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備
春季垂釣有著一定的順序,從所捕撈的魚類來看,應當先捕捉鯽魚,隨后再尋找大魚,其原因是鯽魚與大型魚類在適宜的垂釣水域上有所區別,水域大小各異。此外,鯽魚相較于多數大型魚類更能抵御寒冷,且在較小水域中水溫上升速度更快,因此小水域中的鯽魚會率先恢復進食。水面寬廣的區域升溫較慢,而大魚適宜的進食水溫還要比鯽魚要求的更高,因此驚蟄時節前后是鯽魚垂釣的佳期;而想要釣到大魚,通常需要等到春分時節,這時候進行垂釣相對更為穩妥。兩者的魚情出現時間大約相差一個節氣,大約是半個月的時間。
春季垂釣大型魚類與釣取鯽魚有著顯著的差異,首先在于水域的挑選,通常傾向于選擇寬闊的水域。即便是在釣取大魚時,水域的選擇也會有所調整,這通常是從中等水域向寬闊水域的過渡。相較于釣鯽魚,釣大魚更講究垂釣的節奏感,這主要是因為大魚通常更為警覺和謹慎。所謂的節奏即是,大魚在恢復進食后體力不充沛,對食物的需求卻十分強烈;然而,隨著一段時間的進食,它們的體力得以恢復,釣魚的難度也隨之增大。這解釋了為何在通常難以釣到魚的寬闊水域,到了春季雖然會有魚出現,但捕魚的時間卻極為短暫。各個水域的捕魚時間各異,常常是稍縱即逝。
釣魚時若想捕獲大魚,不僅要關注水面情況,還需精心選擇釣具組合,確保其結實耐用。然而,在自然水域進行野釣時,目標魚類眾多,尤其是當大魚開始覓食后,幾乎很少有魚停止進食,種類繁多,體型大小各異,這無疑使得選擇釣具組合時變得尤為棘手。由于釣具尺寸不一,其誘餌被吞食的次數也大相徑庭。而且,此類情形屢見不鮮:使用細線小鉤垂釣小魚時,意外釣起大魚,最終導致釣線斷裂。而采用粗線大鉤等待大魚,卻整天毫無所獲。這正是因為釣具的粗細、軟硬不一,導致其適口性和異物感各異。實際上,從咬鉤量的角度來看,釣具越細,往往咬鉤的機會就越多。
使用細線是否能釣獲大魚,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然而關鍵在于能否成功將大魚拉上岸。在全年野釣過程中,僅有一個時段,細線能夠輕松將大魚引至岸邊,那便是在春季的特定時期。這個時段特指大魚剛開始恢復進食的那段時間,然而正如之前所述,這個時段相對較短,且水域面積越大,其時長越短,往往難以把握。而且,水面上那些體型相似的大魚恢復進食的時間各不相同,這直接使得春季的魚情變得相當混亂。因此,在最終選擇釣組時,我們不得不進行取舍,因為用來釣小魚的釣組并不適用于釣大魚,反之亦然。我們不應抱有通殺的幻想,因為嘗試通殺往往會導致小魚不咬鉤,而大魚一旦咬鉤,則可能導致斷線。
能否找到一種方法,使釣組更細,同時增加大魚咬鉤的幾率海釣釣組搭配圖解,并確保釣組的堅固性?實際上存在兩種途徑,首先是采用單鉤通線,這種釣組的顯著優勢在于省去了八字環和馬蹄結,因而減少了魚線上因線結導致的拉力損耗,即便使用細線也能保證足夠的強度。此外,鉛墜的放置位置可靈活調整,當鉛墜觸底時,可進一步下移,從而使子線變短。在采用常規釣法捕捉大魚時,需留意鉛墜與水底的間距不宜過短,以免驚擾到魚群,此時可將鉛墜適當上提。此外,使用磯竿進行滑漂操作,其優點在于能夠進行遠距離投擲,同時也可作為手竿使用。得益于輪子的存在,魚線可以適當選用較細的型號,且跑魚的風險相對較低。
春季時節,大魚較易捕獲,此因冬季大魚多處于休眠狀態。隨著春季水溫逐漸升高,大魚開始游向淺水區域覓食,相較于其他季節,它們更頻繁地出現在岸邊附近。正是這一特點,使得春季成為垂釣大魚的最佳時期。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我們每日定時更新內容,感謝各位釣友的支持!
- 上一篇: 長竿掛蚯蚓草窩釣野生大鯽魚必看
- 下一篇: 陽澄湖大閘蟹憑啥能賣到8千8一只?背后原因令人咂舌
猜你喜歡
- 2024-07-28 海釣釣組搭配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