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去青龍水庫,大體方向是從主城區往遠城區方向。 公共交通路線包括地鐵和公交車。 地鐵7號線紙坊街站下車。 然后可以騎自行車沿青龍路向南行駛。 10分鐘就可以看到路邊水庫的輪廓。 如果坐公交車,青龍路就有公交車站,直接下車即可。 對于喜歡自駕的朋友,可以沿著城市三環到文化大道一直向南行駛。 經過城市四環后,車流量相對減少,路況優越,體驗更加自由。
場地地塊上,青龍水庫與青龍路縱橫交錯,周圍環繞著青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營造出充滿生態氛圍的環境。 沿著青龍路行走,可以看到路邊與水庫交匯的人行通道上已建有欄桿。 線性元素隨處可見。 在一側廣闊的水面映襯下,視野開闊、引人注目。 沿著水庫欄桿走下去,還有一條東西向的小路橫貫而過,與青龍路垂直相連,形成一個小轉彎。 不過,這條路并不是刻意修建的,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改建的。 環顧整個水庫的布局,可以看到庫面高,對面地勢低。 道路已經擴建,實際上是水庫大壩的一部分。
沿著堤壩往上走,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青龍水庫的輪廓。 南面對面是水庫水面,寬闊。 雖然與普通水庫相比較小,但目測仍有幾個足球場那么大。 水庫的水質有點富含氧化,角落里有綠藻,中間水面有波紋,還有幾臺抽水設備。 據推測,它可以增加氧合并改善水質。 再走幾步,就能清晰地看到水上的亭臺樓閣。 這可能是所有水庫的標準特征。 它具有點綴作用,也是水利設備之一。 冬天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偶爾能看到居民走過,推著自行車武漢水庫釣魚地點,從小路走來,再走進對面的小區,感覺就像回家一樣熟悉。
與水庫水面面積相比,北堤外有一片低洼地帶,或許用生活耕作區來形容更為恰當。 附近,可以沿著路堤的斜坡走下去。 坡度和高度都在三四米左右。 當你走到底部時,你看到的只是行道樹。 它們種植時間較長,遮蔭茂密。 樹蔭外,是劃分成區塊的菜園。 里面的水果和蔬菜都是人工種植的,品種繁多。 即使冬天來了,仍有蘿卜、白菜等綠葉蔬菜。 挑了一擔水,耕了一塊地,土壤肥沃,耕種維護的居民準時過來,看著那塊地,欣喜若狂。 要知道,相應的果蔬種植區在城市里已經不常見了。 能夠保住這片土地,實在是太難得了。
走回水庫堤岸,向西走到水庫的另一邊,那里有一個新建的社區。 超高層建筑,墻壁和行道樹,新的繪畫風格和濾鏡,一切都很和諧。 從布局上看,一側是社區生活區,另一側是青龍水庫,顯得頗為突兀。 據當地居民朋友介紹,該水庫形成較早,但已廢棄已久。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規劃了公園、道路、居住區等綠地,水庫面貌煥然一新。 住在水庫旁邊,看到一汪清澈的水點綴著這座城市,令人賞心悅目。
回到小區的路上,又看到了水庫,青龍山下,清澈明亮。 這里的人行通道也用欄桿與水庫邊緣隔開。 周圍設置了停車位和共享單車停放區,并劃出了明亮的白線。 直到走進這條路,我才發現,在這個現代化的高層小區外面有一條歡樂巷,那里有一個很大的私人住宅小區。 這也讓我們認為,水庫大壩正下方的水果和蔬菜種植區很可能是這些居民的專屬。 住在遙遠城市的郊外,有熟悉的房屋和耕地。 能得到這樣待遇的人,在城里也屈指可數。
至于青龍水庫,外地人走到這里,看到的都是一片水域,周圍還有植被和民居星羅棋布。 不過,如果你是當地原住民,顯然會更加珍惜土地和耕種的果蔬種植區。 它們比熙熙攘攘的街道更能喚起簡單的情感。 青龍水庫是一個天然水體和淺水地標。 它駐扎在城市的郊區,與生活區融為一體,更顯得彌足珍貴。
- 上一篇: 釣魚王霸王5.4m為5.5H,大物竿來作釣
- 下一篇: 魚缸水質渾濁的原因有哪些?怎么辦?對癥下藥
猜你喜歡
- 2024-03-07 武漢水庫釣魚地點 凌晨4點起床、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