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泥鰍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它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礦物質元素。 具有溫補脾胃、祛濕、益氣、固精血的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療和藥用價值。 養殖泥鰍投資小,見效快。 本期湖北農菊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您整理了一套泥鰍養殖技術,希望能夠幫助農民致富。
喂食前準備:
建設苗池養泥鰍苗可采用水泥池或土池,但水源必須充足、無污染,光照必須良好,池塘保水能力強,不滲漏,池水必須干凈。完全排干。 每個苗池面積一般為40~60平方米,池深70~80厘米。 池塘中心或排水區設有魚坑。 魚苗入池前15天,排凈池水,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12公斤進行池塘消毒,并在陽光下暴曬4~5天。 然后注入新的過濾水,水位高20厘米左右,并施少量腐熟的糞便。 待藥物毒性消失、池水變成棕色或綠色時才能放苗。 育苗密度為半流水育苗,每畝地育苗15萬~20萬株; 靜水養殖,每畝苗10萬至15萬株。
在清除淤泥之前,應先將使用多年的池塘暴露在陽光下。 陽光照射非常重要。 一般泥鰍苗入池前必須曝曬30天。 將池底曬干成龜背狀,消滅池內微生物。 由于大量糞便和剩余飼料堆積在池塘底部,底部淤泥成為病原微生物的棲息地。 泥鰍還有鉆泥的習性,喜歡在池底活動。 因此,泥鰍苗入池前,必須清除底部淤泥。 用鏟子從底部挖出40厘米的淤泥,收集在一起,然后用推車將其推離池塘進行處置。
消毒管理 生石灰能消滅多種病原菌和有害生物。 放苗前一周左右可用生石灰對泥鰍池進行消毒。 生石灰溶于水后,變成強堿性溶液,能殺死池塘中殘留的雜魚、昆蟲、水蛭、泥苔、水藻和一些較弱的水生植物,并能殺滅寄生蟲和病原菌。 等等,所以殺菌效果特別好。 每畝可用生石灰1000公斤,直接倒入池底。 潑完后加入新水,一周后即可將泥鰍苗入池。
高溫時期的注意事項
為保證泥鰍能夠健康度過夏季,高溫季節養殖戶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做好降溫工作。 泥鰍生長繁殖最適宜的水溫為21℃至28℃。 夏季陽光暴曬,很容易引起泥鰍中暑。 池塘周圍可種植南瓜、絲瓜、葡萄等攀緣植物,或用稻草棚遮蔭。 泥鰍池表面也可放置適當的漂浮植物,如水葫蘆、睡蓮、浮萍等,提供遮蔭作用(但面積不宜超過池塘的1/2)。 3)還可以改變水溫來調節溫度,即盛夏時將池水位提高到25~30厘米,并更換池內表面水,以平衡池水溫度。 如果可能的話,您可以全天使用微流水來降溫,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二是要注意餌料的質量。 餌料一定要新鮮,避免投喂變質或酸敗的飼料,防止泥鰍食后患胃腸道疾病。 夏季泥鰍生長速度快,要盡可能多投喂動物蛋白餌料,如螺肉、鮮蚯蚓、蠅蛆等,并將平時的投喂時間由每天一次改為每天兩次,最好在上午9點前下午6點以后天氣涼爽時喂食,喂量以泥鰍當天能吃完為宜。 剩余餌料應及時撈出,防止污染池水。
三是控制泥鰍池水質。 夏季泥鰍池塘水質以pH值7~8為宜,若水質長期呈酸性,可向池塘內倒入生石灰水進行調節。
四是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夏季泥鰍發病率最高,特別是爛鰓病、水霉病、腸炎等。 您可以經常使用漂白粉溶液并將其撒遍整個池塘; 也可將韭菜、大蒜搗碎,加入精料中飼喂; 每畝可用生石灰12.5至15公斤,溶入水中,然后全池潑灑。 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每天添加到飼料中。 飼喂一次,連續飼喂3天。
五是防止泥鰍四處漂浮。 在正常飼養情況下,如果出現一般性的浮頭,說明放養密集,攝食量大,泥鰍生長旺盛。 但若天氣陰沉、陰雨,水質嚴重惡化,水面出現氣泡等,或巡塘時發現泥鰍驚跳、聚集在水面、亂游等情況早上和晚上,這表明缺氧嚴重,必須迅速處理。 對于輕度浮頭,只需立即注入淡水,增加氧合,但不要在傍晚注入水,以免引起上下水層對流,加重浮頭。 深色浮頭多發生在夏季和初秋。 由于癥狀輕微,不易被發現。 如果不及時注水防治,很容易發生池塘淹水死亡的情況。 天氣、水質突變引起的浮頭,可以通過減少餌料用量,及時撈出餌料殘渣,盡快注入新水來解決。
