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當墓碑沉浸在城市的煙火中時,那些在異鄉謀生的人也有一角的庇護所。 水泥森林的縫隙下,兩個當代“守墓人”家庭共同守護著墓碑下的“家”。
昨晚睡覺前,他跑出家門,站在院子里,面向墓碑。 兒子坐著,孫子睡著。
老李家的院子。
墳墓和家
“東、西、北、南都擠滿了人,但墓地的中心卻是空的。”
3月24日,廣州小雨轉為中雨,城市上空烏云密布。 廣州氣象臺預計,再過一天,將進入“南回歸”。
晚上11點55分,抖音賬號@優選服飾(廣州來源)更新了置頂視頻。 他拍攝的是廣州萬家服裝批發市場,全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 畫面中,萬家服裝攤位陸續關門,銀色的卷簾門被拉下,門口堆滿了貨物,店主蹲在路邊。
“這已經是第四天了……”視頻評論區有人問道,“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我們勞動人民這幾天都玩得很開心了。”
3月20日起,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階段性影響,繼廣州金馬服裝交易城、南城服裝批發市場之后,萬家服裝批發部分租戶尋求集體租金減免。
已經第四天了。 老李不明白這一點,他也沒有時間看。 時間已經快到中午下班的時間了。 他離開萬家,快步走回家。
連日來,62歲的李先生戴著“廣州街道”紅袖章,與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在萬家批發市場維持秩序。 用他的話說:疫情已經持續好幾年了,街頭工作太忙了。 我太忙了,連我的院子都沒碰一下。
再忙、再累,不都是為了這個院子嗎? 說起家里的院子,算得上是老李這幾年的生活重心了。 前年兒媳婦懷了老李的孫子,就住在這里帶孩子。 我老婆腿腳不好,院子里比較方便。 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停放這對夫婦的廢品收集車。 黃狗橙子也被拴在這個院子里。 被鎖了幾年之后,他長高了。
這也不是他家的院子。 院里經常有陌生人來,老李并不感到驚訝:有市文保單位的專家,有區街道的干部,有的自稱是記者,有的自稱是來這里做調查的。 大家來這里都是為了一件事——天河區沙河頂街65號。 這個40多平方米的院落里,隱藏著一座墳墓。
說是石碑,其實看起來也像。 碑正面自上而下鑲嵌的兩塊匾額已被拆除。 沒有了墓主的名字,石碑看起來就普通多了。
2003年,廣州開展第四次文物普查。 五年后,這塊普通石碑被列入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又過了七年,院子里豎起了一塊黑色牌子,“李是男墓”。 據考證,墓主人為1911年辛亥革命參與者、孫中山總統府秘書、孫中山紀念堂管理委員會常委李世南。
此墓建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高5米,面積5平方米。 墓地周圍有一圈平房,有房間6間,面積106平方米。 房產證上的房東是旅居國外的墓主李世南的后裔。
2017年左右,墓地地面開始整修,泥濘的地方用水泥磚鋪了。 老李找遍了大街小巷,聯系了房東,租了兩間房,搬去和妻子一起住。
自此,65號院這個從未有人居住過的院落,開始發生一些奇異的變化。
以墓地為中心,東西南北什么都齊全——距離墓碑一米就是臥室,兩張雙人床相對,房間里掛著內衣和襪子,貼著兩個孩子的字母角落里,門口放著一本折疊的小書。 餐桌上和窗臺上都有洗發水和塑料袋。 墓碑南邊一米處是灶臺和廁所。 爐子上有一個高壓鍋、一個牛奶瓶和一束蔥。 墓碑西邊一米處是別人租用的服裝倉庫。 靠墻停著一輛正在充電的電動汽車。 墻上掛著頭盔和雨傘。 角落里擠著一個小冰箱。 距離墓碑一米遠的地方,雜物較多,有洗衣機、立式風扇、各種晾衣架,還有橘子的紙板狗屋。
俯視庭院,只有中央的一小圈干凈空曠——墓碑旁的石板上,擺放著三盆綠植和一個香爐。
“這兩個包裹是剛到嗎?” “是的,我去送貨吧,你放心。” 看著墓碑旁邊的角落里一捆捆等待加工的女裝,老李幫阿軍把衣服搬進了房間。
33歲的潮汕女孩阿君一年前從老李那里轉租了東側的一間小房子,把自己的縫紉機和書架搬了進去,找到了自己的住處,送她上小學。 兒子和女兒從事縫紉生意。
