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基礎餌+主攻餌(腥+香)+狀態餌+添加劑=釣魚餌
基礎餌料
基礎餌料是由多種純糧、菌種、豆粕等按比例組成的單味餌料,如特級餌料、顆粒粉、酵母香精、谷物香精、底窩料等。 基礎餌料。
顆粒飼料、超級餌料等谷物類餌料可作為基礎餌料。
主攻餌料(腥)
主要餌料采用多種動物尸體,經過精心加工、粉碎,作為動物蛋白,添加到單品餌料中。 單品餌料與不同載體混合制成具有腥味或腥香的單品餌料。 很多市售餌料中都含有蝦粉、蠶蛹粉、螺肉粉等,這些都是有腥味的餌料。
主要攻擊餌料(香味)
主餌香精是由少量基礎餌料加上大量復合調味劑制成的載體,混合成單一餌料。 風味標準為“濃味”,其作用主要是用來帶動餌料整體風味的統一。 。
鯽魚主餌,各類鯽魚餌料
鯉魚主餌,各類鯉魚餌料
地位誘餌
州餌是由麩皮、雪粉、輕州粉等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而成。 具有松散型、蛋白餌型、去皮型、連接型、霧化型等不同功能。 其功能是根據不同的釣法、不同的餌料功能而生產的功能性單品餌料。
釣魚拉餌時使用拉粉。 雪花粉增加餌料的霧化。 尺子、淡麩皮等可以減少餌料的比重,增加餌料的霧化程度。
添加劑
添加劑俗稱(小藥)。 小藥的成分有多種制備方法。 一般小藥是由各種促食欲劑、誘食劑、矯味劑等多種針對性添加劑制成。另一類是中藥制劑,通過酒浸泡,提取不同藥性、作用機理和味型的中藥制劑。中藥,可以很好地刺激魚的飲食習慣。 在餌料中合理添加小藥,餌料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各種口味的漁藥
2、餌料搭配原則
1、注意顆粒餌料和粉餌的搭配
實際釣魚中我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人對餌料的感覺不能代替魚對餌料的感覺;人對餌料的感覺不能代替魚對餌料的感覺。 因此,在配置餌料時,首先要樹立“以魚為本”的理念; 我們發現“誘魚、魚、留魚”是如何使用餌料的三個基本要素,在具體實踐中每一個都缺一不可。顆粒餌料主要用于留魚,粉狀餌料主要使用引誘魚;
所以在搭配餌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足夠的顆粒餌料。 這一點在釣魚時常常被釣友所忽視。 使用重粉餌、輕顆粒餌是普遍現象; 顆粒餌料是指通過機械等工藝形成的顆粒飼料。 它還包括谷物顆粒。 在競技釣魚中,大家都想找到“本湯顆粒”(又名“元湯顆粒”),因為找到“本湯顆粒”就相當于找到了魚類美食和萬能餌料,所以顆粒餌料與粉餌料的搭配是最基本的餌料釣魚實踐中的搭配與組合原則。
2、注意餌料比例的搭配
市售的餌料都有比重,打開餌料前應看清楚標簽。 一般來說,釣浮用的餌料比釣底的餌料輕,釣底用的餌料比釣底的餌料重。 然而,應該注意一件事。 比重輕通常意味著良好的霧化餌料。 也就是說,霧化餌料的比重并不重。 我們知道臺釣用餌的最佳狀態是一餌完全在水底下,另一餌輕輕觸底。 如果我們使用的餌料太重或太輕,調整釣魚的關系就很難準確把握。 要么極其鈍,要么極其聰明,漂浮現象可能會紊亂。 這樣,很多魚的有效進食地都釣不到了。 因此,在使用比重大的餌料時,一定要使用比重輕的餌料。 進行適當的調整。
3、注意餌料的風味搭配
“尊重魚的口味”是餌料配置的核心。 “甜、腥、酸、臭”是被前人總結為淡水魚最受歡迎的口味的主要口味。 其中腥與味的結合是釣魚中最重要的因素。 最常見的餌料搭檔,因為腥、香幾乎掩蓋了餌料中所有原料的氣味特征; “季節和目標魚的口味偏好”是考慮風味搭配的兩個主要因素。 釣什么魚,用什么味型的餌料? 、喂什么口味的餌料以及使用什么口味的魚餌; 只需要大致掌握季節主要香型的不同使用原則即可。 一般來說,“冬春以腥為主,秋以香為主,夏以淡味為主”。
4、注意主攻餌和輔助餌的搭配
開餌時要根據魚情選擇主餌和輔餌。 盲目選餌、想當然開餌是不會釣到魚的; 事先要根據所釣的魚來確定主餌,確定了主餌后再確定。 實際中,一般按照“主餌+基礎餌+狀態餌”的公式配置相應的輔助餌。 主餌側重于目標魚的主食和味型,基礎餌側重于目標魚的寬食口。 譜、狀態餌料重點關注餌料狀態的調整和目標魚的最佳適口性。
5、注意餌料與水的比例
