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張陽川
6298次
說起明朝皇帝的陵墓,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北京天壽山的明十三陵。
但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明朝有十六位皇帝。 為什么會有十三陵? 其中三人并未葬于天壽山。 他們就是朱元璋、朱允鸞、朱祁鈺。
朱允炆在靖難之戰后失蹤,沒有葬在天壽山,而朱祁鈺則被弟弟朱祁鎮請出了天壽山。 至于朱元璋的墳墓,就是明孝陵,因為明孝陵就在南京。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 當然,他為自己選擇的墓地是建在南京城附近的。
朱元璋死后,其孫朱允炆繼位,靖難之戰爆發。 其子朱棣篡位成功,隨后遷都北京,并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 此后,明朝的首都定在了北京,所以未來皇帝的陵墓都位于北京。
在中國歷史上,古代??皇帝的陵墓有很大一部分被盜。 不僅私人盜墓賊囂張,官方盜墓賊也不少。 然而,一些皇家陵園仍然保存完好,但數量很少。 秦始皇的陵墓從來沒有被盜過。
唐代皇陵中,只有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沒有被發掘。 清代皇陵中,只有順治皇陵尚未被發掘。
那么朱元璋的明孝陵就從來沒有被盜墓賊光顧過等等,這些墳墓都沒有被盜過。 我無奈,只能望著墳墓嘆息。
那么明孝陵遲遲沒有被發掘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孝陵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保存完好。 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明孝陵位于明朝故都南京附近。 當盜墓者光顧它時,可以很快被發現,這樣盜墓者就無法做出大動作,也不會做出什么錯事。 這么大的墓地都被盜了。
南京只是最初的首都,后來首都變成了北京。 南京并沒有成為盜墓賊的重點。 明孝陵沒有經過多次戰亂的洗禮,沒有成為官方盜墓的目標。 這使得明孝陵在明末清初的動亂時期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孝陵十分堅固,盜墓賊無法攻擊。
明孝陵始建于1381年,一直持續到永樂年間。 整個建設過程歷時20至30年,動用了10萬大軍。 建筑的規模和堅固性無法用言語或隱喻來描述。
我在明孝陵橫向鑿了一座山,然后從里面把墓地挖了出來,保證了它的堅固性,而且墓口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在中間。
這使得墓地的入口非常難找,墓地的頂部全是鵝卵石。 這些都是為了避免盜墓賊。 這種墓地只有用炸藥和重兵才能打開。 絕對沒有辦法。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清政府的保護。 在清朝,無論是為了贏得人心,還是為了真正尊重朱元璋,帶上明孝陵都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如何,清政府在保護明孝陵方面確實下了很大的功夫。 有政府保護,明孝陵不會被盜。
更何況,朱元璋生前還親自設立了衛戍部隊日本人為何不挖明孝陵,守護明孝陵。 明代已有,清代仍有守墓人。
清朝皇帝對明孝陵極為重視。 康熙帝還立了唐宋芝龍碑,表彰朱元璋的文武功績。 清朝有一個皇帝。 只有平民盜墓賊才敢想,而他們想也沒用。 畢竟他們不會大規模挖掘明孝陵。
最后一個原因只能說是明孝陵的運氣。 明孝陵并未因明末清初的戰亂而被毀。
清末甚至民國時期都沒有被盜,因為當時人們的口號幾乎都是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朱元璋的墓地只能欣賞不能破壞。
這樣,官員就不會盜墓,百姓就不會盜墓,盜賊就不會盜墓。 他們只會守護明孝陵,不會破壞它。
清朝滅亡后,各地軍閥混戰。 許多軍閥、武裝土匪通過盜墓籌集軍費。 全國各地無數墓地被盜。 不過,盜墓的軍閥以小軍閥為主。 強大的軍閥們以統一天下為目標,不想因為盜墓而影響自己的聲譽。
小軍閥的盜墓行動悄然進行。 比如孫殿英盜竊清東陵就是以演習為名進行的。 直到“演習”結束,人們才發現了孫殿英盜墓的問題。
由于明孝陵靠近南京城,軍閥絕對不會盜取明孝陵。 因此,無論哪個軍閥占領南京,都沒有人敢進攻明孝陵路。
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攻陷南京。 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犯下惡行,卻對盜墓興趣不大。 明孝陵又避免了一場災難。
新中國成立后,郭沫若想對各地帝王陵墓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 然而,郭沫若開鑿萬歷陵后,中國制定了不主動挖掘皇帝陵墓的通則,明孝陵就被保存至今。
- 上一篇: 北京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親子套票爆賣5000張!
- 下一篇: (食譜)各食譜的入手方法(我沒寫SC的)
猜你喜歡
- 2024-04-30 明孝陵地宮之謎|日本人為何不挖明孝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