阿軍一家一到,65號院就成了兩戶人家的院落。
中午時間緊張,老李就在鍋里支起爐排,打開火,把拌好的白面饅頭放進去。
看到老李回來了,睡了一上午的我興奮起來。 正當他要跳上墓碑的時候,老李從廚房走了一步,抬手就要把狗趕下去。 隔壁芒果樹的葉子又飄了進來,老李拿著掃帚,把紀念碑底部的落葉掃進簸箕里。
今天午飯時間,65號院子里飄來麥香。
李世南墓位于廣州市天河區沙河頂街65號。
老李
“房子雖破,但不怕風雨,很堅固。”
家里有墳墓很奇怪嗎? 別人問起,老李都說不奇怪。 “烈士,這就是烈士。” 我不知道誰稱他為烈士,但他也稱他為烈士。 和墓碑一起生活了五年多,他對那段歷史也隱約知道一點。 街上發了一份文化保護手冊,他翻了翻,然后就找不到了。 聽說有一個潮汕商人花了10萬多元在附近的一棟小樓里買了一套房子。 當他打開窗戶看到墓碑時,他嚇得逃跑了,說:“我連錢都不要了。” 老李給鄰居開玩笑。
李世南的孫子從美國專程來院子里祭奠。 他記不清是2015年還是2016年了。當時他在街上工作,他記得自己是和居委會、街道文化站的人一起回來的。 一群人靠著院墻站成一排。 他沒有和李世南的孫子說話。 2018年清明節期間,市領導、專家蒞臨。 后來,老李把兩個大花籃拆了,一直保留到現在。
其實我也習慣收集廢品。 1992年,他從安徽阜陽來到廣州,一直在沙河頂做垃圾回收生意。 家里五畝地,需要公糧的百分之四十。 足以維持收支平衡。 怎么能賣掉呢? 他記得當時村里留守在家的體力勞動者并不多。 不出去工作就能養家糊口嗎? 無法生存。
剛來廣州時,他住在白云區犀牛村,在沙河撿垃圾,然后騎著自行車去郊區送外賣。 六樓、七樓有冰箱、洗衣機。 塑料罐、紙殼和腐爛的金屬用繩子綁在我的肩膀上。 2、每斤3分錢,一天可以賺10.8元,夠生活了。
說實話,我決定住在這里只是為了有一個院子。
禁忌與否,不用太在意。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們住在建筑物里時,我們如何存放垃圾和汽車? 我妻子的腿和腳該怎么辦? 孩子們在哪里玩? 狗被關在哪里?
條件好不好,我并不太在意。 老李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他找到了收集廢品的方法。 后來,我漸漸熟悉了這條街。 主任跑去問老李要不要去做街頭工作。 考慮到自己年紀大了,搬不動冰箱和電視了,老李就接手了街頭工作。
時間過得真快,今年已經是上街打工的第十個年頭了。 當你上班,與很多人打交道時,你應該更加有尊嚴。 如果今天下雨,請穿雨鞋。 天氣好的話,穿黑色刻紋皮鞋。 頭發要梳理整齊,至少后腦勺的頭發不要翹起來。 黑色外套和黑色褲子,右臂上的紅色臂章要用夾子夾住。 家里來客人肯定有肉,飲料也有儲存,但有時忘記擦掉瓶蓋上積的灰塵。
疫情發生這些年,老李一直感覺街頭工作變得越來越艱難。 昨天,街道又要進行核酸檢測。 早上9點到晚上9點,老李忙著給醫護人員搭帳篷、拆帳篷、指導,還要清理場地。 街道上每家餐廳都要發放核酸碼,每家每戶都要拍攝體溫檢測和防疫照片。 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李先生必須挨家挨戶動員接種疫苗。 當然,他本人也屬于這群60多歲的人。
努力工作是一回事。 這件事沒做好,那件事沒做好,這么大年紀的人還總是被人議論,這讓他很不爽。 剛才回家的路上,我看到隔壁幾個帥哥的倉庫貨物又堆到了路上。 老李想,上次執法隊來看了卻沒有批評,也許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吧? 這次又被抓了,被罵了,真是難受。
老李又不是沒有想過退出。 他的妻子來找他,告訴他他太累了,想回家照顧孫子。 他跟著他來廣州幾十年了,并沒有像別人那樣發財。 他一無所有,還是一樣。 老李心里也知道,你想說辛苦嗎? 比我晚10年來廣州的老鄉都亂了。 我的家人還是這樣。 他們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孩子身上,最后還是身無分文。
但是,回家看孫子嗎? 成為真正的退休老人? 他知道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但他又害怕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照顧孫子,下一步怎么辦?
