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釣
一、魚種論述
鮭魚是所有三文魚、鱒魚和鮭魚的統稱,俗稱三文魚、大馬哈魚、麻哈魚等,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鮭形目、鮭科魚類的統稱,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著稱于世,2007年12月12日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二、形態特征
鮭魚體側扁、紡錘形,口端位,上頜骨后延至眼后緣似鳥喙狀,上、下頜和犁骨皆有齒,背鰭居于體中央稍后,腹鰭起點于背鰭后方,尾鰭分叉較淺,有脂鰭,溯河回游時體背側黃綠色、腹部呈銀白色,隨著時間推移體色逐漸變暗并在體側出現10~12條紫紅色縱斑紋的婚姻色。
三、分布范圍
鮭魚廣泛分布于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阿拉斯加灣及沿岸河流中,尤以美國的阿拉斯加、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日本的九州島等地最豐富,我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圖們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琿春河、綏芬河、嫩江、牡丹江及臺灣省的大甲溪等水系中。
四、生活習性
1、洄游性:鮭魚是洄游性魚類,幼魚階段在海洋中生活3~5年,通常4齡可達到性成熟,性成熟后洄游到通海江河中產卵。
2、肉食性:鮭魚是肉食性魚類,攝食兇猛且甚貪食,主要以水生昆蟲、底棲無脊椎動物及玉筋魚、鯡魚等小型魚類為食。
3、冷水性:鮭魚是冷水性魚類,生存臨界水溫6~28℃,最適生存水溫17~22℃,水溫高于26℃或低于8℃攝食積極性減弱。
五、代表物種
1、狗鮭:狗鮭是常見的一種鮭魚,別稱大馬哈魚、大麻哈魚、馬哈魚等,廣泛分布于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阿拉斯加灣等海域,我國東北各通海江河均有分布。
2、粉紅鮭:粉紅鮭是常見的一種鮭魚,別稱駝背大馬哈魚、細鱗大麻哈魚、小鱗齊目魚等,廣泛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在我國僅分布在綏芬河、圖們江等水系中。
3、紅鮭:紅鮭是常見的一種鮭魚,別稱紅大馬哈魚、青背大馬哈魚等,因肉質呈深紅色而得名,廣泛分布于日本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到美國華盛頓州的北太平洋水域。
4、王鮭:王鮭是常見的一種鮭魚,別稱大鱗大馬哈魚、奇努克鮭、春鮭等,主要產于北太平洋,繁殖期會從育空河游向美加邊境的上游水域,全程3000多公里、耗時60天。
5、銀鮭:銀鮭是常見的一種鮭魚,別稱銀大馬哈魚、麻哈魚、馬哈魚等,廣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海域,但總產量與駝背大馬哈魚、紅大馬哈魚和大馬哈魚相比卻相差甚遠。
猜你喜歡
- 2024-01-10 鮑魚蒸多久才可以吃?
- 2024-01-10 翹嘴為什么養不活?
- 2024-01-10 北極霞水母是什么動物?
- 2024-01-10 黃貂魚是什么魚?
- 2024-01-10 紅月光魚是什么魚?
- 2024-01-10 草魚喜歡在河里什么地方?
- 2024-01-10 蝦姑是什么蝦?
- 2024-01-10 紅元寶鸚鵡魚是什么魚?
- 2024-01-10 食人鯧好吃嗎?
- 2024-01-10 廟龜是什么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