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四川扶貧典范”龔明軒。
10月中旬,宜賓市平山縣龍華古鎮已是寒氣逼人,但中耕村村民龔明軒卻在自家的魚塘里忙碌著。
龔明軒是平山縣第一個養殖火蜥蜴的專業農民。 正是通過蠑螈,他成功擺脫了貧困。 在11日舉行的四川省2018年社會扶貧推介暨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龔明軒榮獲“四川省脫貧攻堅標兵”光榮稱號。
地下室飼養大鯢
今年預計收入10萬元以上
龔明軒曾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幾乎沒有勞動力,因此一度是村里的貧困戶。
“我們剛剛釣到的這些活潑的小魚,都是大鯢的餌料。” 龔明軒帶著記者來到他家的大鯢養殖場娃娃魚養殖技術,位于他家大樓的地下室。 他用手電筒掃了一遍,發現了大鯢的蹤跡。
龔明軒告訴記者,由于大鯢怕光,黑暗的環境有利于其生長,所以200多平方米的地下養殖場幾乎全黑。 這里棲息著近800只大大小小的大鯢。 去年我家賣巨型魚的收入差不多有七萬到八萬元,今年預計會再翻一番。
“這幾年,養殖之路越走越寬。” 龔明軒說,2011年的一天,他和妻子看到央視七期《致富》欄目播出的鯢魚養殖后,發現龍華鎮的水質、水溫、海拔幾乎符合電視上所說的,蠑螈繁殖所需的氣候條件等。
懷著決心,夫妻倆開始四處旅行學習技能。 同時,他們向銀行借款10萬元,建設養殖場。 他們引進了老君山的清泉,開始了他們的特色水產養殖之旅。
獲得馴化許可證
建立水產養殖合作社
因為我們是縣里第一批大鯢養殖戶,都是從零開始,遇到困難在所難免。 魚塘修不好,巨魚生病,各種問題不斷出現。 靠著脫貧致富的夢想,夫妻倆邊讀書邊實踐。 一本叫《鮭魚養殖技術》的書,反復研究、實驗。 龔明軒說,因為他向銀行借了錢搞養殖,而借的治病錢還沒有還上,他和妻子只好燒掉一切,專心養殖。
如今,龔明軒已成為鯢養殖專家。 成立“平山縣永鎮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后,獲得了省農業廳頒發的“水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 再加上龍華鎮獨特的氣候和老君山獨特的富硒山泉水,養殖場的大鯢生長得越來越好,顧客也越來越多。 銷售市場已從平山縣擴展到成都、昆明等地。
龔明軒希望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當地村民致富。
猜你喜歡
- 2024-01-03 娃娃魚養殖技術 豐縣扎實推動組織振興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高質量答卷
- 2024-01-03 娃娃魚養殖技術 擬起崗位職責來就毫無頭緒?秦皇島山海關歡樂海洋公園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