想起當年抗美援朝的老父親,手指被子彈打傷,成了三級傷殘。 辛苦了一輩子,現在卻是摸不著頭腦。 此外,生活是不可預測的。 說起最近發生的飛機失事事件,老李不禁感嘆道。 至少現在我還能養活自己。
老李還想再工作幾年。 至少還要三年? 工作到65歲,直到孫子可以正式進入幼兒園。 能掙啥就掙啥,一個月能掙五六千。 以前連菜都不能吃,現在每餐只有幾菜一湯。 至少我能靠自己養活自己的晚年犀牛角村,至少家里安康,至少我有一個院子給孫子住。
當你的生活穩定了,你的心就會踏實。 房子雖然又舊又破,但堅固,能經得起風吹雨打。 執法隊來了多少次要強拆? 如果要拆,出示房產證照片,任何人都不許拆。
老李一家。
阿瓊
“她告訴孩子們,他們埋葬著英雄,所以不要害怕。”
中午過后,老李蒸完了饅頭,就去上班了。 阿俊總結道,現在是一個人一只狗的時候了。
她坐在縫紉機前。 面向院子,靠著一扇小窗,窗外就是沿街的服裝包裝倉庫。 一些服裝店的老顧客會把自己需要改尺寸、改標簽的衣服拿來給她加工。 由于工廠的流水線不接受小訂單,阿俊的車標店也有一些小生意。 她希望工廠多犯錯誤,把大尺寸改成中尺寸,把中尺寸改成小尺寸。 這樣一來,像她這樣的車標店也許還有活路。
阿軍守著自己的小作坊,很少離開院子。 她不用出去,只要看身后的窗戶就可以知道行情——你聽到倉庫里的音樂了嗎? 還有人跟著唱,說明生意有困難了。 當我們忙碌的時候,那些倉庫里的磁帶會發出很大的噪音。 還在唱歌嗎? 當人們忙到連廁所都去不了的時候,這很好。 現在,半個小時過去了,沒有了膠帶被拉動的聲音,也沒有了卡車車輪在路面上拉動貨物的聲音。 你看,現在什么都沒有了。
最近的日子很慘淡。 沙河多個批發市場已停止交易。 市場沒有生意,阿俊就沒有生意。 杭州、上海等地受疫情影響,物流受阻。 就算再開放,大家也會一下子氣喘吁吁。 即使我們想消費,我們也沒有錢! 三年了。
關于房租的事情,阿軍最近一直想和老李談談。 她算了一下,她和兒子女兒不吃不喝,房子每個月就要2100元,所以她每天還要掙70元來交房租。 前天是45元,昨天是50元。 阿俊也慌了。 如果再這樣下去,生活就很難了。
事實上,當她一年前決定搬進來時,她并非沒有擔憂。 她擔心自己交不起房租,院子里的墓碑也嚇到了兩個孩子。 但當時她不得不來:因為她帶著孩子干活,店里的領班很不喜歡她,每天不停地罵她“死孩子,死孩子”十幾次。 阿瓊最終決定帶著孩子們離開,搬進這個大院。 她告訴孩子們,這里埋葬著英雄,所以不要害怕。 我也告訴自己,每天一睜眼就應該努力工作,找到工作。 只要我努力工作,家人的生活就一定會過得更好。
潮汕有很多服裝廠。 縫制車標雖然不賺錢,但至少是一門手藝。 12歲的阿俊正在祠堂里跟姐姐學縫紉。 她哥哥告訴她,我們潮汕人不愿意給別人打工,擺地攤比打工好。 17歲時,她帶著妹妹和哥哥來到深圳。 哥哥說他要去深圳看海。 幾個人路過一個批發襪子和毛巾的地方,走進了批發市場。 “今天開始工作吧!”
