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我國一般將蟾蜍稱為“蟾蜍”。 讀過金庸先生《射雕英雄傳》的人都知道,“西毒歐陽鋒”是天下最毒的蟾蜍。 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它體型巨大,而且劇毒。 與我國的蟾蜍相比,可以說是真正的“西毒”。
關于甘蔗蟾蜍
甘蔗蟾蜍是一個相對古老的物種。 它也被稱為“海洋蟾蜍”,但它并不生活在海里。 相反,它棲息在廣闊的草原和樹林中。 平均長度約15厘米,最大的可達24厘米,重達2斤多,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在野外一般可存活10-15年。 它喜歡躲在陰涼的地方休息。 因為它的皮膚很容易脫水,所以需要經常補充水分。 這就是為什么每次下雨的時候,路上都會有蟾蜍跳來跳去。
甘蔗蟾蜍的頭部呈三角形,皮膚呈褐色或棕褐色,背上有密密麻麻的深色腫塊,我們常稱其為“麻風病”。 當它們受到威脅時,背上會分泌出乳白色的液體,這是一種毒素,又稱“蟾蜍毒”。 這種毒素對人類和動物都非常有害。
1840年之前,甘蔗蟾蜍主要用來消滅田鼠。 科學家認為甘蔗蟾蜍體型巨大且劇毒。 當放置在田間時,毒素可以用來減少田鼠的繁殖。 但由于效果不佳,它們逐漸被遺忘。 。
那么為什么甘蔗蟾蜍被引入澳大利亞呢?
這一切都始于甘蔗。 早期,澳大利亞沒有甘蔗。 歐洲人在開拓市場時,從赤道幾內亞將甘蔗帶到了澳大利亞。 由于陽光充足、氣候適宜,甘蔗在澳大利亞得到了廣泛推廣。 該國出現了大片甘蔗種植區。 成熟的甘蔗主要用于制造蔗糖。 大量種植甘蔗,使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主要的蔗糖生產國和出口國。
甘蔗的含糖量不僅讓人類逐漸喜歡上了甜食,而且它也是許多害蟲的最愛,尤其是一種叫做甘蔗蠐螬的甲蟲。 該蟲對甘蔗產量有一定影響,破壞性極大。 甘蔗相繼受苦。
農民嘗試向甘蔗噴灑各種殺蟲劑和殺蟲劑,但昆蟲數量卻只增不減。 最終,大面積甘蔗根被蟲蛀,甘蔗產量銳減。 正當種植甘蔗的農民束手無策時,。
有人提到1840年放入田間消滅田鼠的甘蔗蟾蜍,雖然當時滅鼠效果不佳,但并不影響人們再次對這種丑陋的動物抱有希望。 于是從1920年開始,波多黎各嘗試將蟾蜍放入甘蔗田來消滅甲蟲。 隨著田間蟾蜍數量的不斷增加,甲蟲的數量明顯受到控制。 困擾農民多年的問題被甘蔗蟾蜍解決了,被視為甘蔗的“守護神”,甘蔗蟾蜍因此得名。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澳大利亞,于是1935年,澳大利亞從夏威夷引進了102只甘蔗蟾蜍,把它們放到甘蔗田里吃甲蟲。 進入澳大利亞的蟾蜍在這潮濕的空氣和環境下仿佛來到了“人間天堂”。 一個美麗的國家,沒有天敵,食物充足。
獨特的生長環境使得甘蔗蟾蜍在澳大利亞得以迅速繁殖。 雖然數量有所增加,但甘蔗地里的甲蟲數量卻絲毫沒有減少。 人們逐漸發現,這種笨手笨腳的甘蔗蟾蜍根本捉不住甲蟲。 甲蟲喜歡呆在甘蔗里。 在上面,蟾蜍喜歡在地上爬行,所以甲蟲不在蟾蜍的攻擊范圍之內。
但不能吃甲蟲的蟾蜍并沒有閑著。 相反,它用毒液毒害澳大利亞沒有免疫力的蛇、蜥蜴和袋鼠。 因此,它不但沒有控制住害蟲,反而把自己變成了害蟲。 如今,澳大利亞甘蔗蟾蜍的數量已達到15億只。
事實證明,甘蔗蟾蜍在捕獵甲蟲方面完全失敗。 多年以后,人們才發現,波多黎各甲蟲數量的下降與蟾蜍無關,而是與波多黎各降雨量的變化密切相關。 也就是說,蔗蟾蜍奪走了“雨神”的功勞。
那么甘蔗蟾蜍到底有多大膽呢? 令人上癮的狗狗、蟒蛇游樂設施、有毒的鱷魚!
由于甘蔗蟾蜍隨處可見,好奇的狗打開了甘蔗蟾蜍新世界的大門,成為它們的“舔狗”。 甘蔗蟾蜍的皮膚含有劇毒物質,受到威脅時會分泌毒素,其中許多成分會對動物造成傷害。 在澳大利亞,任何動物舔了甘蔗蟾蜍都會產生幻覺甘蔗蟾蜍,因此蟾蜍可以說是一種行走的致幻劑。
狗舔了甘蔗蟾蜍后,就沉迷于幸福而無法自拔。 就像人吸毒一樣,立刻就會出現搖頭、流口水、嘔吐等癥狀。 嚴重時還會引起肌肉抽搐、心跳不規律等。 為了解決狗狗中毒的問題,澳大利亞當地寵物醫院推出了狗狗“排毒”服務。
醫院里,“吸毒成癮”的狗狗不計其數。 為了防止此類事情再次發生,許多狗狗被強行關在室內。 寵物治療師還會用芥末將蟾蜍涂抹在蟾蜍身上,以防止狗狗毒癮復發。 當狗再次舔蟾蜍時,它們會受到芥末的刺激。 這種方法可以讓狗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主意,重新變成狗。
不僅狗“陷入幻境”,蟒蛇也不斷受到甘蔗蟾蜍的欺負。 它們憑借著劇毒的身體,肆無忌憚地挑釁巨蟒,結伴騎在巨蟒身上。 然而,蟒蛇只能原地不動,讓甘蔗蟾蜍控制它們。 玩著玩著,如果忍不住吃了甘蔗蟾蜍,不到15分鐘就會中毒而死。
當然,鱷魚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 面對甘蔗蟾蜍,兇猛的鱷魚也有些無奈。 他們不敢接近或吃掉它們。 他們只能看著肥肉在自己面前跳躍。 因此,甘蔗蟾蜍所到之處,動物數量就會銳減,大部分會因誤食中毒而死亡。
目前,澳大利亞人民也使用了各種奇怪的方法來消滅甘蔗蟾蜍。 有人認為,在蟾蜍經常出現的地方應該投放一些農藥,“以毒攻毒”,將其消滅。 還有人認為,如果在路邊看到蟾蜍,就應該直接使用高爾夫球。 人們反對用棍棒打死它們,因為這種做法很容易傷害其他動物,所以沒有被采用。
生物“入侵”的案例不勝枚舉。 如果在推出之前就能夠權衡利弊,也許就不會發生今天的悲劇。
- 上一篇: 2015邵陽市邵東縣事業單位招聘241名工作人員公告
- 下一篇: 目魚的魚鱗嗎?如何去腥才是關鍵!
猜你喜歡
- 2024-01-10 澳大利亞甘蔗蟾蜍是怎么進入澳大利亞的?
- 2024-01-10 甘蔗蟾蜍 八哥1890年,一位狂熱的莎士比亞迷將60只八哥放歸紐約中央公園
- 2024-01-10 甘蔗蟾蜍 紅火蟻蹤跡最靠南侵速度無法擋住其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