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就在上個月,美國宇航局通過衛星在日本北海道拍攝了一組照片。 照片顯示,北海道附近的海水已經變成淺紅色,靠近陸地的地方有一層淡淡的白色。 這層淡淡的白色是一些死在海邊的魚和海鮮。 日本北海道發生了什么? 海水為何無緣無故變“紅”? 大量魚類神秘死亡并漂浮在岸邊。 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我們都知道不久前日本發生了里氏6.1級大地震。 這次地震比之前的地震強烈得多,震中位于日本千葉縣。 東京足立區附近的地震烈度達到5級,這是東京1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 此次地震導致東京12區、千葉縣多地以及關東地區6000多人水管爆裂。 家庭停水、停電。
日本此次發生的6.1級地震,可能間接造成了北海道漁場海洋生物的死亡。 然而,地震前的9月,北海道海域就已經變成紅色,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這次6.1級地震相當于給本已千瘡百孔的北海道海域火上澆油,導致目前北海道海域更多的海洋生物死亡。
除了北海道海域一些天然存在的當地海鮮損失外,該海域90%的其他養殖物種、海膽和鮭魚也已損失。 這次大規模的神秘魚類死亡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對于日本來說是“史無前例”的。 三文魚死了也沒關系,因為三文魚的生長周期比較短,一年多就可以恢復到以前的樣子,但海膽不同。
海膽的生長周期比較長,一般需要3、4年左右才能恢復到以前的生產狀態。 在日本當前的季節,一些海膽本來可以被捕獲上岸并出售,但出現了大量死亡。 而一些重新放生的海膽仍會大量死亡。 海灘上隨處可見海膽殼,經陽光照射后會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這次海膽和三文魚的死亡可以說對日本的海鮮出口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據日本初步推斷,北海道海域之所以出現大量魚類死亡,極有可能是因為海水環境發生嚴重變化,導致海洋變成紅色。 海水變紅的學名是“赤潮”。 赤潮也被稱為海上的紅色幽靈。 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海洋想象。 因此,當海洋中出現赤潮時,就足以表明這片海域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赤潮是海洋微生物泛濫的現象,而這些微生物就是海洋中的藻類。 藻類會在海洋中無限繁殖。 藻類的泛濫會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氣北海道漁場,最終導致海洋生物缺氧。 死。 雖然魚有時也會以藻類為食。 然而,藻類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 如果魚吃太多藻類就會中毒,最終導致大量魚死亡。
如果藻類能夠在海洋中無休無止地繁殖,那一定是海洋中的水已經被污染了。 要知道,能夠促進藻類生長的“養分”就是氮和磷兩種有機化合物以及溫熱的水溫。 這兩種有機物只出現在生物排泄物、工廠廢水、下水道污水中。 海洋中將會出現大量的藻類。 這些工業廢水和污水有可能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海洋。 這就造成了海水的富營養化,藻類在這樣的環境下會迅速爆發,最終形成我們看到的赤潮。
然而,赤潮不一定是紅色; 它們會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變綠。 就像今年危害我國黃海的滸苔一樣,都是被工業廢??水污染的。 最終,海洋中的藻類“滸苔”不斷繁殖,導致我國黃海部分海面變“綠”。 僅人工清理就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但仍然沒有完成。 這些赤潮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可想而知。
但黃海是半開放海,每年都會發生赤潮。 由于經緯度較高,北海道屬于開闊海域。 再加上地球北部寒流的影響,一般不易發生赤潮。 但在這次事件中,日本環境機構在水中發現了一種可以在極低溫度下生存的藻類。 這種藻類很小,海水里也有很多。 人類無法完全清除這種藻類。 另外,日本北海道是一個開放海域,洋流會攜帶大量這種藻類經過北海道。
也就是說,自此次事件爆發以來,如果日本不限制工業廢水排入大海,北海道海域藻類每天都會通過洋流穿過北海道,北海道海域將經常爆發赤潮。未來。 現在全球變暖開始加劇,北海道海域的水溫可能會越來越高。 屆時,將不僅僅是這種海藻引發的赤潮,可能還會有更多種類的藻類形成赤潮。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長時間,最終北海道海域將不再適合任何海洋生物生存。
當前,海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海洋污染日益嚴重。 如果不限制廢水排放,后果將不堪設想。 我們人類出生在海洋,卻生活在陸地上,現在我們正在影響著海洋的生態環境。 在這里我們也呼吁保護海洋,不要讓海洋遭受更多的污染。
- 上一篇: 羅漢魚養殖方法,水質好,不信你看!
- 下一篇: 日本東部海域出現刺鼻腥臭味5年沒海膽可以捕撈
猜你喜歡
- 2024-01-21 北海道漁場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要來了?專家:罪魁禍首是誰
- 2024-01-07 2016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匯總:北海道漁場的成因成因2016
- 2024-01-07 北海道漁場 寒暖流交匯可使海水發生擾動,阻止魚群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