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現在正是生蠔季節。 在山東、遼寧沿海居民的餐桌上,金殼牡蠣因其“好看”的形象而備受追捧。 被譽為牡蠣界的“富貴黃金”。 。 這個自帶光芒的金牡蠣品種,是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院長李奇教授及其團隊精心選育、培育的我國首個高端牡蠣品種——長牡蠣“海達2號”。 8年。 數字”。
“海達2號”項目的成功,將為我國牡蠣產業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發揮重要作用。 “‘海達2號’的苗木在萊州培育,在榮成飼養,攻關組成員在苗木基地呆了很長時間,確實很辛苦。” 李奇表示,正是有了這份韌勁,項目才得以成功。 科研團隊得到鍛煉。 在此期間,已有30多名研究生成功獲得學位,甚至還有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大學的教師和研究生來到這里學習。
八年四代繁育終于產出“黃金”牡蠣
生蠔,俗稱牡蠣,又名牡蠣、海蠣子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豐富,是深受大眾喜愛的“海鮮”。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牡蠣價格昂貴,具有可觀的經濟價值。 “長期以來,我國牡蠣養殖沒有高端品種,大部分都是進口貨,嚴重制約了這個行業的發展。” 李奇說道。
為了改變我國牡蠣養殖業缺乏牡蠣良種的問題,李奇帶領科研團隊于2014年成功選育出牡蠣新品種——長牡蠣“海達1號”,不僅填補了牡蠣新品種的空白,還填補了牡蠣養殖業的空白。彌補了我國牡蠣良種培育的空白,同時也促進了實現海水養殖品種的改良,促進了牡蠣養殖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發揮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在選育長牡蠣“海達1號”的同時,李奇和他的團隊也走出了一條我國高端牡蠣品種培育的創新之路。 在海上工作或進行養殖工作時,李奇發現個別牡蠣一側的貝殼呈金黃色,于是他們選擇了這種牡蠣,進行家庭選擇,然后從后代中選擇兩側的貝殼。外殼是金色的。 黃種進行交配,經過兩代后,再進行兩代群體飼養,以提高和優化其生長速度、產肉量等,并經過連續兩年的生產性養殖和小規模推廣對比試驗最終,我國自主高端牡蠣品種——長牡蠣“海達2號”培育成功,并于2017年4月獲得國家水產原種委頒發的水產新品種證書改良品種審批委員會(品種注冊號:GS-01-007-2016)。
與未精選長牡蠣相比,“海達2號”的平均殼高、重量和出肉率分別提高39.7%、37.9%和25.0%以上。 左右貝殼和外套膜呈亮金黃色。 ,被沿海農民親切地稱為“金蠔”、“金蠔”。
回顧這一新品種的培育歷程,李奇表示,八年來,在團隊成員的精誠合作和辛勤努力下,除了偶爾出現一些小波折外,總體過程比較順利。 選種期間,赤潮、臺風和水質變化往往對蠔苗造成致命打擊。 一旦一代繁衍中斷,他們早期的努力就付之東流。 為此,李奇帶領團隊在多個不同海域開展養殖,做好備份、防范風險。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李奇說,這也意味著他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樹立品牌形象推動產業升級
目前,我國養殖的牡蠣主要品種有長牡蠣(俗名“太平洋牡蠣”)、福建牡蠣(俗名“葡牡蠣”)和香港牡蠣(俗名“近江牡蠣”)。 長江北海區主要以長蠔為主。 “海達2號”的成功選育,無疑為急需轉型升級的北方牡蠣養殖業注入了一劑興奮劑。
李奇的手機上有一個名為“長海牡蠣產業集團”的微信群。 他們大多是遼寧省長海縣的牡蠣養殖戶。 他們經常就牡蠣養殖中出現的問題向李奇請教。 當他們聽說李奇團隊又培育出了一個好看的“海達2號”時,他們趕緊詢問種子的購買渠道,希望先在自己的養殖海域進行示范。 雖然每天教學科研任務繁重,但李琪仍然擠出時間回答養殖主的提問。 他說,看到農民愿意飼養他培育的牡蠣,人們喜歡吃,不僅能產生經濟效益,還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他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到快樂。
長牡蠣“海達2號”問世以來,以其“土豪金”殼、成活率高、出肉率高等特點,迅速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山東、遼寧等沿海地區已廣泛栽培。 在打造牡蠣品牌、豐富人民餐桌的同時,也不斷為我國漁業“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發展綠色、富漁民”的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在長牡蠣“海達2號”的繁育過程中牡蠣價格,李奇和他的團隊收獲的不僅是忙碌和快樂,還收獲了一系列成果:獲得國家專利4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期刊。 并培養研究生30余名。 鑒于李奇在牡蠣育種領域的突出貢獻,2014年山東省授予他“泰山學者種業計劃專家”稱號。
持續培育優良種子,壯大人才隊伍
“金牡蠣真漂亮,我想把貝殼收集起來,做成工藝品。” “肉質嫩滑,鮮甜鮮美,太棒了!”……2019年1月舉辦的第四屆乳山(國際)牡蠣文化節上,游客對長牡蠣“海達二號”贊不絕口。
“冬天吃牡蠣,夏天吃蛤蜊。” 吃牡蠣的最佳月份是11月至次年3月,尤其是春節前后,牡蠣大量上市。 它們不僅個頭大,而且還豐滿。 又高又好吃。 “符合國家一級水質標準的海域養殖的牡蠣最好生吃,其次是燒烤。” 李奇說,他不僅喜歡吃生蠔,還經常介紹吃生蠔的最佳時間和方式。
目前,我國牡蠣養殖年產量占世界總量的8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牡蠣養殖國。 但長期以來,我國高端牡蠣消費市場一直被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品牌占據。 國產生蠔很難脫穎而出,只能走低端路線。 “我們是牡蠣養殖大國,但還不是強國。” 李奇表示,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們缺乏與國外品牌競爭的改良品種。 實現從牡蠣養殖大國向養殖強國的轉變,必須采用良種培育。 路。 他說,養殖是一條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路。 長牡蠣“海達2號”只是他們在我國培育高端牡蠣品種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高端品種。 出來。
從牡蠣養殖大國到牡蠣養殖強國,牡蠣養殖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 李奇表示,我們既要立足我國實際、努力拼搏,又要向發達國家學習,開闊視野,通過交流互鑒提高創新能力,打造我國牡蠣養殖“夢之隊”。
通訊員:馮文波
李奇教授(右三)與團隊成員考察長牡蠣“海達2號”的生長情況
《中國海洋報》4月8日刊第三版
猜你喜歡
- 2024-01-17 紅島牡蠣價格多少錢一斤,紅島蛤蜊購買時怎么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