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1生物學特性
1.1形態特征:蚯蚓屬于環節動物門寡毛綱。 因生活環境不同,分為陸生蚯蚓和水生蚯蚓(水蚯蚓)兩大類。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蚯蚓種類有2700多種,我國有蚯蚓160多種,但可供養殖的種類并不多。 主要的陸生蚯蚓是Orthoceridae 愛勝蚓屬Eisenia foetida Savigny。 俗稱紅蚯蚓,在我國分布廣泛。 20世紀7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的“大平2號”也屬于該品種。 一般體長50-90mm,體寬3-5mm,成蟲體重0.45-1.12g,體色紫紅色,但也取決于飼料和含水量。 ,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機身顏色會有深淺變化。 該類蚯蚓具有生長發育快、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飼養、單位面積產量高等優點,是人工養殖的??首選品種。
1.2生活習性:蚯蚓為碎食動物,怕光、怕震動、怕高溫、怕冷。 它們喜歡生活在溫暖、濕潤、通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在普通耕地和紅壤中很難見到。 蚯蚓正常活動溫度為5-35℃,生長適宜溫度為18-25℃,蚯蚓床基材適宜含水量為30%-50%(若蚯蚓床底材之間有水滴流出)用手輕輕捏住糞料(手指的水分含量為40%左右),適宜的pH值為6-8。
1.3 蚯蚓的繁殖:蚯蚓是雌雄同體,但必須相互交配才能繁殖。 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現胎圈)在交配后一周就會產卵,但產卵的頻率與濕度、溫度等密切相關,當溫度為18-25℃時,濕度為30%- 50%,通風條件好,3-5天產1枚蛋; 當氣溫高于35℃或低于13℃時,產蛋數顯著減少。 卵繭孵化適宜溫度為18-25℃。 此時孵化時間短,約20天,孵化率高。 每個卵繭通常含有幼蟲2-4個,少則1個,多則5-6個。 初孵幼蟲體細白如絲,經攝食生長40-50天即可達到性成熟。 蚯蚓繁殖高峰期為8個月左右,1-1.5年后開始衰老死亡。
2蚯蚓養殖場建設
蚯蚓養殖地點應選擇畜禽糞便豐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 小規模養殖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閑置場地。 養殖面積較大時,必須安裝水管或自動灑水裝置,并建化糞池、蓄水池(或深井)1~2個以及糞便傾倒場。 養殖蚯蚓的溫室與蔬菜大棚類似。 棚的寬度一般為5m,棚的長度為30-60m,中間過道為0.7m左右。 若用自卸車上料,則寬度為1m。 走道填高約0.3m,兩側蟲床寬2m。 兩蟲床外側挖溝,以利排水。
3 糞便發酵
牛糞堆放發酵5-10天,期間翻動、混合1-2次后即可使用。 含水量要求為30%-40%。 豬糞需與5%-10%(濕重)粉碎的稻草(或其他草料)混合均勻,堆成1m高左右的堆進行發酵(含水量與牛糞相同)。 注意不要堆得太實。 7- 10天后,翻堆并繼續發酵。 一般翻堆2-3次后,豬糞即可發酵分解、變軟。 這時候就可以作為養蚯蚓的肥料了。 糞便發酵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蚯蚓的產量,因此這項工作必須引起重視。
4種蚯蚓放養
蚯蚓床建成后,將發酵好的豬、牛糞放入床中。 糞肥堆放高度約20厘米,中間過道一側留20厘米空間,用于存放蚯蚓種子。 放蚯蚓種子前,先將蚯蚓床打濕,然后將帶有糞便的蚯蚓種子側放在蚯蚓床內豬、牛糞便旁邊。 蚯蚓種子的飼養密度沒有一定的要求。 但在放置蚯蚓種子前,避免用豬、牛糞填滿蟲床,以免造成蚯蚓種子流失。
