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1.紅體病。 紅體病是一種由虹彩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發病后,魚鰓貧血,顏色深灰色,鰭充血或出血,整個魚體流血。 還伴隨著食量減少,活動能力差,前期基本不會死亡,但后期會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要加強水質管理,定期消毒。 飼養時不要選擇非新鮮冷凍魚,以防病毒侵入發病。 發現病害后,應將病魚隔離,防止其加速感染。 每天在餌料中添加抗病毒藥物兩次,使其在一周左右痊愈。
2、白尖病。 白鰭病是一種由鰻弧菌引起的常見細菌性疾病。 細菌入侵后,鰭開始變白,鰭邊緣開始卷曲。 嚴重時可能會出現潰瘍。 腹部呈橙紅色,魚體顏色較深,不攝食,游動能力弱,死亡率極高,以幼魚為主。
防治方法:加強水質管理多寶魚養殖,保證水質清潔,降低養殖密度,勤換水,及時清理死苗。 喂前消毒,然后用高濃度復方戊二醛噴灑7-8小時,每次2-3天,并輔以其他藥物。 一周左右就會痊愈。
3、疥瘡。 疥瘡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和一種有害細菌感染。 發病初期的魚會出現魚背局部發紅的現象。 隨著疾病的進展,病變開始化膿。 最好的原因是病斑形成黃白色。 潰瘍傷口。 這些潰瘍性傷口通常集中在背部肌肉較厚的區域。 嚴重時,傷口會穿透魚的整個身體,導致魚死亡。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勤換水,定期消毒消毒,投喂時適量添加,防止殘餌的發生。 殘留餌料必須及時處理,降低養殖密度。 發病時,應及時將病魚隔離開來,然后將高濃度的復方戊二醛噴在藥浴上,持續2-3天,輔以其他藥物,一周即可痊愈。
4.賈第鞭毛蟲病。 賈第鞭毛蟲病是由漂流魚莢蟲引起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病。 這種昆蟲潛伏在水中,等待機器附著在魚身上,然后迅速繁殖。 魚早期階段的不規則白色病變可在一兩天內出現在全身各處。 然后鰓部和病變處有大量粘液和寄生蟲,導致病魚食量減少,逐漸消失,緩慢移動直至死亡。 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高溫時期,并且感染發生得非常快。
防治方法:加強水質管理,必須保證水體清潔,無有機廢物和其他污染物。 發現病魚后,首先要降低水體溫度,抑制寄生蟲的繁殖。 用淡水浸泡一段時間,可以殺死表面寄生蟲。
- 上一篇: 2016年全國大菱鲆(多寶魚)養殖概況分析
- 下一篇:
猜你喜歡
- 2023-12-03 昌邑市多寶魚養殖協會正式揭牌儀式圓滿成功!!
- 2023-12-03 多寶魚養殖 多寶魚市場狀態近期魚價仍不容樂觀,坑死行業致命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