上移動浮標確定釣目N(例如N=1、2或3);
——觀察餌團在水下狀態:鉛墜觸底(或躺底),鉤子(餌團)及子線均橫躺水底;
——適用垂釣環境:屬于極釣鈍,用于防止小雜魚鬧窩,以及釣刁滑魚。
(二)、帶餌調標
1、雙餌、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雙鉤掛餌,在半水狀態下,通過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動浮標確定釣目,使標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餌團及子線在水下狀況:
(1) 當只要看到釣目時,下餌就一定到底了,當釣目在3目以內時,水底餌團處于上餌懸浮,下餌輕觸底,子線略有彎曲。
(2) 甚至當我將釣目調到4目時,上餌仍然處于懸浮狀態,只是下鉤餌子線明顯彎曲了。
——靈敏度及實用性:
(1)此種調法,由于在確定調目時,就完全消除了雙餌重量的影響,因此,這種調法非常靈敏。
(2)由于靈敏度非常高,穩定性就相對變差,因此我覺得,可能不適用于野釣和風浪較大時以及有水流流動的環境。
2、單餌、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單鉤(上鉤或下鉤)掛餌,通過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后掛上雙餌,向上移動浮標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時餌團狀態:下餌觸底、上餌懸浮,子線有1-2目的輕微彎曲;
(3)當釣目調到3目及更高時,子線就更彎曲了,雙餌就都臥底了
(4)當浮標的視標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時,鉛墜觸底了。
——現象觀察分析:
掛上雙餌時,我觀察到:當浮標向上移動到標尖處于平水狀態時,是處于最靈敏的狀態,此時,下餌輕觸底、上餌懸浮,子線完全垂直。因此,從理論上講,釣“平水”是最靈敏的,但這是不實用的釣目,一是視標標尖平水不便于觀察,二是由于整個釣組太靈敏而穩定性很差,在實際使用中,一般都是釣1-3目,此時,下餌輕觸底、上餌懸浮,子線略微彎曲1-2目。
(三)、結論:通過對以上幾種調標方法的綜合對比,按照靈敏度從高到低排列順序,我認為應該是:雙餌調平水、單餌調平水、空鉤調4目、空鉤調平水、無鉤調平水。
(四)、結束語:
(1) 以上調標的調試、試驗僅是在調標筒內進行的靜態調試,若拿到實際應用中,可能還會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調整和變化;
(2) 本次調試、試驗所使用的是“釣仙”3#、11目細尾浮標,同時也使用了“無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標作為對比,取得了一致的試驗結果。
另補充:
1、空鉤、半水調2釣2時,水下兩鉤餌的狀態是:下鉤餌臥底,上鉤餌輕觸底,子線均有不同程度的彎曲。
2、(空鉤、半水)調4目,其釣目顯示如下:
1目:上鉤餌懸浮, 下鉤餌輕觸底,下子線基本直(略彎);
2目:上鉤餌懸、臨界(擦)底,下鉤餌臥底,子線略有彎曲;
3目:上餌觸(臥)底,下餌臥底,上子線彎曲;下子線嚴重彎曲;
4目:雙餌臥底,雙子線嚴重彎曲;
5目:雙餌臥底,雙子線嚴重彎曲;
- 上一篇: 非洲杜茲肺魚,杜茲肺魚是什么
- 下一篇: 1斤以上的牛尾巴魚,就能看出差別了!
猜你喜歡
- 2023-12-30 臺釣看漂練習,《臺釣看漂練習》這個小游戲怎么玩?游戲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