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夕陽下的紅石嘴樞紐工程。蔣長虹 攝
在高聳的大別山北麓,浩浩梅山水庫下游,一座莊嚴高大的建筑拔山而起,赫然矗立。 它就是石河灌區的頭頭——紅石嘴樞紐工程。
石河灌區猶如一張縱橫交錯、相互聯系的大網,猶如“長藤長瓜”,紅石嘴樞紐工程就位于這藤蔓的根部。 1958年12月,響應“修復淮河”號召,紅石嘴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65年來,這里一直蓄水。 曾經的“苦水”,如今已成為灌溉萬公頃農田、保障千家萬戶安全的有力工具。
走進紅石嘴樞紐工程,站在進水口,可以清晰地看到,梅山水庫的水被分成三部分,流入浉河干渠,灌溉安徽285萬畝良田; 另外兩條公路流向南竿運河和老浉河,將水輸送到河南省眉山灌區。
“有了紅石嘴,下雨天我們不用擔心內澇,不下雨的時候也不用擔心稻田缺水。” 看著烈日下流水潺潺的稻田,金寨縣眉山鎮白山路橋村糧農王華鵬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王華鵬今年種植了700畝水稻,紅石嘴樞紐工程輸送的源源不斷的灌溉水讓他這樣的農民吃了“定心丸”。 2022年,紅石嘴樞紐工程實際灌溉面積351萬畝,累計灌溉農田1.69億畝,生產糧食約736億公斤,抗旱減災效益超過500億累計向安徽、河南等省供水12.15億立方米。
紅石嘴樞紐工程不僅是農民的“豐收之源”,也是兩岸居民的“定海針”。 紅石嘴樞紐工程建成65年來,經受了一次又一次干旱和洪水的考驗。 2020年,受特大暴雨影響,樞紐上游水位暴漲,溢流壩泄洪,導致溢流壩下180米道路被沖毀。 “當時,我們24小時值守,在河兩岸巡邏,全力以赴救援增援,確保沿岸居民安全。 生命財產安全。”說起當時的險情梅山水庫,紅石嘴管理處副主任李宏仍心有余悸。
為避免險情再次發生,紅石嘴樞紐泄洪通道除險加固工程于2022年實施,工程克服了大雪和前期洪水的影響。 距汛期到來僅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主體工程就完成了。 這被稱為“不可能的任務”。 “修繕加固后的紅石嘴樞紐工程,可以更好地發揮水資源優勢,為保障石河灌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巨大作用。”李宏說。
經過歲月洗禮,紅石嘴樞紐工程依然發揮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與時俱進進入了新時代。
“紅石嘴水電站項目于2010年進行了改造,新建了一座水電站。后來又搭建了紅石嘴水電站的數字孿生平臺。” 紅石嘴水電站副站長黃開明表示,數字孿生平臺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潛在問題。 可以解決問題,減少隱患風險,建立虛擬模型試驗設備,提高水電站安全性,降低運行成本,為實現樞紐工程管理現代化奠定良好基礎。
向樞紐門中央望去,劉伯承元帥題寫的“紅石嘴水利工程”金色大字閃閃發光。 經過員工們的辛勤努力,紅石嘴樞紐項目如今風景秀麗、景色迷人,成為旅游度假、避暑休閑的好去處。
猜你喜歡
- 2023-12-25 梅山水庫 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壩,壩高88.24米全長443.5米
- 2023-12-25 梅山水庫 安徽省水利廳淮河水利委員會電子交易系統辦事指南
- 2023-12-25 梅山水庫 (蒙古記憶)安徽省六安市境內有7條主要河流
- 2023-12-25 梅山水庫 連70年代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連連贊嘆中國人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