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長江刀魚是我國著名的高檔淡水魚,與鳳尾魚、河豚并稱為“長江三絕”。 長江口至湖南洞庭湖一帶自古盛產旗魚,歷史最高產量達3700多噸。 然而,這種繁榮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衰落。
為保護長江刀魚,我國自2019年2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并停止向漁民發放特種捕撈許可證。 禁漁三年后,長江干流的刀魚數量呈現增加趨勢,但尚未形成魚潮,無法與黃金時期相比。
然而,近日靖江卻發生了一起罕見的旗魚事件。 這一發現或許有助于揭示劍魚的繁殖密碼,甚至可能讓劍魚變成“家養魚”!
靖江魚塘連續第四年發現活刀魚!
近日,江蘇靖江一家家庭養殖場的魚池引起媒體關注:在一群人圍觀下,工作人員用刺網,十分鐘就捕到了9條秋刀魚,其中最長的達到了40厘米,重達166。克,最小的長約10厘米,重約20克。
經確認,捕獲的魚確實是劍魚,全身銀光閃閃,身體狹長,像一把鋒利的匕首,非常漂亮。 現場不少人都感到不可思議:沒想到,第一次看到新鮮的劍魚是在魚塘里!
據魚塘業主介紹,刀魚出現的魚塘已于2017年底進行過清理消毒,清理過程中并未發現刀魚的蹤跡。 但2018年夏天,魚池里突然出現了刀魚,不小心捕獲了兩條長約7至8厘米的小刀魚。 那年冬天放水捕魚時,池塘里出現了幾條秋刀魚。 它們已經長到約12厘米大小,重量約50克。
隨后幾年,刀魚數量不斷增加,甚至驚動了當地農業部門。 奇怪的是,農戶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過秋刀魚魚苗,也沒有放過魚卵。 池塘里的刀魚仿佛“憑空出現”,著實令人費解。
從近期的捕獲量來看,目前魚塘內的秋刀魚儲備量不少。 專家估計,體重超過100克的刀魚可能有700至800條。 堪稱刀魚的“天然臨時繁殖地”!
劍魚謎題:魚卵從哪里來?
江蘇省靖江市位于長江下游。 這里是上世紀長江刀魚的產卵地。 1987年捕獲量達到330多噸,此后急劇下降。 長江中秋刀魚的產卵場并不多。 其他分別是崇明、南通、安慶、湖口、都昌(下圖中星號標注)。
2000年以來,關于靖江漁業資源的調查研究并不多,能找到的唯一一份報告是在2011年發表的。報告中特別提到:“自2002年長江禁漁以來,靖江漁獲量秋刀魚也呈現出緩慢上升的趨勢。” 確實,2002年我國就開始在長江實行春季休漁,每年休漁三個月(靖江段休漁期為4月1日至6月30日)。 這是秋刀魚資源回收的開始。
經過20年禁漁保護,靖江段應該還有野生刀魚。 數量不明,也不清楚是否還有產卵場。 回到靖江的魚塘,大量的劍魚是從哪里來的呢?
問題的關鍵可能在于魚卵,魚卵有兩個重要的流入渠道:
第一個渠道是通過鳥類等媒介生物。 魚卵可以粘附在水鳥的羽毛和鰭狀肢上,甚至可以在糞便中耐受一定程度的脫水并保持一定的生理活性。
第二條渠道是長江水擴散。 當地池塘從長江引水時,一些刀魚魚卵混入其中刀魚多少錢一斤,最終在池塘中自然孵化。
魚塘位于城涇公園五須村嘉魚村,距河邊約5至7公里。 周圍有大片農業種植區,農業灌溉渠直通長江。 更巧的是,魚塘通常會在年底清魚,來年春天注水養魚。 引水時間與秋刀魚產卵期(2月至3月)高度重合! 綜合考慮,第二個渠道更有可能。
第一種情況并非完全不可能。 魚卵的生命力確實超乎人們的想象。 2019 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少量魚卵確實能在鳥類的消化道中存活下來。 研究人員以8只野鴨為試驗對象,每次喂食約500個魚卵,并定期收集糞便。
最終結果顯示,18枚卵保持生理活性,其中12枚正常,3枚成功孵化成幼蟲。 這也印證了農村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千年草籽,萬年魚籽”。
總之,目前魚卵的來源尚未確定,被引入水體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真實身份:或者是遷徙的旗魚
