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2009年,泉州當地等福建媒體報道了一條爆炸性新聞,引起了泉州民眾的高度關注。 這則新聞的主題是全南的安海、水頭、石井、東石、內坑、灌南。 橋橋等六鎮整合及片區改造。 人們詳細分析了六鎮的地理位置、人文、歷史、經濟、人口、風土人情、產業、口音等,探討了一體化和區劃變遷對區域和泉州的影響。 隨后的幾年里,人們不斷“跟進”該計劃,討論也不斷更加激烈。
除官橋、內坑外,全南其他四個鎮都是鄭成功留下足跡的地方。 一個簡單的總結就是,
產地——石井
年輕人成長的地方——安海
成人訓練場——東勢
落葉歸根——水頭
而且,四個城鎮分別位于海灣兩側,隔海相望。
全南六鎮的地理位置與其各自的經濟地位相吻合。 安海源頭位于六鎮的中間。 是全南的經濟中心,產生了中心集聚效應。 是六鎮的政治、文化、經濟、人文等中心。 他們也是人口最多的兩個城鎮。 水頭鎮戶籍人口約14萬,安海鎮戶籍人口近13萬。 兩鎮常住人口均超過20萬。 全南6個鎮戶籍總人口超過60萬,常住人口超過100萬。 接下來,我們將一一回顧2009年和2010年的規劃藍圖,看看12年來南翼新城實現了多少目標。
1、規劃(?):根據藍圖,全南六鎮要打破行政界限,統一規劃,減少重復建設,優化資源配置。 現狀:截至2021年,除水頭石井外,全南6個鎮均已開始交通規劃。 其他鎮都沒有按照六鎮一市的方式進行銜接、規劃和定位,獨立發展,更談不上所謂的優化。 與此同時石壁水庫,水頭石井暫時僅限于交通規劃,兩鎮其他各方也在各做各的事情;
2、人口(?):從2009年、2010年計劃到2020年,全南六鎮總人口將達到數萬,目前全南六鎮常住人口已達數萬(戶籍人口)。人口超過60萬);
3、定位(?):根據此前全南六鎮“一中心、兩帶、三組團”規劃,安海源定位為南部新城核心,加強城市公共服務建設和形成所謂城市中心區域功能。 從目前來看,安海岬角的政治、城市建設、基礎設施、金融服務、教育、餐飲、娛樂等發展已經滿足了核心區城市功能的服務要求。 其中,水頭鎮除了教育,其他方面發展也超前;
4、環境(?):在整個地區缺乏整體發展規劃的情況下,不同轄區的同一地區的發展節奏完全不一致。 藍圖中的“兩區”中,大盈溪已得到統一清理,但未進行景觀整治(僅完成了一小段水頭)。 安平大橋先后建成兩個公園,依托大橋連接,打造4A級景區。 還有水頭鄭成功墓園,增加了文化中心,展示鄭成功收復臺灣前后的情景。 景區不斷管理和完善,但還沒有開發成真正的景區。 接下來是石壁水庫。 水庫至今尚未進行任何景觀改善或景點建設,但水庫閘門已進行了整修。 不過,目前只有海灣水頭地區正在建設慢行系統并改善景觀。 剩下的兩個鎮——安海和東石暫時還沒有任何動作。 可以說,這個“雙帶”規劃并沒有真正落地,還停留在規劃圖上;
5、定位(?):如上所述,全南六鎮過去12年來并沒有按照藍圖進行規劃和發展。 “三個一批”的定位規劃中,只有石井港建成國家二類港口。 現在開始建設10萬噸級泊位,而北部工業物流和東巖副中心計劃卻一直沒有實施。
從2009年的首次報道,到隨后幾年的偶爾猜測,再到2021年即將過去的今天,南翼新城的藍圖仍然只是掛在墻上的規劃圖,十二年過去了。 全南六鎮不僅未能打破劃分為兩個縣級市的行政壁壘,也未能實現縣級體制內的協調發展。 泉州叫囂多年的區改,終于讓漳州帶頭了。 如今,南翼泉南依然是大泉州的重要區域,藍圖也從南翼新城轉向戰略提升區周邊圍頭灣地區。
獨狼觀點:近10年來,區改不僅變得小菜一碟,各區甚至沒有為聯合開發做出任何保留。 既然原計劃的實施難度太大,為何不退而求其次,優先推行相對容易實施的新計劃呢? 如果全南六鎮整合有困難,可以完全整合到各自的縣級機構內,按照定位進行規劃和發展,然后為未來的銜接預留開口,形成一個隱形的南翼新城,既不受現有行政區劃的阻礙,既照顧當地的切身利益,又為未來的區劃變化做好準備。 而晉江石獅的胃口也不大,為何不先將臺商與惠安整合起來呢? 至少到目前為止,臺商和大部分惠安民眾都愿意成為泉州第一區。
上面是另一張圖。 市區改為環灣,由石獅、晉江、泉州、惠安等地區組成。 南翼新城改圍圍頭灣。 其實是有點不甘心。 畢竟金京不在范圍之內。 石井和東真正環繞著海灣。 不過這不是重點,但是這次蛋糕能做出來嗎?
猜你喜歡
- 2024-01-02 石壁水庫 紹興諸暨有很多適合老年人徒步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 2024-01-02 石壁水庫 福建向金門供水三周年紀念日均供水1.3萬噸
- 2023-12-15 石壁水庫 遠離都市繁華的路上才能看到香港的另外一個樣子
- 2023-12-15 石壁水庫 我市2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率100%
- 2023-12-15 石壁水庫 趙志濤赴潮南區督導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