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
釣魚是一項老少皆宜的活動。 它不僅在我國民間流行,在國外也流行多年。 但由于各國文化、風俗習慣的差異,各地的釣魚習慣也有所不同。 來看看各國都有哪些有趣的釣法吧!
丹麥和新西蘭人用尺子釣魚
丹麥位于北歐,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 它是一個半島國家。 由于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鮮資源,是世界四大漁業國之一。 在丹麥,人們去海邊釣魚時,除了常用的釣魚工具外,工具包里還會放一把尺子。 原因是丹麥政府頒布法令,禁止捕撈任何長度小于22厘米的魚類。
在被譽為“釣魚天堂”的新西蘭,人們垂釣海魚時也需要帶上尺子。 由于受保護魚類都有不同的尺寸規定,尺寸過小的魚在捕獲后必須放回水中,否則將被處以重罰。
德國釣魚膠帶書
在德國,任何想釣魚的人都必須去夜校學習三個月。 學習期結束后,他們必須通過官方組織的考試——在 60 個有關釣魚的問題中回答 40 到 50 個正確答案后。 ,可以獲得有效期為5年的釣魚許可證。 許可證上有申請人的照片和政府印章,以及捕撈規定。 只有拿著這本小紅書才能從事釣魚活動,否則會受到懲罰。 不過,對于外交官和外國游釣者來說,網是敞開的,不需要帶書,但也必須注意釣大釣小。
日本人用剪刀釣魚
日本是世界漁業大國,全國釣魚愛好者超過3100萬。 日本人釣魚時很少把魚鉤從魚嘴里取下來。 這是為了防止它們的手不小心被魚鉤割傷或被鋒利的魚鰭刺傷,尤其是被身上有刺的毒魚刺傷。 另外,從魚嘴里收回魚鉤不僅麻煩,而且還耽誤釣魚時間。 因此,他們一釣到魚,就用剪刀剪掉魚頭。 日本人做事一向講究安全與效率,釣魚也不例外。
韓國人用爐子釣魚
韓國濟州島海岸海闊水深,魚類多,岸邊建有長長的防波堤,是釣魚的好地方。 每當夕陽西下,就會有很多帶著家人的釣魚者。 丈夫忙著用竿釣魚,妻子和孩子則找了一塊平坦的地方鋪上塑料布,支起特制的小爐子,等待魚被煮熟。 釣魚者通常在5分鐘左右就能釣到魚。 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煮熟的鮮魚,帶來的食物,喝著啤酒或飲料。 這是不言而喻的舒適。
印第安人用風箏釣魚
風箏釣魚是由印度東南部港口城市馬德拉斯當地漁民發明的。 風箏釣魚的最大優點是,風箏可以把魚線帶到數百米外,而岸上的拋鉤高手只能將魚線拋到幾十米外。 其原理是風箏將附有餌料和浮子的魚線發送到數百米外的水面上。
魚線會隨著風箏的起落而在水中起起落落。 一旦魚上鉤,魚線就會因魚的牽引力而從風箏夾上滑落,浮漂就會漂浮在海水中。 然后漁夫拿起魚線,將魚鉤上的魚拉上岸。
美國人釣魚時戴“牌子”
“海釣之鄉”的美國人釣魚時必須佩戴“牌子”,這就是釣魚許可證。 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捕魚許可證。 使用時必須戴在外面讓別人看到。 在美國,文明捕魚已蔚然成風。 自覺遵守捕撈法規、保護魚類資源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加拿大釣魚許可證
為了保護魚類資源,加拿大政府規定65歲以下的居民必須取得捕魚許可證。 任何長度小于 15.5 厘米的魚都必須放回水中。 對于指定種類的魚,如果每次捕獲3條魚,每年將支付30加元; 如果每次釣5條魚,每年就要支付50加元。 其他魚類沒有限制。 無證釣魚,罰款500加元; 如果釣到15.5厘米以下的小魚不放回水中,將被罰款50加元。
荷蘭人釣魚時也攜帶許可證
荷蘭王國是世界上最熱愛釣魚的社區之一。 在這個人口只有1400萬的王國里,有700萬人有釣魚經驗,其中480萬是釣魚協會的會員,幾乎90%是成年男性。 因此,荷蘭有“十人九人釣魚”之稱。 荷蘭釣魚的盛行與荷蘭特殊的低洼地形和湖泊池塘眾多的地理環境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 物質生活水平和特定的文化心理也是荷蘭人熱衷于捕魚的內在原因。
荷蘭釣魚本來只是荷蘭人自發的休閑方式。 休閑文化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荷蘭經濟迅速發展。 到了20世紀80年代,漁民數量的增加和湖泊中現有的漁點造成了不平衡的局面。 釣魚者經常為爭奪釣點而發生爭執,引發糾紛。 為了調解漁業沖突,荷蘭各級社區成立了漁業協會。 這時,市政當局不得不將這種原本個人的休閑行為納入行政社會行為進行規范。 在各種管理方法中,“杠桿調整法”是最有效的。 比如,捕撈雖然不以盈利為目的,但“稅收杠桿”要求垂釣者按規定納稅。 報稅時間僅限于每月5號繳納上個月的稅款。 稅額一般為按地區等級固定的稅額; “法律杠桿”限制了捕撈的尺寸和重量。 如果捕獲的魚沒有達到規定的重量,必須放生,否則將受到法律的處罰; “行政杠桿”要求釣魚愛好者申請許可證,許可證上會注明垂釣者的姓名和地點。 該社區的釣魚區域和方向有限。 因此,荷蘭人釣魚時除了魚竿之外還必須有釣魚許可證。
中國漁民保護魚類
中國特色的魚塘承包經營制度,不由國家運營管理。 每次釣魚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魚越多,費用就越貴。 交了錢之后,就可以把盡可能多的魚都帶走,小魚不受影響。 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這樣的結果就是捕到的魚會越來越少,但是我國很多漁民在出游的時候都會帶著護魚器。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環保意識的提升,相信進步正在發生!
看完這些各種各樣的釣魚習慣,你是否覺得新鮮呢?
但你有沒有發現漁鉤,熱愛釣魚的外國人也有環保意識。 他們不僅嚴格把控捕撈許可證的渠道,還自覺測量捕到的魚,放生小魚。 這影響了你的耳朵和眼睛,他們也從小就參與文明釣魚。 概念。
很多釣友可以用眼睛來辨別魚是大還是小,是否需要放生,但如果不確定的話,下次可以嘗試帶一把尺子。
- 上一篇: 野釣鯽魚怎么打窩,釣魚怎么打窩子
- 下一篇: 路亞翹嘴用什么假餌?的最佳選擇!
猜你喜歡
- 2024-01-15 漁鉤 81歲老人手上戴戒指手指水腫消防成功取下
- 2024-01-15 漁鉤 (釣魚日記)下竿還是用平臺4.5米的刀鋒
- 2024-01-15 漁鉤 法語詞Doré的音譯,梭鱸的特征是什么?
- 2024-01-03 漁鉤 今夜大風大雨,明晨小降溫周五立夏,天氣好轉
- 2024-01-03 漁鉤 成都釣魚人公司有著二十余年的漁具經營企業
- 2024-01-03 漁鉤 百試百靈的誘魚思路,不吹不黑,魚獲再差也不至于撲空
- 2024-01-03 漁鉤 我縣申報“中國漁俗文化之鄉”進行實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