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釣
一、魚種定義
黃顙魚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別稱黃辣丁、嘎魚、黃角丁、昂刺魚、黃鴨叫等,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鲇形目、鲿科、黃顙魚屬淡水魚類的統稱,我國南北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常見的有黃顙魚(指名亞種)、瓦氏黃顙魚、長須黃顙魚等。
二、混養論述
黃顙魚可以和金魚一起養,但體型不能相差過大。黃顙魚是偏肉食的雜食性魚類,體長2~4厘米時主要攝食橈足類、枝角類等,體長5~8厘米時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水生昆蟲等,超過8厘米時主要攝食軟體動物、小型魚類等,體型相差不大時可以和金魚混養,但體型明顯大于金魚時則不建議一起養。
三、棲息環境
黃顙魚是底棲性魚類,多棲息在緩流且多水草的湖周淺水區和入湖河流處,營底棲生活,尤其喜生活在靜水或緩流且多腐殖質的淺灘處,白天常潛伏水底或石縫中,夜間活動、覓食,冬季則聚集深水處,生存臨界水溫1~38℃,最適生長水溫22~28℃,攝食臨界水溫11~35℃。
四、代表物種
1、黃顙魚:黃顙魚是鲿科黃顙魚屬指名物種,俗稱黃辣丁、黃角丁、嘎魚等,全國各大水系普遍都有分布,特征是體粗壯、背鰭前距大于體長的1/3、上頜須末端伸達胸鰭基部。
2、岔尾黃顙魚:岔尾黃顙魚是常見的黃顙魚,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尤以長江中下游湖泊中最多,個體不大,產量不多,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特征是尾鰭深分叉、鼻須全為黑色。
3、長須黃顙魚:長須黃顙魚是我國特有物種,主要分布在長江干流及附屬湖泊中,尤以長江中下游的湖泊中最常見,特征是背鰭前距小于體長的1/3、上頜須末端超過胸鰭中部。
4、瓦氏黃顙魚:瓦氏黃顙魚是常見的黃顙魚,棲息在緩流江段及通江湖泊中,比黃顙魚大,最大可達1千克以上,特征是體型大、頭頂被薄皮、須長、上頜須末端超越胸鰭起點。
5、光澤黃顙魚:光澤黃顙魚是常見的黃顙魚,主要分布在長江及附屬湖泊中,個體通常不大,常見個體80~140毫米,特征是頭頂大部裸露、須短、上頜須末端不伸達胸鰭起點。
- 上一篇: 為什么吃青魚的人很少?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