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文字| 《望》新聞周刊記者 余雪 魏玉紅
珍奇寵物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奇妙朋友”。
外來寵物是指稀有、奇特的寵物,如蜥蜴、蛇、蜜袋鼯、狐貍、蜘蛛等。
《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飼養爬行類和嚙齒類寵物的外來寵物飼養者分別占中國寵物飼養人口的5.8%和4.5%,合計超過10%。 換句話說,每十個人養寵物,就有可能養一只外來寵物。
很多人也表達了對珍奇寵物的好奇。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寵物內容價值研究白皮書》顯示,社交平臺上珍奇寵物內容的關注度逐漸提升,占寵物內容熱度的5%至15%之間。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發現,珍奇寵物能夠滿足飼養者獨特的審美、心理偏好和發現欲望。 然而,這種新興趨勢也帶來了外來物種入侵的隱患。 法律需要進一步規范珍奇寵物交易等方面。 對珍奇寵物的認識需要更加理性和科學。
異寵經濟蓬勃發展
蜥蜴、蛇和其他動物的堅硬鱗片和多彩顏色讓一些人感到害怕。 但在喜歡它們的飼養者眼中,這是一種獨特的神秘和美麗。
預計2022年,我國寵物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雖然珍奇寵物經濟占比不高,但該細分市場的市場潛力卻不容小覷——普通寵物無可替代的滿足感,加上消費升級的推動,使得珍奇寵物經濟日益繁榮。
一方面,求異是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 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沉望舒認為,飼養珍奇寵物是人們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后,小眾群體中新興的精神滿足消費。 “在消費升級、市場細分的背景下,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豐富,這是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大多數人眼中難以親近的珍奇寵物,則符合小眾群體的心理偏好。 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朱建軍告訴記者,通常人們養寵物是為了獲得一種相互依戀感,但也有小眾群體因為外來寵物孤傲、獨立而對其產生好感。和不愉快的。 “無論你養什么樣的寵物,大多數時候你都會在寵物身上找到你需要的性格特征。這種特征可能與你自己相似,也可能是你沒有的。”朱建軍說。
一位蜥蜴飼養員告訴記者,爬行動物不像貓、狗那樣對人有深厚的感情。 他們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相反,正是這種特性讓我感到被欽佩和放松。我得到陪伴,而不是被另一個影響我心情的生物所束縛。”
此外,求異也是渴望加深知識的具體體現。 據了解,一些珍奇寵物主人會深入研究寵物的習性,享受滿足好奇心的過程。 同時,他們還將探索到的新知識付諸實踐,獲得巨大的成就感,進一步增強興趣。
視頻網站嗶哩嗶哩用戶“小吉”在視頻分享中表示,他買了一只乳黃色的壁虎(壁虎,壁虎的別稱),為了成功繁育出“百合白”,也就是一種著名的稀有品種。乳白色長著睫毛的壁虎在異國寵物圈子里。
沉望舒認為,珍奇寵物養殖可以理解為一種亞文化。 它與很多亞文化類似,是人們追求自由發展空間的體現。 保持獨特性、追求個性化滿足是文化生產的強大動力之一。 異域寵物文化還蘊含著一定的追求獨特風格和獨立個性的含義。 但珍奇寵物文化需要導向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要遵守約定的價值底線。
冒險 程碩圖/我們的雜志
生物安全困境
然而,“外來寵物”的崛起正在給生物安全帶來隱患。
據了解,有些珍奇寵物是外來物種。 例如,犀牛甲蟲和野生收割蟻等外來物種最近被海關截獲并隱藏在郵件中。 此外,2022年,全國多地報道在野外發現珍奇鱷魚雀鱔。 有些地方擔心這種外來魚類在野外環境中殺傷力極大,不惜排干湖泊進行捕撈。
外來物種傳入國內后,特別是流入野外后,由于缺乏本土天敵的控制,可能發展成為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生態災難。
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生態和經濟威脅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美國引進亞洲鯉魚、澳大利亞引進甘蔗蟾蜍,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另據估計,全球每年因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損失高達1.4萬億美元,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近5%。
2021年5月,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提到,全國已發現外來入侵物種660余種甘蔗蟾蜍,其中219種已侵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數據顯示,外來物種入侵每年可為我國造成超過2000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防治外來入侵物種是維護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來寵物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大了外來物種入侵的防控難度,也放大了生物安全風險。
專家認為,雖然每個人對于某種寵物是否算“外來物種”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判斷它是否是外來物種卻相對容易。 一旦確定為外來物種,甚至是外來入侵物種,就必須維護必要的底線。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介紹,2021年4月實施的《生物安全法》規定,未經批準引進外來物種、擅自釋放、丟棄外來物種的,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此外,刑法修正案(十一)還明確,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事拘留,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修訂后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規定,野生動物不得非法放流、丟棄從國外引進的物種。
規范珍奇寵物交易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互聯網時代方便快捷的通訊和交易,讓外來寵物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給當前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帶來巨大挑戰。
據專家介紹,大多數奇異寵物交易都是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的。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實施細則》明確規定,禁止在郵件中寄送、攜帶各種活體動物,但仍有奇寵賣家利用隱蔽手段躲避快遞公司。 審查。 一些網上奇寵店甚至在注意事項中特別提醒您“收到貨后,千萬不要在快遞員面前打開盒子”。
楊朝霞表示,長期以來,在防控外來物種入侵方面,快遞行業的責任被忽視。 隨著外來??寵物養殖的興起,快遞行業需要建立相關的外來物種檢查和防范制度。
運輸方缺乏責任只是需要填補的缺陷之一。 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現行法律體系對鱷雀鱔、巴西龜等珍奇寵物的監管主要集中在珍奇寵物的引進和放養上,對交易尤其是網絡交易的監管力度不夠。 “我們更注重源頭和末端的管理。比如源頭的引進需要有許可證,末端的放行會受到限制。但對于中間的銷售、運輸、采購等環節,立法需要得到改善。” 楊朝霞說道。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楊曉也認為,現行法律缺乏對個人買賣外來物種行為的詳細規定。 尤其是個人、運輸者、交易平臺等各方的法律責任尚未明確。
北京市冠靈律師事務所律師任占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絡交易平臺對其平臺內的珍奇寵物交易負有審查和管理等義務,平臺應對明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交易環節進行審查。法規。
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金碩表示,飼養珍稀寵物的前提是不突破法律底線,有維護生物安全的意識和行動,并在此基礎上了解寵物的性情、生長趨勢,和維護知識,并保持不斷提高它們的興趣。 。
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人類永恒的課題。 當前,我們正在努力構筑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的長城。 如何在合法范圍內飼養珍奇寵物,如何更加注重流程化管理,是珍奇寵物經濟各方需要思考的命題。 ■
- 上一篇: 豹紋陸龜分類和一些相關的相關知識,值得收藏!
- 下一篇: 發酵溫度的選擇及其控制說法錯誤的是最適溫度
猜你喜歡
- 2024-01-10 澳大利亞甘蔗蟾蜍的毒腺行為有多嚴重?
- 2024-01-10 澳大利亞為何引入102只甘蔗蟾蜍?真相是這樣的!
- 2024-01-10 澳大利亞甘蔗蟾蜍是怎么進入澳大利亞的?
- 2024-01-10 甘蔗蟾蜍 八哥1890年,一位狂熱的莎士比亞迷將60只八哥放歸紐約中央公園
- 2024-01-10 甘蔗蟾蜍 紅火蟻蹤跡最靠南侵速度無法擋住其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