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一、養殖基礎設施建設 1、養殖場選擇 鰻魚養殖場應有充足的水源和方便的排灌條件養殖黃鱔,水質應新鮮、無污染。 鰻魚養殖池一般在5~20平方米左右,土質和保水性能良好。 2、養殖設施的池塘形狀以橢圓形或圓形為主。 池脊應高出地面40~50厘米。 池脊頂部應加石棉瓦或油氈,并有檐口,以防止鰻魚逃出池內。 水池深度距地面1米至1.2米。 池底和池邊都是用磚砌成的,四壁都是光滑的水泥。 養殖池建好后,在水中浸泡數天,然后用20ppm高錳酸鉀對池塘進行消毒。 進水口一般在距地面20厘米左右,排水口位置以排出池水為宜。 養殖池進出水口的防逃工程必須堅固。 進、出口周圍的縫隙應用水泥封堵,管口用金屬網覆蓋,防止鰻魚從進、出口處逃逸。 養殖池底部鋪0.3米沙,上面鋪上若干瓦片,形成洞穴供鰻魚棲息。 繁殖池旁邊應有曬池的地方。 曬太陽池的大小與養殖池的比例應為1:1。 曬太陽池的排水口與養殖池的進水口相連,由中間的筏門控制。 曬太陽池也必須按照與繁殖池相同的方式進行消毒。
二、養殖措施 1、養殖池消毒7~10天,檢測水質無殘留毒物后,即可進行鰻魚的引種。 應嚴格控制引入。 請勿使用電捕魚、化學捕魚或鉤釣捕獲的鰻魚種子。 而是選擇在稻田、溝渠、池塘、河灣等水域用專門的鰻魚籠捕獲的鰻魚苗。 黃鱔苗應避開施藥高峰期進行捕撈。 黃鱔一般采用筐運輸,每筐重量不超過25公斤。 選品種時應選擇黃巨鰻,規格為每尾50克左右。 種子采用保溫卡車長距離運輸,運輸時間不超過24小時。 2、飼養鰻魚時,要選擇體質健壯、無病、活躍的鰻魚品種。 每平方米放苗100~150株,其中5%左右與泥鰍混養。 添加泥鰍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泥鰍鉆的習性,防止鰻魚在養殖過程中互相糾纏。 一般在5月中旬水溫達到15℃以上時放苗。 選擇晴天放苗。 放苗前,用5%鹽水浸泡5~10分鐘,殺死表面病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鰻魚苗種池的水溫與引種區基本一致。 3、餌料與投喂:黃鱔是肉食性兇猛魚類,可供食性廣泛。 黃鱔喜歡吃新鮮的活餌料,主要在夜間進食。 鰻魚喜歡吃的食物種類有蚯蚓、蛆、蝌蚪、小雜魚小蝦以及一些動物內臟。 養殖花園鰻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最大限度地節省飼料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餌料的投喂一定要定時、定質、定量。 喂食在晚上進行,通常每晚一次。 投喂飼料的方法是定點投喂和全池均勻撒投相結合。 池塘底部應設置食物臺。 5月份餌料用量控制在鰻魚體重的5%~8%,6~8月份控制在10%~12%,9~10月份控制在3%~5%。 另外,每次投喂量要根據上次投喂時剩余餌料的多少來調整。 應適當增加或減少。 另外,還應注意天氣狀況。 天氣晴朗的時候,鰻魚比較活躍,陰雨天鰻魚不太活躍的時候,就會比較活躍。 少喂食,每次喂食前務必用水沖洗飼料。 如果飼料中雜質過多,可先用10ppm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再用清水沖洗,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夏季還可以設置黑光燈吸引飛蛾,增加天然餌料,減少人工投餌量,降低養殖成本。 4、水質調節:黃鱔對水質要求較高。 pH值應保持在7.5~8.5之間,溶解氧不應低于4mg/L,氨氮不應高于0.05mg/L。 6月每隔一天換水一次,7-8月每天換水一次。 每次換水量控制在1/2左右,換水時間在早上進行。 使用的水要在日光浴池中冷卻一天,水溫要與養殖池水溫保持一致,防止鰻魚“受涼”。 另外,在養殖池周圍種植一些棚架植物,如葫蘆、葡萄等,可以在高溫季節降低養殖池水溫,有利于鰻魚的生長。 5、日常管理(1)放苗后,每天檢查黃鱔生長、攝食、活動情況,并做好記錄。
進入炎熱季節后,應隨時測量鰻魚池水溫。 如果水溫超過28℃,應采取措施增加換水量或全池換水,以降低鰻魚池水溫。 (2)經常檢查池塘防逃設施是否牢固,養殖池是否嚴密。 6、疾病防治要以預防為主,預防重于治療的原則。 水體消毒一般每周進行一次。 所用藥物為復方亞氯酸鈉,按每立方米0.3克的劑量倒入整個池中。 6-8月是發病率較高的時期,應定期、定量投喂化學餌料。 將50克呋喃唑酮或諾氟沙星粉末與面粉打成糊狀,混入50公斤餌料中,制成化學餌料。 每天喂1至2次。 ,5-7天一個療程即可預防疾病。編輯:孫元琪
- 上一篇: 靈璧漁溝中學,我在徐州去靈壁在那里可以坐到車
- 下一篇: (釣魚技巧)水庫作釣的風向因素及周邊環境因素
猜你喜歡
- 2023-12-16 仿生態養殖黃鱔的幾個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 2023-11-06 在稻田中設置網箱養殖黃鱔,其種養技術簡述
- 2023-11-06 塑料薄膜大棚養殖黃鱔的技術及注意事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