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特別公告。
此前,11月30日,農業農村部在其網站發布消息,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部際協調機制辦公室負責人就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答記者問的外來入侵物種。
對于制定《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的物種選擇的主要考慮因素和依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有四點考慮:
首先,危害程度嚴重。 嚴重危害侵染地區農林牧漁業生產,可造成種植農作物、栽培物種大面積減少甚至絕收的物種; 或對入侵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構成重大威脅的物種。 一旦發生,將導致當地本土生物大量死亡。 物種。
其次,傳播速度快。 發生面積大或對某一地區有潛在威脅并易于借助風或水流迅速傳播的外來入侵病蟲害和植物; 或在我國長江、珠江等多個重要水系中發生過的外來水生動物入侵。
三是防控管理難度大。 對農田、森林、草原、城市綠化帶等各種生境構成威脅的物種,管理難度大,需要多部門綜合協調,攔截和控制物種。
第四,危害形式多樣。 除了威脅農林牧漁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外,本身含有毒素或通過咬傷等方式對人畜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物種。
下一步,將通過以下五項措施,進一步加強綜合防控:
一是強化源頭預防。 繼續開展“國門綠盾”行動,加強入境貨物、運輸工具、郵件、跨境電商等渠道檢疫,及時消除和處置發現的入侵物種。 加強對境內跨地區運輸種子、種苗、植物產品、水產種苗的檢疫監管。
二是加強普查工作。 摸清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發生區域和危害程度,研判外來物種入侵和擴散趨勢,為科學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三是加強監測預警。 依托現有監測網絡,優化監測站(點)布局,加強對重點物種發生區和入侵高風險區的監測,力爭做到早發現、早應對。
四是強化精準治理。 分類別、分品種制定防治技術指南,明確防治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和主要措施,實行“一策一策”精準管理。 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物理清除、噴灑農藥、生物防治等措施實施防治和消滅。
五是強化科技支撐。 加強物種防治技術研究,開發綠色防治技術產品,完善調查監測、綜合防治等技術標準和規范,探索形成安全高效、經濟可行的綜合治理技術模式。
猜你喜歡
- 2023-11-28 鱷雀鱔 美食主播直播食用珍稀野生動植物涉事平臺也應擔責
- 2023-11-28 探秘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驚人秘密!太恐怖了!
- 2023-11-26 吃鱸魚為何要少吃?有什么營養價值價值?
- 2023-11-26 長江刀魚最高峰能賣7800元一斤!你吃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