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釣
一、意思論述
過江之鯽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竹溪生日二首》,意思是多而紛亂,源于鯽魚有“擇食而居,群集而行”的習性,常用來比喻某種時興的事物非常多,例如“國慶節期間,各地旅游之風高漲,游人如同過江之鯽”。
二、近反義詞
1、近義詞:蜂擁而至、趨之若鶩、炙手可熱、賓座常滿等。
2、反義詞:寥寥無幾、鳳毛麟角、屈指可數、九牛一毛等。
三、成語出處
過江之鯽出自《竹溪生日二首》,原文“試把過江人物數,溪翁之外更誰哉。不爭百草群芳長,寧殿千花萬卉開。周廟瑟曾三嘆詠,舜廊琴亦載賡來。老人高唱兒童和,眼見蟠桃熟幾回。”。
四、成語典故
永嘉元年(307年)八王之亂后,司馬睿聽從王導建議遷鎮到建康。南遷后,王導以“鎮之以靜,群情自安”政策穩定政權,藉由當地名士顧榮、賀偱為引,進而獲得吳姓世族的擁護。
東晉建立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紛紛衣冠南渡,前往健康的名士像成群活動的鯽魚一樣不可勝數,在王導號召下共同支持司馬睿,使得江南諸州次第歸附,最終東晉得以偏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