精確的餌水比非常重要。 太細則掛鉤附著力差,太干則霧化不良。 開餌時一定要根據釣場水質情況和釣棚水深計算霧化時間,嚴格遵守一次餌水比。 出釣時一定不要稀了就加餌,干了就加水。 這樣才能生產出最佳狀態的餌料。
6、注意魚的適口性。
“魚情決定餌料搭配”是一個成熟釣魚者應遵循的用餌基本方法,也是釣魚活動中餌料搭配應考慮的首要問題; 餌料的軟硬度、粘性和粘性以及鉤餌的大小是選擇餌料時最需要考慮的因素。 餌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追求餌料的霧化性和餌料的掛鉤性。 它不應該太硬或太軟。 魚喜歡什么就搭配什么。 不是魚要適應餌料,而是餌料的鉤子附件。 餌料要適應魚,不能迷信餌料,而是要適應魚的口味,盡量迎合它的喜好。 道理很簡單,“同水同土養同魚”,這永遠是不變的路。
3、餌料狀態
主要有四點:霧化、分散、抱鉤、比重。
霧化
是指餌料入水后運行過程中,餌料中的細小顆粒脫離餌團主體,逐漸在水中融化、分散,形成自上而下的霧狀現象。魚鉤運動軌跡中的皮帶。 不同的魚情適合不同的霧化狀態。 競技比賽的漁民對霧化情有獨鐘。 當比賽主要釣魚目標是鯽魚時,大家都會選擇霧化狀態最好的餌料,讓餌料浮在魚身上。 中上層水霧化,這是由魚的密度決定的。
但野釣和競技釣魚對霧化的要求完全不同。 野釣稀疏,水面雜魚較多。 過度霧化有時會適得其反。 拉餌雖然有優點,但也有缺點。 很多人釣魚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過于重視霧化。 拉餌擾亂了魚的游層,自然會出現更多的假口。 錯過魚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你搓餌,魚就會一直被控制在水底。 魚多了,吃的嘴自然就多了。
霧化是必要的,但不是萬能的。 其優勢更多體現在誘魚水平上。 在鯽魚的釣魚技術上,我們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但也要了解霧化餌料的利弊,正確把握尺度,不要濫用。 我們一定要根據釣魚水深、目標魚、釣魚方法合理選擇使用霧化。 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東西,否則會適得其反。
融化
是指餌料就位后,在水的作用下,餌料中的成分由外向內逐層脫落的現象。 霧化和分散相輔相成。 從表面上看,都是餌料中的某些成分與餌團分離的現象。 它們看似是同一件事,但實際上是不同的。 霧化主要表現在餌料從上到下的運動過程中,而融化和分散主要發生在餌料就位靜止后。
抓鉤能力
是指餌料在魚鉤上的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 餌料粘度越高,持鉤性越強; 餌料粘度越低,持鉤性越弱。 不同狀態的餌料,其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是不同的。 餌料的霧化效果更多體現在誘魚的水平上。 持鉤能力表現在釣魚行為上。 誘釣合一,既不能否認霧化效果,也不能否認餌料的持鉤性。 因此,在掌握餌料霧化的基礎上,合理使用是基本要求。 總是強調霧化,而忽略了餌料的持餌性能。 上鉤也是一個錯誤。
部分
是指餌料入水落下時的速度。 下落速度快,餌料比重就大,壓浮標的數量就多。 反之,餌料輕的話,壓浮標的次數就會少一些。 這個是由餌料所用的材質決定的,也與水量有關。 釣魚者必須搭配不同比例的餌料,以滿足根據魚種大小、釣法、魚水情況調整餌料比例的要求,這一點不容忽視。
4、配制釣餌的基本原則
1、主次分明的原則
餌料的配制有多種原料可供選擇,而且往往是幾種原料的混合。 但并不是原料種類越多越好。 如果有麥麩,就不需要麩皮粉; 如果有香精就不用加香油了。 應以一種或兩種原料為主料,添加一些輔料。 比如以粉狀的麥麩、黃豆粉、粒狀的小米、碎米為主料,再加入一些臭蒜汁、藥酒等為輔料。 優先級應該明確,并盡可能小而精確。 。 通常的做法是以粉狀物質為主料、顆粒狀物質為輔,或以顆粒狀物質為主料、粉狀物質為輔。
2.吃不下飯,吃不飽,不想跑步
