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釣
一、病因
魚鰭上有白點一般是白點病,白點病是由小瓜蟲引發的寄生蟲病,別稱小瓜蟲病,小瓜蟲是凹口科、小瓜蟲屬原生動物,體呈球形,全身披有纖毛,直徑約0.8毫米,主要寄生在魚類的皮膚、鰭、鰓、頭、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點狀,肉眼可見,嚴重時魚體渾身可見小白點。
二、癥狀
白點病的癥狀分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初期病魚常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的病原體,但往往徒勞無功;中期病魚體表、鰭和鰓上可見小白點,魚體消瘦,很少活動,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后期病魚體表像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死亡率高達60~90%。
三、流行
白點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好發于早春、深秋、冬季等水溫偏低的季節,14~25℃是小瓜蟲繁殖的最適宜溫度,水溫低于10℃或高于28℃時小瓜蟲逐漸死亡,在長江流域主要流行于4~6月,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60~70%,嚴重時可達80~90%甚至全軍覆沒,爆發時只需2~3天就可遍及全池。
四、治療
1、物理治療:白點病最安全的治療方法是提高水溫,原因是小瓜蟲不耐高溫,水溫28℃時會停止發育,水溫30℃時很快會死亡,病情不嚴重時將水溫升高到30℃就能消滅小瓜蟲。
2、藥物治療:白點病嚴重時要用藥物治療,可用5%鹽水浸泡數天,或2ppm的甲基藍溶液浸泡6小時,或2ppm的硝酸亞汞藥液浸泡30分鐘,或50~70ppm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鐘。
五、預防
1、保持水質:不用來歷不明的水源,用自來水養觀賞魚要暴曬或靜置2~3天后再使用。
2、加強管理:飼料投喂要少且精,不能長期投喂一種飼料,要科學搭配以增強抗病力。
3、經常換水:及時撈出魚缸中的殘留物,定期用高錳酸鉀等消毒劑給魚缸、魚只消毒。
4、管控水溫:保持適當的水溫,越冬魚要提早轉入溫室,避免在水溫低時捕撈、搬運。
猜你喜歡
- 2024-01-10 鳳尾魚怎么養不會死?
- 2024-01-10 螻蛄蝦是什么蝦?
- 2024-01-10 釣泥鰍犯法嗎?
- 2024-01-10 鳊魚有刺嗎?
- 2024-01-10 埃及塘鲺是什么魚?
- 2024-01-10 大王烏賊的天敵是什么?
- 2024-01-10 黃尾魚學名叫什么?
- 2024-01-10 黃油蟹是什么蟹種?
- 2024-01-10 一畝可以養殖多少黑魚?
- 2024-01-10 狗魚一年能長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