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煎三文魚。李媛 攝
早坂先生告訴我們,在美食方面,田中首相最喜歡吃家鄉菜——“咸三文魚頭蘿卜燉”。 這種菜原本是日本北部人們冬季餐桌上的傳統家常燉菜。 它根本不被認為是優雅的。 早坂告訴我們,田中首相從小就喜歡吃這個。 難怪田中首相出生在靠近日本海、冬天多雪的新瀉縣。 他出身卑微。 他的父親賣牛和馬。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 小時候,他習慣吃“咸三文魚頭蘿卜燉”之類的東西。 這么簡單的飯菜。 我們立即向國家通報了這一情況。 這也不難理解,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坐在一起,端起碗,吃著剛剛收獲的香噴噴的新瀉“越光”大米,配上熱氣騰騰的咸米飯,用白蘿卜燉著。 三文魚頭確實是農民的美味佳肴,也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備品。 去日本當記者后,我發現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人們都喜歡吃三文魚。
說起三文魚,我就想起小時候在祖國東北吃的三文魚。 這種魚的形狀與現在人們喜歡吃的“三文魚”相似。 許多人將它們混淆并且無法區分它們。 但它們不是同一種魚。
建國前,我住在大連時,老百姓把“三文魚”稱為“三文魚”(也寫為“瑪哈”)。 它的學名是“鮭魚”。 當時我只知道這種魚是從黑龍江等寒冷的地方運來的。 價格比較昂貴,普通人買不起,也不敢在意。 牙節期間唯一能偶爾吃到的就是腌制的“三文魚”。 至于“新鮮”三文魚到底是什么樣子,我從來沒有見過。
三文魚炒。 張濤 攝(新華社)
三文魚,屬于太平洋鮭魚屬的鮭魚種,背部呈黑灰色或黃綠色,腹部呈銀白色。 魚的種類很多,有白鮭、紅鮭、銀鮭等,它們的習性也很有趣。 鮭魚,即鮭魚之王,出生于河流,生長于大海,然后回到河流(母親河)產卵。 鮭魚通常生活在太平洋寒流中,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和北冰洋。 產卵期間,它們結成群,向河上游游。 當靠近產卵區時,雌雄鮭魚自然結成一對,直至到達上游水深約50厘米的礫石區。 在雄性鮭魚的掩護下,雌性產下2500至3000個卵,雄性在卵上釋放精子。 每個卵直徑約7毫米,幼蟲在兩個月后孵化出來。 幼魚完全依靠腹部的蛋黃獲取營養。 大約兩個月后,蛋黃就耗盡了。 當身體達到4厘米時,它就會游向大海。 起初,他們住在沿海地區。 當它們的身體長到10厘米左右時,就會游到海洋中以浮游生物、小沙丁魚、魷魚等為食。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馬哈魚,海洋中的鮭魚大多背部呈黑灰色,腹部呈銀白色。 。 然而,在繁殖期間,它們會變成淺紅色或橙色條紋和深黑色斑紋。 雄魚的下巴會有明顯的鉤狀。 形狀。 雌魚產卵后,渾身是傷,不久就死了。 雄魚只能再活一周。
現在北京市場上常見的三文魚,屬于三文魚屬。 雖然它與鮭魚關系密切,但兩者不應混淆。 除太平洋北部外,鮭魚還分布于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身體呈銀灰色,肉呈粉紅色。 有挪威三文魚、美國三文魚等品種。 最正宗的挪威三文魚主要是大西洋三文魚; 芬蘭鮭魚主要是大型紅肉虹鱒魚; 美國鮭魚主要是阿拉斯加鮭魚中的狗鮭魚。 我國進口的挪威、芬蘭三文魚100%是人工飼養的。 由于野生大西洋三文魚含有寄生蟲(海洋寄生蟲,或稱異尖線蟲),政府規定出口三文魚必須有人工養殖許可證,芬蘭專門從事養殖。 出售大型雌性虹鱒魚。 據說,這些養殖三文魚必須喂蝦青素(也叫蝦青素,有天然的和合成的兩種,天然的很貴,合成的對人體有害)才可以放到魚缸里。市場上,這使得肉色呈現出非常漂亮的橙紅色。 。 因此,肉色較紅、較亮的三文魚并不一定說明其品質良好,而更有可能是人工養殖的??。 但據說,近年來,美國、日本以及我國一些地方(如青島)都有人工養殖三文魚。 由于寄生蟲得到控制,因此也可以生吃。 我國進口的“阿拉斯加三文魚”應該就是這種。 北歐也利用養殖的阿拉斯加鮭魚來擴大鮭魚市場,主要供應日本餐廳的生魚片和壽司。
大西洋三文魚。 新華社于方平 攝
生吃三文魚的歷史并不是很長,也就是近三十、四十年。 挪威人發現日本人愛吃生魚片,但不吃生三文魚,因為三文魚有寄生蟲。 因此,他們用挪威干凈的海水在日本電視上投放廣告,暗示挪威三文魚無毒,可以生吃。 與金槍魚和鯛魚相比,挪威三文魚的價格更有優勢,因此日本人也開始吃生三文魚。 但據我觀察,日本人普遍已經很長時間不吃三文魚刺身了。 相反,中國人非常喜歡吃它。