這也是配制餌料的一個重要原則。 這是十多年前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說的。 意思就是餌料配制得讓魚吃不完,吃不完,吃飽了,卻又舍不得離開。 如果一次投餌量太大,魚就會吃飽,不再有釣魚的興趣。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準備餌料時經常使用粉狀物質,例如麥麩和小米。 小米極小,一顆顆散落在水底。 魚兒吃不飽,卻不愿離開。 這也要求釣魚者在投放餌料時要控制一定的量,不要一次性投放太多。 第一次澆注后,應等待適當的時間再繼續澆注,且澆注量要小一些。 窩里總有餌料,但總是這么小的一團,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誘魚的作用。
3.虛擬與現實并重
氣味,我們稱之為虛擬誘餌,是必不可少的; 粉狀餌料也可以稱為虛餌,因為它在水中霧化后非常分散。 固體是指顆粒狀、塊狀的物質,如米粒、米粒、糕點等。虛擬的物質吸引魚,真實的物質可以被魚吃掉,但骨頭也是靠氣味來吸引魚的。 準備餌料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實事求是,這是一條經驗法則。 當然,單純用小米、玉米糝也可以誘魚,但在小米中加入一些酒、中藥液、蜂蜜,會有更好的誘魚效果。 酒、中藥液、蜂蜜也屬于虛證范疇。
4、適應變化,靈活運用
配制餌料或使用釣餌時應遵循適應性、靈活使用的原則。 餌料中的成分可以根據水情和魚情酌情添加或減少,靈活使用。 養魚場的魚習慣吃主人喂的飼料。 這里釣的魚主要用那里的魚飼料,酌情添加一些自備的餌料。
5、主要是一種氣味
無論是釣餌還是魚餌,氣味都非常重要,因為魚的嗅覺非常靈敏,是人類的500倍。 如果魚發現了它喜歡的氣味,它就會沿著氣味來源的方向游到那里。 它游過去后才會找到誘餌。 魚的首選氣味包括芳香味、甜味、魚腥味和酸味。 不同的魚種有不同的習慣氣味。
根據魚的這種生理特點,為了迎合它的喜好,在配制餌料時要注意氣味的選擇。 調配餌料氣味時,應突出其中一種氣味。 多種氣味不宜混合,造成異味或無味。 這樣會弄巧成拙,浪費魚餌。
還應該注意氣味的“程度”。 并不是越厚越刺激越好。 即使您想使用它的風味和甜味也是如此。 魚不喜歡太濃的氣味。 氣味的濃淡往往與氣候、水溫、水質有關。 在水質較好、水中食物豐富的水域,餌料的氣味要淡一些。 如果水質清澈或者寒冷季節釣魚,餌料的氣味應該更濃一些。
5、配制釣餌時的注意事項
1. 顏色
魚的視力較弱。 為了讓魚盡快發現餌料,首先要考慮餌料的顏色。 我們知道成品餌料也是非常注重顏色的。 它們都是亮白色、紅色、金黃色,沒有灰色的顏色。 我們在準備釣餌的時候,也要突出這些顏色。 如果有的釣友添加了含有維生素的白面粉,使餌料呈金黃色,這種方法是可取的。 總之,餌料的顏色要比餌料的顏色更鮮艷。
2、體積大小
這就是誘餌球的大小。 有些人用很小的餌掛在鉤尖上,據說釣魚效果不錯,但大多數釣魚者仍然使用較大的餌團。 面餌要蓋住鉤柄,蚯蚓餌也要穿透整個鉤。 餌團的大小要與浮漂的浮力相匹配。 因為浮漂是提前調整好的,如果餌團太小或者太大,都會影響浮漂的信號。 此外,還應考慮魚類的種類。 不同的魚有不同的嘴大小。 如果釣鯽魚,餌團要小; 釣大魚,餌團要大。
3、軟硬
餌團太軟或太硬都沒關系。 如果太軟,就不能經受水和波浪; 如果太硬,鉤尖就不容易抓住魚的嘴。 柔軟度和硬度應該與魚耳垂相似。
軟硬還要考慮水深和風浪。 有風浪時宜硬一些,無浪時宜軟一些。 如果水淺,水應該更軟,如果更深原塘顆粒,水應該更硬。 如果魚密度高,可以軟一些; 如果魚密度低,餌團在水里泡的時間長,應該會比較硬。
4、動態
如果使用動物餌料,不要將小動物殺死后再使用,而是活用而不是死用。 讓蚯蚓、泥鰍、蚱蜢等小動物在水中蠕動,使它們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魚發現。 魚類也有吃活不吃死的習慣,尤其是鯽魚。 即使是用素餌釣魚,在某些情況下也要及時逗魚,吸引魚的注意力。
6、拉餌、搓餌、開餌技術和拉餌、搓餌技術
拉餌的開餌方法是將各種餌料和拉絲粉混合在一起倒入水中,或者將水倒入餌料中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搓餌和撒餌的方法與拉餌類似。 唯一不同的是餌料中拉粉較少。 使用時只需將其松開并相互摩擦即可。
猜你喜歡
- 2024-01-15 原塘顆粒的區別有哪些?怎么對付滑魚?
- 2024-01-14 原塘顆粒 釣魚大師的4個爆護技巧,你知道嗎?
- 2015-02-06 《垂釣新思路》21 原塘顆粒開餌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