這些年,阿俊做了很多事情。 我賣過襪子,賣過布,賣過手機,也賣過酒,也賣過藥。 她以為這沒什么。 她身邊來上班的潮汕人都是這樣。 她并不是怕苦,只是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沒有安定下來。
我在從事藥品銷售工作時認識了孩子的父親。 兩人見過一兩次面,后來又加了QQ。 兩三年后,他們覺得他是個老實人,就在深圳結婚了。 停工生子后,阿君意外地度過了人生中最壓抑的幾年。 在漫長的家庭瑣事和拳腳相加中,她最終決定帶孩子走——重新開始,自己賺錢,自己撫養孩子。 但她拒絕離婚,因為她擔心自己無法贏得孩子的監護權。 除非她死,否則任何孩子都不能從她身邊奪走,哪怕是一個。
她并不回避談論死亡,也經常和兩個孩子談論死亡。 她告訴孩子們,等母親老了,走了,她會把母親的骨灰帶回潮汕老家。 在外漂泊了這么久,她覺得自己的心一直在家里。 十幾歲的時候,和家人一起打工,第一次進入社會,一起擺攤,似乎很容易快樂。
現在我33歲了。 她曾表示,自己在30歲之前應該完成的目標還沒有完成:沒有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在廣州還沒有一塊屬于自己可以站立的磚頭。腳。 她記得家鄉的嫂子得了癌癥,她因為害怕拖垮孩子而選擇自殺。 我嫂子一生盡職盡責,勤勤懇懇,最后沒有給別人留下任何麻煩。 時間伴隨著悲傷而流逝。 現在回想起來,阿俊有時會覺得嫂子還在身邊。
珍惜眼前的人。 至少現在我還有孩子,在這個院子里還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即使租房,也得靠自己。 在這里,我感覺我還能呼吸,我的生活還能繼續。
門口有動靜,命令傳來。 十幾件衣服從門口扔了進來,攤在地板上。 趕緊把手頭的事情處理完吧。 做完這些事情后,我會在四點左右去接兩個孩子放學。
阿俊一家。
臨近傍晚時分
“對著墓碑三鞠躬:祝福你,明天會更好。”
晚飯時間是這個院子里最熱鬧的時候。 雨停了,老李夫婦下班了,阿軍的兒子和女兒也放學了。
老李的孫子正在院子里推著嬰兒車玩耍。 濕漉漉的地面上有些許青苔,顯得很滑。 老李黝黑的臉上,皺紋擠出了深淺不一的溝壑。 這是老李見到小孫子時才露出的久違的笑容。
院子里原來有一棵芒果樹,年年結果,長得比墓碑還高。 老李想起了他在安徽農村的家,那是他自己蓋的小樓。 我本來娶個老婆是為了兒子能幸福快樂的生活,但后來我就再也沒有住在那里。 如果是這樣,你還有什么愿望? 他想在家里種上一個種滿花草樹木的院子。 這是他自己的院子,自己的花草樹木,自己的家。
阿君正忙著給兩個孩子做飯。 她烤了三個小面包和一鍋蟲草花燉雞湯,裝在小塑料碗里。 孩子們要做作業,就在縫紉機外殼上寫字。 我10歲的女兒剛剛學會如何使用縫紉機,她說她想為小熊娃娃做衣服。 長大后,她會幫阿俊制作車標。 阿俊拉著女兒的手背,手指輕輕放在上面,“踩直線,如蜻蜓點水。”
她用自己制作第一輛汽車標志賺來的錢,為兩個孩子帶來了一次春天的動物園之旅。 這是她第一次用縫紉機賺錢,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春游。 兩個孩子帶著給阿俊的零食和包里省下的30塊錢回家了。 阿君覺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她是幸福的。 她沒有能力,也沒有豐富的物質資源,但她一直想給孩子一個窩,一個全家人可以共同生活的窩。 你要努力,慢慢來,慢慢來,等他們長大了就放手。
李阿姨端來了一碗餃子,餃子有包子那么大,所以李阿姨就叫它包子。 阿俊送來了幾碗蟲草花燉雞湯。
吃完晚飯,天色已經黑了。 阿軍離開,帶著兒子和女兒,又擠回了家里1.2米的床上。 老李和妻子擦了擦嘴,起身收垃圾、打掃衛生,開始了夜班工作。
第二天,萬家店重新開業,抖音賬號@優選服飾(廣州來源)又更新了一個視頻。 “寂寞了之后,大家都乖乖開門了。” 這意味著老李不再需要去萬家了——他像往常一樣去街上做防疫工作。
屋外的白光將老李的背影投射在墓碑——一塊白色的大理石板上。 打火機響了,人影上下晃動了三下。 隨后,1911年辛亥革命參加者李世南墓前燃起了一簇跨越85年的淡淡香火。 他們來自2022年的沙河頂街65號。房客老李三鞠躬,懷著簡單的愿望:祝福你們,明天會更好。
老李抱著他的孫子。
與南都新聞x N視頻合作制作
協調員:方軍、董曉燕、張靜
文:董曉燕、張靜、王玉玲
攝影:鐘瑞君 張飛宇
視頻:張靜、董曉燕、陳沖、張飛宇
實習生陳長青
- 上一篇: 日本“御三色”——大正三色品種詳解!
- 下一篇: 釣鯽魚小藥哪種最好估計誰也不敢說
猜你喜歡
- 2023-12-26 釣鯽魚小藥哪種最好估計誰也不敢說
- 2023-12-26 日本“御三色”——大正三色品種詳解!
- 2023-12-26 (釣魚技巧)解密釣魚小藥、針對不同魚情使用8解密
- 2023-12-26 大正三色是什么魚,你知道嗎?
- 2023-12-26 湖南桃江21.9斤重野生娃娃魚擱淺岸邊獲救助
- 2023-12-26 養魚本求樂,何苦自煩惱呢?
- 2023-12-26 金魚怎么養不會死的內容,你知道嗎?
- 2023-12-26 (釣魚技巧)路亞翹嘴魚的釣法及釣法
- 2023-12-26 一,金魚怎么養才能活,一周喂幾天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