三文魚現在是北京的熱門食品,在魚市場隨時都可以買到。 不僅如此,有些餐廳以三文魚為主要食材制作的菜肴真是創意十足,你想要的都有。 什么三文魚塊,三文魚片,三文魚片,三文魚片,三文魚肚,三文魚刺身,三文魚壽司,還有熏三文魚,香草三文魚,橙汁三文魚,芥末三文魚,咖喱三文魚,煎三文魚,番茄三文魚,甚至鮭魚? 釀餃子、三文魚拌蔬菜沙拉等等,這一切都堪稱“時尚”食品。
李源 攝
“三文魚”這個詞在中國流行起來大概是在改革開放之后。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從北歐進口的大西洋鮭魚,即三文魚,是改革開放后才出現在中國餐桌上的新魚類。 顯然,鮭魚是英文單詞“鮭魚”的音譯。 據說“三文魚”被廣東人稱為“三文魚”,又或許是海外華人的洋涇浜英語。
然而,有一件麻煩的事情。 即三文魚和三文魚都屬于鮭魚種,英文統稱為“三文魚”。 日本人自明治時期以來,尤其是戰后就有大量吸收外來詞的習慣。 常常用外來詞指代一些外來的事物或物品,而用母語則稱呼傳統的事物或物品。 例如,西方舞蹈被稱為“ダンsu=dance”,而日本舞蹈則被稱為“Buyu”; 進口腰帶稱為“ベルト=腰帶”,傳統腰帶稱為“obi=おび(obi)”。 據我觀察,日本人仍然把用傳統工藝制作的“三文魚”菜肴稱為“さけ(sake)”或“しゃけ(syake)”,而西式的“三文魚”菜肴則稱為“”。 據我所知,鮭魚在日本被稱為“サーモン”,那是二戰后的事了。
對此,日本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作家帶著妻子到酒店的西餐廳吃飯。 菜單都是用英語和法語寫的(雖然有日語發音)。 這一次,很難擊垮夫人了。 后來,作者寫道:“我的老太太不擅長讀外國菜的名字,不知道它們是什么。即使我問服務員,他的解釋也是外國的,沒有抓住要點。所以,‘都”他指著菜名說:“我要這個!”出來的是“黃油煎三文魚”。我妻子冷笑說:“寫得很做作。” 這不是我在家經常做的嗎?三文魚?’”有人說,在日語中,外來詞有時會起到非常規的作用,甚至給人一種“權威”、“威嚴”的感覺。 日本作家還認為,用外來詞讓人覺得這是一道很棒的菜,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棒。 在日本使用外來詞會給人一種先進、非凡的錯覺。
無論是三文魚還是三文魚,確實都是世界上稀有的魚類。 它們鱗少刺少,肉色橙紅,肉質細嫩鮮美,口感滑爽,深受人們喜愛。 雖然它很有價值,但中文的“鮭魚”一詞在使用漢字的日本人眼中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誤解,認為它是一種“不值錢”或“一文不值”的魚。 因為在日語中,“無價值”或“無價值”的東西被稱為“一文不值”。 比如“文學三本雜志”——無價值的雜志、無趣的雜志; 《文學小說三》——低級小說; “三文士”——無聊的文人等。 日本人將“三文”一詞與“無價值”、“低級”聯系在一起。 唉!
中日兩國自古以來共有漢字,這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相同的漢字、相同的單詞在兩國有時具有不同的含義。 我們只能承認這是文化差異,沒有其他辦法。 奈何,奈何? ! 于是,有人把“三文魚”寫成“三文魚”或者“三文魚”,但隨后大家又不知道它到底是一種什么魚呢? 我還以為是新物種呢其實它就是“三文魚”,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劉德友,文化部原副部長)
制作人/評審:劉志奇/王悅
猜你喜歡
- 2024-01-01 大馬哈魚 在我國,有這么一個鎮子被傳只有男人在這里生活
- 2024-01-01 關于大馬哈魚的保護研究,你了解多少?
- 2023-12-29 大馬哈魚群體聚集洄游期的魚子醬
- 2023-12-29 大馬哈魚 中俄兩大界江全線進入為期20天禁漁期
- 2023-12-29 大馬哈魚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大馬魚營養價值
- 2023-12-29 大馬哈魚和三文魚的區別,你知道幾個?
- 2023-12-29 大馬哈魚的衰落與俄羅斯的邊界有關嗎?
- 2023-12-22 “大馬哈魚之鄉”未必可信嗎?
- 2015-03-29 《路亞釣魚視頻》亞大馬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