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這種高度聰明、柔軟的動物一生只孵化一次蛋,一旦蛋出生,它就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它們,直到在這個過程中死去。
交配后,雌性章魚會找到一個隱藏的洞穴,并在入口處堆起石頭,以防止螃蟹和其他海底居民的到來。 它會在里面產下像葡萄粒一樣的卵。 有的種類有100多個卵,有的有5萬多個卵。
在“育嬰室”里,章魚媽媽會小心翼翼地將每個蛋串在一起,像一串珍珠一樣掛在周圍的石墻上。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到幾年里,它會保護自己的蛋,不斷地撫摸它們,以防止泥土和碎片粘附在它們上面。 它還會用自己的虹吸管不斷地向雞蛋中吹入空氣,以保證氧氣的供應,防止孩子們窒息而死。
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章魚媽媽緊緊地抱住孩子們,一步也不肯離開。 她已經停止狩獵和進食。
它的身體會逐漸衰弱,皮膚變得蒼白下垂,眼睛變得渾濁,色素減少,觸角無法擺動。
當章魚寶寶開始孵化時,大多數章魚媽媽都會死于饑餓和疲憊,很少有章魚媽媽能看到剛孵化的小章魚,而把它們吹到公海里是它們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2007年,加州蒙特利灣水族館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一只深海章魚照顧它的卵長達四年半,打破了其他動物的記錄。
四年半的時間里,它日復一日地用觸手撫摸著蛋,對著蛋吹氣,直到最后累死。
這樣的故事感人又殘酷,但科學家想要研究的并不是章魚為何如此母性,而是章魚為何在孵化后期會表現出自殘行為。
到了后期,章魚媽媽會焦急地四處走動,有的會在海底的碎石上用力摩擦自己,留下滿身傷痕;
有的會用自己的吸盤傷害自己,故意撕裂表皮;有的會用自己的吸盤傷害自己。
生活在水族館里的母章魚用自己的身體猛烈撞擊玻璃墻;
有些甚至吃掉自己的觸手。
看來章魚媽媽并不是故意吃東西的,而不是因為她太忙,沒有時間。
加州蒙特利灣水族館的研究人員曾多次向深海章魚扔食物,它連看都不看就被喂到嘴里。
其他章魚經常經過小蝦和小螃蟹。 他們就是覺得麻煩,把小蝦拍到一邊,根本不吃。
絕食、自殘和超強度的養育工作導致大多數雌性章魚的壽命只有一年。
為什么他們的行為如此不合理?
原因可能在于章魚的視覺腺。
1977年,布蘭代斯大學心理學家杰羅姆·沃丁斯基( )進行了一項實驗。
他發現,如果去除雌性加勒比二斑章魚的視覺腺體,它們就會放棄巢穴,重新開始進食,甚至嘗試再次交配(但交配后不再產卵)。
(注:視腺是位于動物眼睛附近的腺體。它們控制章魚的繁殖行為,與視力無關)
這樣,雌性章魚就能多活幾個月,行為也會回歸理性。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視腺會分泌某種“自毀激素”,但它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如何發揮作用尚不清楚。
最近,博士Z. Yan Wang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和生物學博士宣布他找到了答案。
2018年,當時還是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的王博士利用基因測序工具對雌性加州二斑章魚的視腺進行了分析。 她發現,當雌性章魚開始絕食時章魚的壽命,代謝膽固醇和產生類固醇的基因活性就會增加。
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視腺與生殖以外的事物有關,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突破。
然后,在本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王博士更進一步分析了雌性章魚視覺腺中產生的化學物質。
通過生物質譜分析,她和她的同事發現視覺腺產生三種特定的化學途徑。
第一條途徑產生孕烯醇酮和黃體酮,這并不奇怪。 這兩種類固醇激素都與懷孕有關,并且在許多動物體內都存在。
在第二條途徑中,視腺產生母體膽固醇,然后轉化為膽汁酸。
在第三條途徑中,視腺產生大量的7-脫氫膽固醇(7-DHC),它是膽固醇合成的前體。
當雌性章魚身體虛弱時,這四種物質就會不斷產生,后兩種可能是它們的死亡原因,尤其是7-DHC。
高濃度的7-DHC對人體有害,會導致一種名為Smith-Lemli-Opitz綜合征的罕見疾病。
在歐洲和美國,每20,000至40,000名兒童中就有1人患有這種疾病。 許多孩子在一歲之前就會死去。 它們經常嘔吐、吸吮能力差、進食困難。 他們的頭很小,心臟有缺陷,大腦神經發育異常,免疫力低下。
有些患者對光敏感,50%的男性患者患有隱睪癥。
除了上述癥狀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反社會、自殘、焦慮等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明顯。
說到“自殘”,就會讓人想起章魚媽媽的奇怪行為。 雖然它們是不同的物種,但癥狀相似。
除了7-DHC之外,王博士和她的團隊還發現了更多導致章魚死亡的化學轉化途徑。
“章魚會經歷這些變化,在死亡之前似乎會變得瘋狂。” 一名成員告訴媒體,“經過兩個過程,也許三個或四個過程。現在,我們已經發現至少三個獨立的類固醇激素途徑可以解釋這些動物的行為。”
章魚媽媽的自殘已經得到了解釋,但不清楚的是,為什么經過漫長的進化,章魚仍然保留著這種像系統bug一樣的生物特征。
如果 7-DHC 水平正常,章魚媽媽可以活到孩子出生,甚至可以教孩子如何捕獵。
為什么他們會瘋狂地死去?
有兩種理論。 一是,如果章魚媽媽保持理性,她可能會吃掉自己的卵。 章魚經常出現同類相食的現象。
另一種可能性是章魚的數量可能變得太大。 太多的章魚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所以它們會選擇自毀。
這兩種理論聽起來都有缺陷,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目前,王博士正在研究小型太平洋條紋章魚,這種章魚在繁殖后不會表現出自毀行為。 通過將它們與其他章魚進行比較,我們或許能夠找出章魚媽媽慘死的原因。
一個微小的腺體可以完全改變動物的行為,
大自然有時真的很殘酷。
- 上一篇: 章魚為什么可能是外星生物?真相是這樣的!
- 下一篇: (知識點)章魚是擁有八只手的“怪物”?
猜你喜歡
- 2023-12-29 (知識點)章魚是擁有八只手的“怪物”?
- 2023-12-29 章魚為什么可能是外星生物?真相是這樣的!
- 2023-12-29 常見的大口鯰魚與土鯰魚的區別是什么?
- 2023-12-29 科幻片中的外星生物大部分采用了章魚的形象
- 2023-12-29 浙江省臨安市,臨安的介紹
- 2023-12-29 漁我同行216,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數、除數與商的和是216,其中除數是被除數的6分之1,被除數是多少。
- 2023-12-29 釣鉤的綁法5,釣具的拴結方法?
- 2023-12-29 (美食發燒友)配方六將碾碎的豆餅粉、菜籽餅粉
- 2023-12-29 章魚持續進化,是否有機會成為智慧生命,甚至統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