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紐芬蘭漁業“無魚可捕”
海洋漁業資源的分布與陸地上森林資源的分布一樣,也是不均勻的。 一些條件優越的海域,漁業資源較為豐富。 就漁業資源而言,只要一個海域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豐富,即魚類的食物豐富,那么該海域的漁業資源也會豐富,海洋中的營養物質也豐富。水將決定浮游生物的數量。 數量。 一般來說,海水中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是海底的淤泥或徑流攜帶入海的沉積物。
北美洲東部的大西洋上有一個島嶼,名叫“紐芬蘭”。 其緯度約為北緯50°。 它是世界第十五大島嶼。 紐芬蘭附近海域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其中以鱈魚最為著名。 紐芬蘭漁業當地人有句俗話“你可以踩著水中鱈魚群的背走上岸”,這足以證明海洋中的漁業資源。 的豐富性。 北美的紐芬蘭漁業、亞洲的北海道漁業、歐洲的北海漁業、南美洲的秘魯漁業并稱為“世界四大漁業”。
世界洋流分布圖及四大漁場
為什么紐芬蘭附近海域有如此多的漁業資源? 首先,紐芬蘭附近海域是廣闊的大陸架海域北海道漁場,海水深度不足200米。 海水深度淺是形成漁場的先決條件。 不過,畢竟營養物質還在海底,而海面有充足的陽光。 因此,第二個重要原因是紐芬蘭漁場位于墨西哥灣流和拉布拉之間。 冷暖流的交匯攪動海水,海底的淤泥隨著海水的運動上升到水面。 這些營養物質與陽光一起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魚類可以獲得大量的食物。
紐芬蘭漁場的老照片
此外,紐芬蘭漁場也位于圣勞倫斯河河口附近。 圣勞倫斯河全長1200多公里。 河口徑流每秒約1萬立方米。 巨大的徑流攜帶了大量的泥沙進入大海,這些泥沙就是營養物質,進一步促進了浮游生物的生長。 15世紀末,歐洲人開始了大航海時代,發現了美洲大陸,也發現了紐芬蘭群島。 同時,他們也自然發現這里的海洋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 從此,歐洲人開始探索漁場的漁業資源。 釣魚。
紐芬蘭漁業
當時紐芬蘭漁業的鱈魚數量驚人,甚至不需要漁網。 只要把一個籃子放進海里,一提起來,里面就裝滿了魚。 此后,大量來自歐洲的葡萄牙人、英國人和法國人來到紐芬蘭漁場捕魚。 捕獲的魚除了銷往北美外,還大量供應歐洲市場。 最初幾百年,由于捕撈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漁業資源基本維持發展。 20世紀50年代后,大型機械化拖網漁船開始進入紐芬蘭漁場作業。
圣約翰斯
此時,紐芬蘭漁業的漁業資源被徹底破壞。 這些漁網所到之處,大大小小的魚、蝦、蟹等,全部被捕獲。 這種捕撈活動持續了幾十年。 到了20世紀90年代,紐芬蘭漁業的鱈魚數量下降到只有幾十年前的2%,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舉世聞名的紐芬蘭漁場幾乎沒有魚可以了。 被捕獲后,漁業資源幾近枯竭。 紐芬蘭漁業的故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古人云:“打遍水,一無所獲,明年又無魚”。 因此,我國非常重視漁業資源的保護,每年有多達90天。 上述“休漁”讓魚類得以休養生息,實現可持續發展。
紐芬蘭
猜你喜歡
- 2024-01-21 北海道漁場 日本的大地震,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呢?!
- 2024-01-21 北海道漁場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要來了?專家:罪魁禍首是誰
- 2024-01-07 2016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匯總:北海道漁場的成因成因2016
- 2024-01-07 北海道漁場 寒暖流交匯可使海水發生擾動,阻止魚群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