5 飼養管理
5.1及時飼喂:及時飼喂是指當蚯蚓床內尚有20%-30%的飼料時,收獲蚯蚓后必須及時添加腐熟的糞便。 添加糞便的方法主要采用側面添加法和上部條狀添加法。 夏季高溫季節,可將豬糞在儲糞罐中加水發酵成糊狀,然后將糞肥以條狀直接澆在蟲床上。 如果長期不添加物質或澆水,蚯蚓身體就會萎縮,無法生存,蚯蚓就會自溶而死。
5.2保溫、通風:夏季天氣炎熱,盡量每天下午灑水一次。 有條件的單位,最好使用深井水或低溫水,并結合稻草覆蓋保濕。 春秋季節每隔3-5天噴水一次。 冬季則視具體情況而定。 。 灑水時要均勻、細密,水的沖擊力要小。 另外,夏季高溫季節,可將溫室四周的薄膜掀起,以利通風降溫。
5.3松土:蚯蚓收獲時除松土外,根據糞便板結情況,每月還需松土一次。 使用鐵耙松土時要輕柔,盡量避免表面的卵繭變成底部的糞便,以免影響卵繭的孵化率。
5.4每年7-8月炎熱的夏季天氣,應采取一些降溫措施,盡量將蚯蚓床內糞便溫度降低到30℃以內,以利于蚯蚓正常生長繁殖。 采取的措施是:一是搭棚遮陽,夏季使用藍色塑料薄膜,然后蓋上草編窗簾或遮陽網; 二是在棚內的蟲床上蓋一層稻草。 第三,每天下午要澆水降溫。 切勿使用非常熱的稻田水。
5.5冬季保溫:入冬前,對溫室進行密封保溫,用稻草覆蓋溫室內的蟲床,有條件的單位在稻草上覆蓋一層薄膜,力爭將糞便溫度控制在最低 10-15°C。 以利于蚯蚓的正常生長和繁殖。
5.6 蚯蚓糞的清除:當糞便表面蚯蚓糞過多時,應結合糞便添加和蚯蚓收獲及時清除蚯蚓糞。 具體方法是將蟲床上方15-20厘米厚的糞便(含有大小蚯蚓和卵繭)鏟出,放在旁邊的蟲床上或塑料薄膜上。 深度以鏟下基本無蚯蚓和卵繭為準,然后將下面的蚯蚓糞鏟出運走,將表層糞便移回蚯蚓糞中。
六、敵情防控
經過幾年的飼養,我們發現蚯蚓的病害較少,主要是需要預防一些天敵。 例如,螻蛄對蚯蚓的危害更大。 它們先吃卵和繭,然后吃小蚯蚓。 松土收割蚯蚓后,發現必須立即殺死。 秋冬季節,野外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常有一些鳥類來吃蛋繭,還有老鼠、蛇、螞蟻等。
7 蚯蚓收獲
根據蚯蚓養殖密度和生產需要,合理安排蚯蚓的收獲。 原則上是抓大的、留小的。 收割的主要方法是用特制的帶有扁釘的鐵耙子將蚯蚓床上松散的糞便鏟出,然后用手挑出含有較多蚯蚓的糞便堆在塑料薄膜上,因為蚯蚓害怕光照 15-20 分鐘。 隨后,蚯蚓逐漸向下移動到塑料薄膜上,然后逐漸刮掉表面糞便并返回蚯蚓床。 最后剩下的就是干凈的蚯蚓。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實用。
- 上一篇: 草魚的做法有哪些?如何挑選草魚更加美味呢?
- 下一篇: 黃顙魚的養殖方法及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猜你喜歡
- 2023-11-15 手作鯉魚旗,玩出新花樣,你知道嗎?
- 2023-11-15 (釣魚學堂)鰱鳙的最佳時間是什么?如何搭配?
- 2023-11-15 釣魚小說排行榜(斗羅大陸二重生之釣魚者傳奇)
- 2023-11-15 為什么男孩節要掛鯉魚旗呢?5月5日還是德川幕府
- 2023-11-15 給新手選擇魚竿的樂趣比較大,你知道嗎?
- 2023-11-15 新一期化氏釣技訓練營又開課啦!!
- 2023-11-15 輕硬28調是什么意思是指魚竿的軟硬調性
- 2023-11-15 出海釣魚小說 (愛筆樓)天才一秒記住本站
- 2023-11-15 四海釣魚頻道這個問題的知識,你還不知道?
- 2023-11-15 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松松養水、快快樂樂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