繁殖期管理措施
人工飼養泥鰍的關鍵是繁殖。 泥鰍自然產卵期較長,一般為每年4月至8月,5月下旬至6月下旬。 當水溫達到20℃~25℃時,是產卵高峰期。 養殖用的親代泥鰍應選擇2齡以上、成熟度好、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泥鰍。 母泥鰍最好選擇體長15厘米以上、體重20克以上、腹部肥大、胸鰭寬、前端圓的個體; 雄泥鰍選擇身長、體重略小于雌泥鰍、胸鰭窄、前端尖的個體。
考慮到氣候環境等條件,可采用人工授精進行繁殖。 如果卵從雌泥鰍腹部流出,精液從雄泥鰍腹部流出,就可以進行人工授精了。 您可以將擠好的雞蛋和精液混合在搪瓷盆中,加水,然后打2個雞蛋并輕輕攪拌1至2分鐘,使它們進入正常的孵化階段。 一般泥鰍苗2天左右即可孵化。 泥鰍苗孵化后,水中的卵就成為它們的食物。 這樣,泥鰍苗的成活率極高。 自然孵化的泥鰍苗不活躍,會利用頭上的吸附器將自己附著在魚窩上,從腹部的卵黃囊中吸收營養。 3~4天后,卵黃吸收完畢,泥鰍魚苗開始活動、進食。 然后才能將魚苗從孵化池或孵化器移至苗種池進行飼養。
泥鰍魚苗管理:魚苗入池后要經常追肥,以保持水質并為泥鰍苗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同時投喂餌料。 入池后7天內,每10萬尾魚苗每天投喂熟蛋黃1個。 喂食時,先將煮熟的蛋黃用雙層紗布包好,壓碎放入盛有清水的盆中,均勻撒入池中。 7天后可喂水蚤、蠶蛹粉、魚粉、碎動物內臟等。 當水溫20℃~25℃時,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為魚苗總重的3%~5%。 建議喂后2小時內吃完。 繁殖期間,應防止其他魚類、蛙類和水生昆蟲進入魚苗池。
分池管理 當泥鰍苗長到3~4厘米時,應及時分池,以降低密度,加速生長。 分池操作與家魚夏季花苗的操作類似。 魚苗先用夏花網捕撈,放入捆箱內進行集中訓練。 拉網捕魚苗時,注意速度緩慢,操作小心,防止傷及魚苗。 魚苗通過拉網進行訓練,然后運送到其他準備好的池塘進行繁殖。 分池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0~200只。 分池放養前,鋪20~25厘米肥泥,施足底肥(牛、豬、雞、鴨糞均可)。 藻類和水應該生長在水面上。 漂浮荷花等水生植物,或利用樹枝、草等遮蔭。 飼養密度為每畝地10萬至20萬只。 放養后開始飼喂。 前期喂蛋黃、豆粕、烤蚯蚓等,后期喂配合飼料。 投喂量初期應占苗木總重的2%~5%,以后增至10%,每天早、下午各投喂一次。 養殖3個月后,當泥鰍體長15-16厘米時,即可作為成魚養殖或投放市場。
巧用鹽防治疫病
實踐經驗證明,巧妙用鹽對泥鰍的防病治病有良好的效果。
泥鰍苗消毒。 泥鰍苗放入池塘前,先用1%~3%的食鹽溶液浸泡5~10分鐘。 這樣可以殺死泥鰍表面的細菌、毛蟲、管蟲等。 對水霉也有一定的作用。 ,這種消毒方法既安全又便宜。
氣泡病防治:放苗期水體稀薄、早春氣溫升高、高溫季節太陽輻射、水體有機物含量過高等都會引起泥鰍氣泡病的發生。 。 此時應對水體稀薄的塘口施肥,更換1/3塘水,并注入淡水。 然后,每畝將鹽4~5公斤溶入水中,倒入全池。 使用2至3天即可解決問題。
在調節代謝的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鹽可以治療腸脹氣泥鰍有寄生蟲嗎,因為鹽中所含的鈉和氯是維持細胞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離子。 適量攝入鹽對于維持體內酸堿平衡至關重要,并且有利于消化。 它對腸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加強胃腸蠕動,促進胃腸道的消化功能。
調節水質:夏季氣溫高,水中有機物含量高,各種病原菌繁殖更快、更豐富。 水質變化導致泥鰍爛鰓、紅皮、爛身、爛皮等嚴重癥狀。 此時使用食鹽加硫氟沙星治療上述疾病更為有效。
減少氨氮。 夏季高溫導致水質惡化。 氨氮、亞硝酸鹽含量不斷升高,不僅直接危害泥鰍,還會誘發其他病害的發生。 如果亞硝酸鹽超標,可按每畝5~7個的比例溶解食鹽。 全池噴灑公斤級融水,可緩解泥鰍亞硝酸鹽中毒。
- 上一篇: (釣魚技巧)鯽魚餌料配方及制作方法,你值得擁有!
- 下一篇: 涼拌醋和蘋果一樣用嗎?夏季吃醋最好?
猜你喜歡
- 2024-01-11 泥鰍有寄生蟲嗎,有毒嗎
- 2024-01-11 泥鰍有寄生蟲嗎,有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