長江刀魚的學名是長嘴鳊。 我國黃河、錢塘江、長江等水域均有野生種群。 不同地區的刀魚適應了各地的環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態類型,如遷徙型和定居型。 順便說一句,短頜鯛、湖鯛和劍魚在外觀上高度相似,但它們并不是同一種魚,在基因水平上存在巨大差異。
中國最著名的刀魚是生活在長江干流的洄游刀魚。 俗稱“江劍”。 其平均壽命只有4至5年,最長壽命不超過6年。 江島好吃又貴。 繁殖時可追溯到長江口至中游洞庭湖地區。 繁殖后,成魚順流而下,返回大海。
另一種刀魚生活在湖泊中,稱為“湖刀魚”,不像河刀魚那么受歡迎。 漁業調查顯示,鄱陽湖是秋刀魚的資源基地,近年來捕獲量不斷增加。
2016年,一名漁民在鄱陽湖龍口以下3公里處捕獲了一條旗魚。 這條魚長13厘米,重60克。 這是當年的一個重大發現。 2020年,鄱陽湖旗魚開始大量出現,在廬山市火炎山水域一次性發現了上百條,可見禁漁已見成效。
那么,靖江魚塘的刀魚屬于什么生態類型呢? 從地理位置來看,顯然是江島的可能性更大。
眾所周知,留留秋刀魚是低價值魚類,而洄游秋刀魚才是真正的名貴魚類。 一斤野生大旗魚曾賣到8000至10000元。 如果拍賣的話,單價可以翻幾倍。 例如,2012年4月,一條325克的長江刀魚在張家港拍出5.9萬元的天價。 稱其為“水中金”也不為過!
如果基因鑒定能夠確認靖江魚塘里的刀魚就是“江刀”,那么這個魚塘將成為一個“聚寶盆”,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還蘊藏著幫助刀魚脫身的關鍵密碼。人口危機!
劍魚繁殖的秘密
2007年,中國研究人員在長江靖江段捕獲了一批野生刀魚。 這些秋刀魚肩負著“重大使命”,是第一批用于人工繁育的親魚。
2011年,上海水產研究所成功孵化出第一批秋刀魚魚苗,約1萬尾。 如今,旗魚的養殖技術不斷成熟,但繁殖生產力仍然很低,效率遠不及自然繁殖。
旗魚高產繁殖的技術密碼尚未完全掌握。 目前的困境與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家魚繁殖之謎”非常相似。
鯉魚的四大品種是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 這四種魚類主要在長江干流自然繁殖,不在魚塘發情產卵。 這是因為有長江流水的刺激。 這種刺激通過側線器官傳遞到魚的神經系統,通過腦下垂體引發激素分泌反應,從而促進卵巢和睪丸的發育和成熟。 封閉式池塘缺乏這種水流刺激,家養魚類的性腺自然無法順利發育,更不用說交配繁殖了。
池塘里家魚不產卵的現象困擾了中國科學家30多年,直到1958年6月才取得突破。 如果研究人員不從生理和生態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家養魚類的人工繁育可能會成為一個無法解決的魚類學問題。
同樣,如果研究人員能夠充分調查靖江魚塘及周邊水體環境的生態特征,從生理和生態兩個方面研究刀魚的繁殖,那么或許就有可能打破刀魚的“低產瓶頸”。 甚至可以說,刀魚將成為中國下一個“國產魚”。
當然,旗魚的繁殖過程遠比四大魚類復雜。 它不僅洄游時間更長,而且還經歷了從海水到淡水的鹽度變化。 生態因子的變化過程有待進一步研究。 旗魚人工養殖的??主要思路是模擬自然條件,通過引入長江水、改變鹽度,給親魚提供類似的生態刺激。
在此基礎上,如果能深入剖析靖江魚塘的“特色”,在旗魚生理方面取得關鍵突破,那么四大魚類人工繁育的奇跡或將再次上演,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我國淡水漁業帶來好處。 科技財富。
- 上一篇: 即食燕窩什么時候吃效果好燕窩一次吃多少合適
- 下一篇: 屢試不爽的窩料制作方法,簡單有效的釣大魚
猜你喜歡
- 2023-12-12 2021年秋刀魚多少錢一斤?
- 2023-12-12 今年秋刀魚多少錢一斤? 這是什么魚?
- 2023-12-12 現在秋刀魚多少錢一斤?